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106,797
  • 关注人气:66,1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月22日龙泉日记

(2010-02-23 08:57:55)
标签:

宗教

法会

义工

佛法

孙居士

大寮

回顾09年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2月22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22/nEO_IMG_66-2.jpg

 

 

年度大事回顾背后的故事

  这几天,一条回顾全年大事的视频感动了很多人,不看不知道,一回顾,才发现,原来,不知不觉地,一年间,僧俗大众竟然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仿佛是把沉默已久的时代铁幕拉开了一个口子,让佛法的阳光照射进去,令人感慨万千。

  佛法的传播历史中,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几乎每个时代最优秀的文化艺术工具、形态都成为佛法弘扬的重要手段,绘画、雕塑、诗歌、建筑、戏剧、印刷等等,很难想像没有这些当时最先进的文化形式的参与,佛法的形象会是个什么样子。

  直到现代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之前,佛法的传播主要靠文字,辅助以绘画、建筑等等。虽然对佛教有误解的社会思想对佛教使用多媒体进行传播、弘扬的手段有困惑和疑虑,但不发展就将导致消亡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佛法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质量,不能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不能利益我们。不能为这个国家和社会起作用,那他会是什么呢?那他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呢?

  常会看到有年纪大的长者恳切地向法师请益问题,叙述人生痛苦,未开口,先落泪。

  生活苦啊。工作、事业、子女、婚姻、家庭、乃至生老病死。轮回不息。

  但也没办法,因果不虚,想改变只能从根本上去做,从内心去解决问题。那就涉及到一个传播问题,越广泛越好,利益的人群就越多。

  手段越高明越好,越有文化感越好。

  很难想像那条一年大事回顾的视频竟然是悟光法师带着沙弥师贤白做出来的,这之前,悟光法师只接触过一次这种事情,起因是贤白师做了一个反应丙班生活的视频,悟光法师觉得有点小,与其这样,那还不如就做一个大的作品出来。

  真是不知道他们两个是如何克服技术上的困难,如何解决视频经验的困难,搞出了第一版年度大事回顾的视频。

  第一版已经比较专业了。

  到了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不停地改动的时候,其实悟光法师已经涉足了一个极为繁杂的工作事项当中。

  制作视频和写文章完全不同,写文章关上门自己写就可以,视频制作需要技术手段,大量的素材,需要音乐经验和能力,编剧能力,用画面讲述故事的能力,还需要这个行业特有的热情和感觉。

  最关键的是,这个行业需要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亲和力。好的作品是由懂得因缘并擅长组合的高手做出来的,用世间话讲就是理想不断向现实挑战并不断妥协的过程。

  有好的想法,但需要技术,美术,摄像,素材,音乐,时间,金钱,缺一样都搞不成。

  在寺院里,金钱的问题不成问题了,因为没有人需要工资奖金,发心就可以,但前面几样少不了。特别是素材,到了后期,做到很细致了,要求某段视频的某段话,DVD组的人帮着不厌其烦地从庞大的素材资料中找出来。真的是需要众缘和合。

  可是,即便这些解决了,还有一个核心的问题,人的审美观的问题。

  这个行业不好做,就是因为审美不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和想法。非常难以综合,世间做这个东西,一靠权利,上级或者行业权威让这么做,别人不得反驳,就必须这么做,这个事情就没有争议地干了,好坏不论,美丑不管;二靠金钱,出钱的说了算,干活的只管干活,不去管别的。

  逐渐也形成了行业的惯例,想摆脱这个惯例的,就自己去做独立制片人,自己找钱,制作自己想做的东西。

  但是,悟光法师和贤白师干的这个活,既不是权利、权威促成的,也不是金钱促成的。他也不是干这行的,天知道是怎么搞出来的。

  到最后一版的时候,竟然都已经修改了二百多次,每想起一个新的大事来,就要改一次,每遇到一个技术问题出来,就修改一次。据说,贤白师累到要几近崩溃。最后彻底放下了自己审美。

  那这个视频的质量总是要有个把关的吧。悟光法师说,有观点就是执着,就是苦,这个感觉很佛法的说法听起来很美,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没有观点的话,质量如何保证呢。

