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父看佛教

(2010-03-07 08:34:08)
标签:

宗教

神父

扬法

佛教

耶稣

印度

文化

分类: 寺院报道

神父看佛教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6/nEO_IMG_IMG_4253.jpg

 

 

  一场春雪过后,早春的北京乍暖还寒,还刮起了不小的风,但天气还算晴朗,且由于时令已经进入了万物复苏的惊蜇,白天温度已在零度以上,所以并不感到很冷。

  2010年3月5日上午8:15,禅兴法师、贤扬法师、孙晓凯居士和董居士一行四人由山门出发了。此行的缘起是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开设《宗教比较学》课程,并受到海淀区民宗侨办的支持,禅兴法师因此受邀为学院修生们开讲其中的《佛教的基本知识》课程。

  一个小时之后,禅兴法师、贤扬法师一行到达位于北五环内的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受到学院教务处李建民神父(以下简称为“神父”)等人的欢迎,大家在一起进行了友好的交流。

  神父:欢迎你们的到来!

  禅兴法师:谢谢!

  神父:我们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只知道一个宗教的人,根本对宗教不了解。

  贤扬法师:没错。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6/nEO_IMG_IMG_4158.jpg

 

  神父:我们把所有宗教的教义、教规,它的一些经典、它的精神进行把握,这样来促进宗教之间的交流。而且,还能从互相学习的层面——不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认为佛教是因缘果报就算了,要学习它里面精华的东西。

  禅兴法师:对!

  神父:学习佛教的真理、它的善。

  李神父视野宽广,也非常健谈。他谈到自己先到韩国留学,后又到意大利罗马留学,期间除了天主教课程之外,还学习佛教、儒家思想等。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6/nEO_IMG_IMG_4178.jpg

 

  神父:国外开设这些课程,意味着在他们看来,这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我非常喜欢佛教的一点是,无论走到哪里,就扎根到哪里,因为佛教很注重文化的相互融合。这就是不管到哪个国家,佛教为什么能够生根发芽,持续不断地发展的原因。佛教没有坚持印度原始佛教的外相:穿印度的服装、说印度话。不像天主教从1960年之前,不管去哪个国家都是殖民式的,好像我是老大,你们都得听我的。还要说拉丁文——谁能听懂拉丁文呢?!

  然后,穿的衣服也是西方的;盖的教堂也是西方的。从外在的角度,都很难让人接受你这来自西方的东西。

  而佛教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好,这就是与本土文化融合的结果。结果是什么呢?得到了民心——我来了就是与你们同生共死,来了就是把佛教的这种精神传达给你,而不是外来外在的东西。

  禅兴法师:是。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6/nEO_IMG_IMG_4179.jpg

 

  神父:而我们天主教1960年前,它就是殖民式的。比如:去了西班牙后,就说:你们必须信教啊!不信教要怎么怎么样。没有把一种精神传达给他们,而仅仅是一种外在的东西。直到今天,中国人还是认为天主教是个洋教——这就是没有做好与本土文化结合的结果。

  我们知道,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典翻译成中文,而天主教没有。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佛教的精神,更多的是要汲取它里面的精华。佛教非常适合咱们东方人的情感,用一句比较专业化的话说:东方人是情感比较丰富的人群,所以,东方人对比较情感的宗教接纳得非常快。我认为,佛教是一种情感宗教。不仅仅是理性的东西,就像逻辑推算式的:A=B,B=C,所以A=C。它是一种情感,让你通过对自己内心的一种净化,和咱们最高的不管与佛也好、神也好、或者什么也好结合。这非常适合东方人的这种灵修,我们教会中这样称谓——就是一种灵性的修炼。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6/nEO_IMG_IMG_4181-2.jpg

 

  我在罗马留学期间,进行佛教与天主教、西方神学的对比:我们东方人,佛教也好,儒家思想也好,我们的整个思想是从人自身的努力,再加上天赋予我们的恩惠、恩典,慢慢慢慢修炼达到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也就是涅槃的境界。而基督教,它的程序是从上到下的程序,而我们东方是从下到上的程序。

  现在,我们教会调整的方向,是从下到上的程序。以耶稣为中心,耶稣是个人嘛,他是怎么样承袭了他父亲——天主的旨意,慢慢地带着所有的人进入到最高的境界。我说:这是向我们东方学习的。

  禅兴法师:哦!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6/nEO_IMG_IMG_4226.jpg

 

  神父:我觉得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点是什么呢,不仅仅是外在的东西,更多的是精神的东西。我们还是偏重于中世纪时经院哲学的理论,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像德国的神学家、哲学家卡扎玛(音),对东方的文化进行研究,也对西方的天主教思想进行整合。

  所以,我觉得《宗教比较学》不是比较你好我好,而是一种交流。最重要的是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互相能够认识。你要不认识它,哎呀!认为只是一群和尚,或者一群神父不结婚、没后代。

  贤扬法师:噢,你们也不结婚啊?

  禅兴法师:天主教是(这样的)。

  神父:对。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6/nEO_IMG_IMG_4229.jpg

 

  他们就是以一种鄙视的眼光来看。所以,我觉得以后应该越来越多地进行互相的交流。交流也好,学术论坛也好,都是非常好的平台。所以,我们在和院方开协调会时提到这一点。邀请大家光临,让你们费心了!

