3月14日龙泉日记

标签:
宗教虚云老和尚文殊菩萨五台山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3月14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0314/nEO_IMG_IMG_1365.jpg
澄心谛听,思维深入
看虚云老和尚的传记,有个非常有趣的因缘。大师四十五岁朝五台山的至黄河边,大雪交加,又生病,几乎死掉,这时候遇到文殊菩萨化身乞丐文吉来点化他。
菩萨帮大师换洗衣服,取暖,给大师煮饭,还给大师拿行李,一路照顾,无微不至。令大师得以喘息休整,继续艰苦朝山。
好了,问题就在这里,按说菩萨都化身出来了,活生生地出现在大师的面前,还给洗衣服,还给弄饭吃,顺便给加持一下,那不就成就了,彻悟了吗。
可是,没有。
他们之间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文殊菩萨问:你从哪里来啊?
虚云老和尚答:南海。
文殊菩萨问:你去哪里啊?
虚云老和尚答:朝五台山。请问您怎么称呼啊?
文殊菩萨说:姓文名吉。
虚云老和尚问;你去哪里啊?
文殊菩萨答:来自五台山,回长安去。
虚云老和尚问:哦,你是五台山的啊,那五台山你一定有熟人啊。
文殊菩萨答:五台山的人都认识我。
虚云老和尚问:这里到你五台山还有多远。
文殊菩萨答:两千里。
文殊菩萨劝虚云老和尚别去了,虚云老和尚咬紧牙关说一定要去。文殊菩萨就没再劝。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0314/nEO_IMG_IMG_1309.jpg
天亮时,化身乞丐的文殊菩萨给虚云老和尚煮饭,取雪代水,放进锅里,问:南海有这个吗?
虚云老和尚答:没有。
文殊菩萨说:吃什么?
虚云老和尚答:吃水。
等锅里的雪化了成水以后,文殊菩萨指着锅里的水问,这是什么?
虚云老和尚无言以答。
之后,两人又聊了点家常,文殊菩萨又给指了路。等虚云老和尚到了五台山,遍寻文吉不见,才意识到遇到了文殊菩萨。
这个公案很多人都知道。
大师后来示现吃了很多很多苦头,到五十六岁时,不小心掉进长江里,在江里漂了一天一夜,差点就示现淹死了,侥幸被渔民用渔网捞了上来……好不容易被救活了。也不肯休息,继续用功。
有一天晚上坐香,睁开眼,光明显现,近处可隔墙能看到香灯师在小便,远可见寺外河中行船,了无障碍。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0314/nEO_IMG_IMG_1306.jpg
三天以后,一件佛教史上很著名事情发生了,开水溅到大师手上,杯子落地,大师彻底通达。
并作了一首偈子,这首偈子在2009年龙泉寺的见行堂的法座上,左边坐着美国人恒实法师穿着汉传佛教的红祖衣,右边坐着我的恩师学诚法师。
美国人恒实法师拿着他的美国吉他,用非常地道的美国乡村风格的曲调为现场的僧俗大众弹唱了一曲虚云老和尚通达后所作的偈颂: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烫着手,打破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天知道虚云老和尚和后来的这个美国人到底在说什么啊。
虚云老和尚把生死大事彻底搞通了之后,忽然回忆起当年文殊菩萨问他锅里的雪水是什么的情景,很懊恼,想,早知道当时就应该一脚踏翻锅灶,看看文吉怎么说。
这个公案看完了,让人很伤心,因为菩萨们的这个示现仿佛在告诉我们,像虚云老和尚这样的一代宗师在亲见文殊菩萨的时候,不应机,菩萨也没办法。
何况自己这样的小虾米啊。
就算是住在师父的隔壁,又能如何呢?