  那就干脆做成什么样的都行。

  当然,这么理解就跑偏了。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去了。

  一直在悄悄旁观悟光法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把事情搞出来,观察他是如何地做事,但有不执着的全部过程,曾亲眼看见他打电话问有视频工作经验的人,让对方提意见,然后把意见记下来,然后改。

  一般的规律是,提意见的常常会把干活的搞烦了,因为你提个意见就意味着干活的要多干活,可是,悟光法师常常会把提意见的人搞烦了,他老是问,你还有没有意见,还有没有意见,还有没有意见。

  他还会拿张纸出来,让你把意见写下来。

  一般的经验是,这种情况下,不给人家提意见,因为提了就给人家找麻烦。视频好不容易做出来了,人家觉得不错了就行了。意见提多了容易得罪人。再说,世间经验是,往往人家让你提意见是客气话,你真提意见了,就要倒霉了。

  最后,悟光法师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那么多的意见。改了二百多次。最后的成片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已经是很优秀的视频作品了。

  不可思议。

  这个片子是根本就没有视频工作经验的人干出来的,到最后,悟光法师竟然自己上机操作那个软件了。拿着一张写着密密麻麻的意见的纸条,逐个画面逐个字幕修改。

  就成片来说,凭心而论,做的已经很专业了。

  在世间,做这样的片子,如果没有权利和金钱作为胁迫手段,大家硬在一起搞,也能把事情搞成,但最后一般会不欢而散,因为都坚持自己的审美观,认为我这样更好,你那样不好。

  这个问题能回避掉吗?

  这个视频在修改过程中,目睹了一次彼此放弃自我的过程,最早的片头是一个比较卡通的片头,后来改了,有建议改成有新闻节目特征的片头,但是,又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一个很美的风光片的MTV,认为这样更适合这个视频,能让人的心静下来。

  另一个意见认为新闻节目特征的片头更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

  有分歧了,那就要各自解释,讲述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对方,这种场合和情景经历的太多了,以往的经验是,要么沉默,要么把对方说服。

  悟光法师说,我没有观点,有观点就是执着,就是苦。

  他这么一说,倒好,他把自己洗干净,先跳出去了。不过,也好,大家就都跳出去了,爱怎么样怎么样吧。不管了。

  但悟光法师他跳出去的还得跳回来,因为是他在承担啊,他还得继续干啊。都没观点了,质量没保证,事情还不如不做。

  他和贤白师是连夜干的,过程没看到,但成片看到了,综合了很多意见、观点在里面。确实很圆满。

  事情做完了,质量也保证了,他自己也没有陷进去。服了,就服在他没陷进去。

  几乎,所能采纳的意见都采纳了。

  这里还有个问题,所有的问题都采纳,这个事情也没法干。那就没完没了,意见还有个头啊。而且,很多意见也不都靠谱,有的是随口说说的,尊重吧,对片子没好处,不尊重吧,不合适。

  还有遗漏了的大事素材,因为是靠大家来回忆的,谁知道谁能回忆起什么来,一年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悟光法师设置了一个时间期限,到了那个时间就不改了,这个经验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搞来的。

  大年初九,悟光法师要去法门寺,临去机场前,还在电脑上剪辑校对视频,贤威法师推门进来,说,又想起来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悟光法师说,实在没有时间再加了。

  贤威法师要求加上,悟光法师继续说不是不加而是时间不够了,几个回合商量下来,就不加了。 

  此片算是圆满结了。各种场合都在播放这条片子,老大殿的院子里放了个电视机,轮回播放,这比印个小册子更有说服力,这个时代吗,大家更喜欢这种方式,觉得更新,更生动,更亲切。

  倘若一年的大事回顾,要是用文字去讲,那得多枯燥啊。

  五周年的片子也要开工做了,做成有把握,但做到跳进去还跳的出来,一点把握也没有,基本可以预测到结果是,片子是做出来了,但是得罪了很多人,生了很多气,惹了很多麻烦,遭来很多抱怨。肯定是这样。最后还得到世间寻求帮助,拾起已经丢掉的世间的那一套,把事情做出来。

  送悟光法师去机场,路上,又给指清了从北六环去机场的路,同时,贤益法师在车上请益事情,顺便挑受用的也听了几耳朵,其中,转述师父的话谈成就,说,过去的成就是敌人,现在的成就是朋友,未来的成就是老师。

  在机场,三号候机厅,悟光法师看着这么老大的候机厅感慨地说,这要是办法会,能办十万人的法会,下雨也不怕。

  问,这怎么可能,这是机场哎。

  悟光法师说,不是说这里,是说鸟巢,那里就能办。

  问,那里怎么办?