  禅兴法师、贤扬法师:应该的。

  神父:这样,我们也有一个交流。

  禅兴法师:这也是我们一次学习的机会。

  神父:让学员们也从你们身上能够学习到佛教的精神。我觉得,怎么样使每个人通过对佛教的了解,学到佛教的精神;怎么样找到净化自己、修炼自己的好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面,更重要是精神层面。

  禅兴法师:好!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6/nEO_IMG_IMG_4223.jpg

 

  神父:我们现在,比如说人有(精神方面的)病了,找找心理医生吧!心理医生不是宗教啊——心理学只能给你提供一些方法,但是问题解决不了。

  禅兴法师:嗯!

  神父:而宗教呢,不仅仅给你提供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给你一条路。让你顺着这条路,得到解脱。而心理医生没有这个本事,他只是给你一些方法:分析一下,这个人是精神抑郁症,还是多梦症,或是多动症……不能最终解决问题。

  佛教,尤其是在中国,是最大的一个宗教团体,影响力也相当大。家喻户晓嘛!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帮助。请各位费心,在这个方面给我们予以指导!

  禅兴法师:感谢你们的盛情邀请,听您讲的,佩服您丰富的学识与宽广的心胸,让我们也得到很多的启发。

  神父:呵呵!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6/nEO_IMG_IMG_4186.jpg

 

  禅兴法师:我想:对我们来讲,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很希望彼此增加沟通、交流!

  神父:您需要让学生读一些什么资料啊——当然我们这里不如你们那里的资料多了,或者给他们布置什么作业啊,不是给他们聊聊天。课就是一门课,要给他们留作业——您不留作业,他根本就不去上进。比如:这一本书,你们把书看完写一个总结,或者对佛教的见解。听完这门课,要交作业。分数还要给,因为按一门课程来算是有学分的。要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就要给他们一点压力。

  禅兴法师:这是他们的一门《比较宗教学》课程。

  神父:《宗教比较学》。

  开始时,我想一个人上。后来,觉得还是请各个宗教展示自身的不同风味——比如咱们去饭店吃饭总不能老点一个菜吧?!

  听一听各个宗教不同的声音,比如:佛教的来了两人、三人,每个人都有各人的修炼方法,对佛教的体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事业——虽然核心目标是一致的,而思考的方法不一样。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6/nEO_IMG_IMG_4193.jpg

 

  道教也好,其他教也好,情况各有不同。让学生既有兴趣,又能真正从各位身上学到东西。

  所以,我们决定请各个宗教的人士来做一个介绍或交流。

  禅兴法师:谢谢您!

  神父:不用客气!哎,我应该谢谢您哪!(众笑)

  ……

  经过近50分钟的沟通、交流、参观,大家最后来到了一楼哲学一班教室。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6/nEO_IMG_IMG_4203.jpg

 

  哲学一班是个小班,一共不足20人。开设的课程有:《哲学人类学》、《西方哲学史》、《认识论》、《现代无神论》、《拉丁语》、《时事政治》、《英语(分快、慢班)》、《音乐》、《宗教比较学》、成人自考辅导、圣歌练习等十几门课程,费用由各个教区负责,毕业后仍回教区工作。一堂大课的时间是90分钟,分成两节课。通过交流,得知这些被称为修生或修士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个教区,其中西北省份(如陕西、山西等)较多。他们都是20出头的男青年,绝大部分是独生子,有着对天主教的信仰,均已取得家庭的支持或同意。他们在学院的学制是六年:两年哲学课程、四年神学课程。其中,神学三班开设的课程有:《保禄书信》、《先知书》、《婚姻伦理》、《教会学》、《治疗圣事》、《时事政治》、《法典》、《现代伦理问题焦点》、《讲道学》、圣歌练习等十几门课程。

  说起来天主教的名称来源,是取自中国一句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目前,在全世界有11.3亿信徒,占世界总人口17%。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6/nEO_IMG_IMG_4205.jpg

 

  通过李神父,我们还了解到目前全国大约有天主教教徒1000万人,仅天主教北京教区就有信徒十余万人。

  10点20分,在李神父的安排下,禅兴法师开始为哲学一年级学生,上《宗教比较学》中的《佛教的基本知识》课程。

  禅兴法师在90分钟的授课时间内,结合大量图片向一年级修生们娓娓道来:先后讲了自己的学佛因缘、学佛及出家经历、师父及龙泉寺简介、佛教简史、佛陀生平、佛教的基本教理、教义等等,并且在最后与修生们展开了互动——回答了他们的现场提问,受到了修生们与邀请方的欢迎。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6/nEO_IMG_IMG_4251.jpg

 

  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全球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生态环境、生物多样化的进程,代表软实力的文化、宗教也进入了文化多样化、宗教交融化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异化,生态的危机,战争的危险,灾难的频发,剧烈的竞争,道德的沦丧,欲望的膨胀,有限资源的枯竭,核武器的确保相互毁灭,以及未来人类何去何从等等全人类面临重大的共同问题,使得代表人类心灵·精神层面的各大宗教,也如同过去时代担负起传承人类文明、文化薪火的重任,以宗教特有的人类良知、人类终极理想和终极关怀,进行交流、对话与沟通。世界的和平与和谐,首先有赖于世界各大宗教的和平与和谐。而我们的党和政府,倡导对外和平发展,对内构建和谐社会,为各大宗教的相互沟通交流打开了大门。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村中,历来都显现出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均主张“和合”——无论是儒家的“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还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或者是佛家的“六和敬”、“众缘和合”。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6/nEO_IMG_IMG_4215.jpg

 

  如今,为落实师父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佛门中的法师与未来的神父们,进行交流、对话,不正是“和合”精神的体现吗?!不正是师父“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心和则世界和”的心文化内涵的体现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