按照现在的理解,善知识、菩萨随时在观照着我,观照我吃喝,观照着我的生活和起居,洗澡水的温度,洗完后内衣内裤在哪里晾晒,小便池边的洗手池也设计好好的,连擦屁股纸都给我们准备好了。但是,自己没有悟性,又笨成这样,他老人家却是没什么好办法的,他只能随时观察,有没有给他机会,但凡有了一点点的机会,估计他是不会轻易放过,然后就点拨。
点不点的通,就算他是菩萨,点不通,就是点不通。不过,看样子,成功率是很低的。
看文殊菩萨和虚云老和尚的公案真是让人沮丧,菩萨并没有金光闪闪地出现在黄河边上,跟大师讲,善男子,然后腾空把大师带到五台山,大师就地搞定,成就了。
实际情况是,文殊菩萨要化成个要饭的,又搞个锅出来,又搞出黄米来,又是雪水等等一大堆道具,又是烧又是煮,估计时机到了,最后开始他的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小心翼翼地开始启发。
结果文殊菩萨失手了,没算好,失败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0314/nEO_IMG_IMG_1284.jpg
那好,问题的所在是,一代宗师虚云老和尚和文殊菩萨示现给后人看到的是,善知识点拨人是需要机缘的,是要应“机”。
像我这样的小虾米需要给善知识多少次机会,才能搞通一小点点。一百次,够不够,不够,一千次,一万次,够不够。
那就是说,承事师长,使劲地干,好像就是给善知识机会,让他找到“机”,来点拨和调教,善知识不缺干活的。依师似乎不是为了训出一群听话的木头疙瘩,不是为了依师而依师,而是没有“机”就使劲干活、做事承担,创造“机”。一次又一次地造。造上一次就妥了。
不过,倒过来又想,迷信能入道也行,反正这一辈子搞的不好就是迷一辈子,怎么迷都是迷。无所谓了。
沙弥律仪里讲,“师有语,澄心谛听,思维深入。”
多少深才叫深呢?这是个很要命的问题,最近把师父对自己讲的话全都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想啊想啊,想到脑袋都大了。
当下思维的和半个月后、一个月后思维的都不一样。
师父讲的“我应该、我能够、我不够”似乎想的有点通,有受用,但是,“把别人看的都跟自己一样”,这个想得有点绕脑子了,把别人都看成跟自己一样,那就是没有分别心了啊,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人都是人,耳朵听到别人说话都是声尘,本来是没有远近亲疏,善恶美丑,都是人而已,但是到了我的“识”处,就开始分别了,分啊分啊,分门别类,分了一大堆。
怎么可能看成跟自己一样嘛。
而且,不看不要紧,一看又看出新的问题来了,我的“识”是罪魁祸首,搞分别,而我又发现了“识”在作祟。那么,怎么让“识”不再作祟了呢?
那如果我能让“识”不再作祟的话,那最麻烦最让我人心碎的问题终于出现了,就是,“我”是谁呢?或者“识”是一个我,“我”又是一个我,成了两个我。
当然,很多人这时候都有可能指着我的鼻子对我说,无我。
但那不算。那是文字,是语言,是人云亦云。不是真家伙。
善知识确实是亲口这么说的,可是,听不懂啊。当下,没听懂,现在还是没听懂,将来也不知道能不能听得懂。
简直惭愧得不行了,感觉就好像善知识给的宝山,只能拿来买两个棒棒糖。
当然,极有可能思维错了,彻底错了。但在搞通之前,整个人生都是错乱颠倒的,不在乎多一个错,多一个颠倒。错了,下次改就可以。至少也知道此路不通。
不知道这么想,对还是不对。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0314/nEO_IMG_IMG_1299.jpg
八关斋戒开示
今天是六斋日。上早课时天空还是洒着细雨,润湿了大地。早斋结束后,就已经飘起了雪花了,下得很密,不一会儿,就已是一片白雪茫茫了。
早上7:10由禅兴法师给大家传授八关斋戒。法师开示到:今年的天气很特别,三月中旬了还下雪,去年第一场雪也是下得最早,11月初就下了。现在全球变暖,气候极度反常的时代,能够下这么多的雪,也是众生的福报。所以大家一起好好努力修学佛法,跟着善知识,依止师长的教诲去做的话,对这个时代的共业就一定能够有改善。但并不是说现在下雪就跟我们有直接关系,而是说,只要我们好好去努力的话,我们造的这份强大的共业,就对这个时代的很恶劣的共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作用。因为任何法都是互相影响的,我们在这个缘起下努力,就会影响到周围的很多人,乃至于说,所有的缘起都会受到我们的影响。大家要有这个信心。