  悟光法师说,可以在那里举行供奉佛指舍利的仪式啊。

  问,那得是国家的力量才能办的了的吧。

  悟光法师讲,唐朝时就办过,对国家、社会能起到很好的凝聚力的作用。

  想一想,也是,顺便跟悟光法师交流了一下龙泉寺的梵呗,新年里,其实可以在音乐厅、大剧院等场所举行慈善演出,即是极高级的文化行为,也是很好的祈福活动,在大都市里,知识分子和文化阶层的民众都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同时也更能体现和谐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文明和包容。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22/nEO_IMG_100222%20019.jpg

 

 

时时善念,处处修行

  周一是寺院放香的日子,现在是法会期间,大家也都没去想放香这回事,倒是贤月法师按照惯例安排锅炉房,烧水让义工们洗澡。

  大寮里典座师决定,明天早斋由原大寮义工承担,派两名净人过来烧火。原因是法会时用斋人数增加,而僧团承担的人数没变,分到大寮的男义工少,这样僧团承担的压力就比平时要大很多。法会系统,有后勤部,好多原大寮的义工,都去参加诵经了。这样一调整,既减轻了僧团的压力,也给义工们提供了承担培福的机会,又不影响义工们正常的诵经。

  在外面备菜的大多是老居士,这些老居士大多数都是经常在法会中承担大寮的,虽然年龄大,经验丰富,做起事来效率却比年轻人高,有办法。

  大寮组长孙淑文,是第一次承担大寮,以前一直在平安面,平安面的义工大部分都是固定的。这些居士,无论在哪儿承担,只要法会期间有平安面,必定要回到平安面组,所以配合很默契。

  孙居士最大的感受是,在平安面时,大家会提前开会,然后在正式工作时,无论遇到什么事,意见都容易统一,即便当时有人有其他意见,也会等到事后再来说。而大寮就不是这样,因为不固定的义工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事,当时说清楚了,维持几分钟,各人又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

  表现最明显的是行堂,提前会培训,行完堂也会根据出现的情况,不停的给大家讲,可是一到行堂时,就又变了,拿起行堂器具,都能感到大家行堂心的急燥。最有意思的是,有一位男众,也不知道他是学员,还是其他组的义工,每次到行堂时,他自己拿围裙穿上就出去。孙居士和他说:“我们这儿人都安排好了。”

  结果这位拎着小桶就出去,也不管大家是按组排班走的,就随着自己的意,在斋堂时想行哪行哪。过了三天,孙居士在他要出去时,把他拉了回来,和他讲:

  “我们这儿都是按组排好班的,如果你要发心行堂,那您先等一下,等我看看哪个组需要支援您再出去。”然后这位男众找个地方坐下来,直到孙居士请他出去支援。

  又过了一天行堂休息时,这位居士突然说了一句:“行堂也不是容易的事。”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22/nEO_IMG_100222%20015.jpg

大寮义工

 

  从那天开始,一直到这位居士下山,每次他都来,在孙居士没安排他之前,都会坐在那等,不再自己作主了,有人问他在哪个组,他就说“我机动。”

  孙居士很赞叹,他的那个心是要为大众付出的,借着三宝的功德,那么快就转变过来。

  这两天行堂,换成常住义工了,孙居士说,和常住义工相比,法会义工在行堂时,心明显急躁,即便他们站在那不动,你都感受到他们的心是不安定的,出去行堂更是,就想一下子把所有的碗都盛上,看到有人碗里没东西,他们比用斋的人还着急。常住义工,则很沉稳,配合的也默契,意见容易统一,看他们行起堂来,不着急不着慌的,速度却比法会义工还要快。他们那种依师不一样。

  这次法会客堂义工,除了机动跟随法会系统去诵经,其他各小组还在本位承担,流通处、挂单、佛事几处与平时差不多,香灯却是比平时要忙,几位义工都穿着厚厚的大衣,轮流在外面值班;来寺里看儿子的刘居士因为香灯事多忙不过来,也来帮忙,说是和大家“广结善缘”。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22/nEO_IMG_100222%20007.jpg