从现在受戒开始,到明天早上天亮之前,我们要持守这八条戒相。戒相就是从行相上来讲,这八条是我们不能做的。为什么不能做呢?原因是我们受戒有一个发心,我在这一日一夜之内,要能够认真地去约束自己的身语意三业,让我所有的恶的事情都不去做,所有善的事情尽量多去做。这一日一夜好好地去止恶行善,这是我们受八关斋戒的最主要的目的。当然这八条是最重要的八条,我们一定不能做的,那如果有做的话,那就要去忏悔。
受八关斋戒的功德非常大,我们受戒都是要求一个果报。但受戒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解脱生死轮回。这是我们学佛最终的目的,不是仅仅让我们求一个人天福报而已。虽然人天福报肯定也有,但这个是不究竟的。我们学佛也好,受戒也好,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最后达到涅槃,佛教跟其他宗教最不共的地方就在这里。世界其他各大宗教都讲止恶扬善,这是共通的,但是止恶扬善的目的、追求却有很大的不同。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0314/nEO_IMG_IMG_1291.jpg
佛教最究竟的是说“诸法无我”。“无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一个实在的本体。我们误以为有一个“我”在,在我们的五蕴身心之上。比如,这个东西我们会觉得是我的,这个录音笔我拿走了,刚才拿来的居士就会觉得,“你怎么拿走我的录音笔了?”你会觉得这个录音笔是我的。你的一件衣服被别人拿走了,你会觉得,“你怎么偷我的衣服?”你觉得这衣服是我的。别人打了你一下,你会说,“你怎么打我?”你觉得,这个身体是我的。他骂你一句,你觉得很难受,为什么呢?是因为他骂到“我”了。他骂的这个声音实际上对我们肉体并没有伤害,但是我们为什么会难受呢?因为我们在五蕴身心上面安立了一个“我”,觉得“我”在,他骂到“我”了。实际上那个“我”在哪呢?你仔细想一想,实际上是没有的,用佛法的教理认真分析是没有的。那我们之所以会有轮回,会受苦,就是由于有这个“我”。这个我执在,我们认为有这个“我”,所以才会轮回。是谁在轮回呢?“我”在轮回。你只要认为有“我”在,就会轮回。哪一天这个“我”破掉了,我执彻底破了,就不轮回了,就解脱了。我们学佛最根本的目的就在这里。
那不仅是我自己解脱了,我还要帮助所有的众生解脱,这就是要成佛,这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讲“无住涅槃”,不仅仅说我涅槃就可以了,我还要重新回到这个世间去度化众生。这就是佛菩萨的愿力,他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对于涅槃的追求,对于解脱的追求,这是学佛的最根本的目的。所以师父说,佛教是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这样一个宗教。解脱是佛教的目的,这是最根本的、不共于其他宗教的、最高明的地方。所以我们受戒都要明白,它是跟我们学佛的最终目的相顺的,才可以。否则的话,我们受了一个戒,最后只是得到一个人天福报而已,还是会在轮回里流转。这是明确我们受戒的根本目的在哪里。
我们现在受一日一夜的戒,约束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将来有条件的话,可以受更严格的戒律。通过严格的持戒,让我们身心能够越来越寂静。身心寂静就能够引发定,就能够深入地去修定,修禅定。在禅定里面在深入地观察,深入地思维、修习,发现这个假名安立的“我”实际上是没有的,这样才能够彻底把我执破掉,这样引发一种无漏的智慧,才能达到涅槃的境界,才能解脱轮回。所以这个受戒是为我们修定、修慧做前行准备的,这是受戒的目的。现在我们受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应该是打一个基础,看我们在一日以内,能不能约束自己的身心,不该做的就不要去做。杂染的东西不去攀援,最基本的东西能做到的,将来我们修定的时候才能把心定下来,才能说,我该不想的东西就真的不想了。现在我们根本就做不到,我们一坐下来,脑子里是杂念纷飞,根本就控制不了自己,所以我们先要从持戒开始。持戒从约束自己身口开始。把自己心念里的这种恶的成分、染污的成分、散乱的成分给它一点点地约束净化,最终达到能够更深细地修习禅定跟智慧这样一个目的。这是我们持戒最重要的目的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