 

  不太忙时,刘居士也去佛堂诵经,他说诵的最有体会的是“净行品”,里面讲的都是“广论”中“如理作意”的下手处,人要真能按照经文中的内容去用心,那真可以说是时时善念了;比如经中“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见乐著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见无乐著,当愿众生:有为事中,心无所乐。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见端正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常生净信。见丑陋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著。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像这样四句的偈子,这一品中有141个,从世间的各种人,个人的行住坐卧衣食,举止应对进退,以及大自然中的山川景色器物,季节更替,甚至对佛菩萨的礼敬赞叹祈求,无一不包,真按照经中的内容去做意,那真正是时时善念。

 

法会信众故事:感化人,不是靠说教

  初六早晨七点多,大殿前就已熙熙攘攘,香烟缭绕。“师姐,我带老爸来皈依了!”扭头一看,国梅正神采飞扬地望着我,黑黑的眸子里闪动着兴奋。

  “我们昨晚上十一点多才赶到寺里,原以为师父今天一早授皈依,所以头天晚上就赶紧上山。路上给客堂打电话,怕晚了挂不上单。一位师兄温和地说,您别着急,我们等着您!听了这话,我们一下子就踏实了!”说着国梅俏皮地指指一位身材高大、恭敬上香的老人。“我老爸今年66岁了,高中毕业那会儿本来都考上飞行员了,后来响应号召到东北当知青去了。他自己想皈依,今天终于要满愿了!”

  很好奇什么原因吸引老人晚年皈依佛门,国梅却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你知道,我是去年十一法会第一次来龙泉寺,从那个时候开始信佛的。那次法会对我的改变太大了,回去以后就想让家里人也信佛。刚开始,我妈和我弟弟都不感兴趣。正好我报了山上的广论班,有句话印象特别深,就是‘若于所学能正习学,则一切事悉成佛法。’我就想,学佛的目的是要觉悟,应该把学到的佛法用到生活中去,不光自己做事要符合佛法的道理,而且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家里人真心感到学佛很快乐,而不是靠说教,强求他们皈依。

  我家以前一直吃肉,我很想慢慢引导他们吃素,就买了好多素食的书,照着上面做。开始菜做得不好吃,后来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的。去我爸妈家要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我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过去给他们做早饭、收拾屋子,我以前可是一个贪睡、不爱干家务的人。我爸妈都很惊讶,说我变化太大了。十一法会时候,大家用斋时止语,我就让家里人也试一试静下心来享用饭菜,体会用心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他们都感觉很放松、很舒服。我就是这样把学到的、听到的道理都用到生活中,好好关心、照顾家人。我弟弟说:‘大姐,我看您越来越像个修行人了,有机会我也到龙泉寺去看看。’我弟弟对什么事情从来都不轻易相信,他能说出这番话实在是不容易。我弟妹也主动找我聊,说:‘大姐,我也想学佛。我原来以为学佛就是与世隔绝,看到您,觉得学佛是实实在在的,不是那种空中楼阁的感觉。’

  做人做得好了,家人对我学佛也很支持。每回周末要上山学习,他们总是说,你去吧,家里活儿我们干。所以啊,从开班起,我一次课都没缺过,而且感觉自己学佛越来越顺了。我现在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父母亲人、亲戚朋友都能有机会闻到佛法……”

  正说着,国梅的小外甥刘旭从人群里闪了出来,圆圆的脸,圆圆的眼睛,透着灵气。别看小家伙只有11岁,已经皈依了,还跟着国梅上山听了几次《广论》课呢,这次他是专门过来‘随喜’姥爷皈依的。看到小外甥,国梅兴致更高了:“这孩子跟我说,大姨,我特别喜欢龙泉寺,我做梦梦见师父了!我发愿将来也出家当和尚,做师父的弟子!’

  晚上,收到国梅的一个短信:“老爸说,皈依的时候听师父开示讲得太好了,从今天起我也是佛弟子了。我要开始学习、修行了,自己又变成学生了,好像一下子变年轻了!今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短短的几行字,禁不住读了好几遍,体会那由衷的欣喜,想象国梅一家人,还有很多人充满希望的笑容……

 

 

附件:09年大事回顾纪录片:《回首一起走过的路》

播客地址:http://you.video.sina.com.cn/b/29441337-121835333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