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月11日龙泉日记

(2010-02-12 18:28:38)
标签:

僧团

常情

被罩

世俗

北京龙泉寺

日记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2月11日龙泉日记

 

终于不被世俗常情束缚了

  出家,物质上的欲望是放弃了,但世俗常情还带着一点。

  这个世俗常情就是俗话讲的人情世故,你和我关系好一点,和他关系差一点等等,诸如礼尚往来、人之常情,然后每个人生活在不同的圈子里。皮匠有皮匠的圈子,画家有画家的圈子,手工业者有手工业者的圈子等等。

  人和人要交往,婚丧嫁娶,迎来送往的事情都少不了。

  即使你有一万个不情愿,但在世俗社会里绝对逃不开,跑不掉,然后被卷在里面,不能自拔。

  而且越来越麻烦,越来越沉重,比如,别人结婚你要送红包,别人家死人你要送红包,别人生孩子你要送红包,等你结婚,你家死人,你生孩子,别人再送红包,送来送去,礼数人情,座位排次,一不小心就得罪人,多没劲的事情啊。

 

  最讨厌的是,朋友之间的友情往往交易的居多,他给你帮个忙,你要记着,将来你给他帮忙,叫还人情。所以,世俗的朋友,其真正的意义是把友情像高利贷一样放给别人,到时候你一定要还,如果你想摆脱这个循环,那你就是神经病。

  想一想,别人的婚礼你不参加,葬礼你不参加,你就没法在世俗社会里生活了。

  感谢伟大的佛陀,创造了僧团制度,出家制度,居士制度,这些名相给了我们一个理由,可以言正名顺地不搞这些事情啦。

  中国古代有个很厉害的名相,叫“方外”人士。

  这下好了,有了远离世俗人情的制度依据、心理依据、社会依据。你在外边吃饭时吃素,人家问,为什么?

  你说不为什么?

  人家就会说,神经病。

  你说,哦,我是出家人。或者说,我是居士。

  人家就会理解,哦,怪不得。

  在政治生活中,艺术生活中,一句方外人士就全部搞定。当然,这只是身外的放下,身内的世俗人情也不是那么好放的掉的,否则,佛陀就不会给我们搞这么多法门。

  在僧团里,这么多人在一起,性格不同,宿世的缘分也不同,肯定会有的人相应,有的不相应。刚开始在一起,会很谦恭,客气,到了一定阶段,彼此之间就熟悉了,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干活在一起,读书在一起。说什么梦话,都知道。

  不用照面,听脚步声就知道是谁。在这个时候,极有可能,就跟世俗人一样,人情世故的东西就出来了。

  但,道场能叫道场,就有他了不起的地方,能把人搞的服服帖帖,这个要是搞不定,就不能叫道场了,所以,佛陀伟大啊。真的是了不起。把人间的东西搞的透透的,人那点小玩意儿全都被佛陀搞的妥妥当当。

  僧团里有戒腊制度,长幼制度,比丘、沙弥的等级制度,僧俗制度,一点都不含糊,严格执行,中规中矩,不了解宗教的就会认为这个东西不民主,不自由。

  其实,进了僧团一看,才意识到,这是人间所能获得的最大的自由。有了这个制度,人就能斩断世俗常情。

  真正获得自由,不再为人情世故束缚。

  在僧团,你需要去尊重上座法师,尊重周围的人,但绝无必要去讨好谁,谄媚谁,更绝无必要去提防谁,什么都没必要,好好地正常地活着就可以。放的下就自在,放不下是自己活该。

  本来就是空门。

  想跟谁搞点深厚的友谊,一搞就掉进了世俗常情里,儒家就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觉悟。

  世间有那么多的人情羁绊,也没什么,人与人之间讲礼数是好事,很文明,但就是因为有所求,求功名,求提携,求财,求回报,我帮你,你要帮我,你不帮我,你就不够意思。所以就苦,这些所求搞进我们的婚丧嫁娶和吃喝拉撒睡,我们就生不如死了。

  僧团里当然没有了婚丧嫁娶这样的俗事需要去应酬,但最后有个死,现在还没有人死,以后谁死了,估计就是死了一烧拉倒。烧的时候给做做法事。

  功夫好的,事先打个电话给谁,说,喂,我下周二就要死啦。回见。

  功夫不好的,比如我,也许会跟洗衣房负责洗衣的人说,喂,某师啊,那件大褂周二一定要洗好啊,我要会一个重要的客人啊。

  然后又跟大寮做饭的说,下周二中午的面条少放点盐啊,我最近嗓子不好。

  然后又跟行堂的说,下周二的药石我只要半勺菜,半个花卷,小半个梨,千万不要打多了啊。

  可是,没想到,下周二一大早我这个笨蛋一口气没上来就挂了。

  想哭的就掉点眼泪,不想哭的就闭目数数息,想笑的就拱手欢送他走人,祝他乘愿再来。

  不像世间,哭天抢地,捶胸顿足,满地打滚地嚎啕。

  在世间时,参加过很多葬礼,这边哭嚎完了,除了极亲的亲人继续悲伤以外,大多数亲友就去事先定好的饭馆去暴饮暴食去了。

  婚礼也是一样。两个喜出望外的年轻人一边数红包一边接受祝福。冷眼一看,这两个没有任何生活经验和心灵训练的年轻人铁定是要离婚的,而且会闹的两个家庭鸡犬不宁,轻则破财免灾,重则家破人亡。

  这时候,违心去祝他们白头到老,怎么忍心。

  所以就不参加这样的婚礼了,但,人家都会说,这个神经病,连别人的婚礼都不参加。

  出家了,这些事情全都不用搞了,想想都很幸福,都很爽,都很自由。有时候站在院子里远远眺望北京城,看那滚滚红尘里面的婚丧嫁娶,从此我一个都不用去应酬啦。真的是太爽了。心想,你们搞你们的去吧,我不搞了。

  不过,不搞了不代表就没有人情了,出家了人情味更浓,但此人情味非彼人情味。汉字很了不起,搞了个“善”字出来,叫广结善缘,但不叫人情世故。完全地不是一个东西。前面那个很好玩,后面那个极麻烦。

  以前发邮件,要去德尘居上网,晚上回见行堂。路上要走几分钟路,经常和几个法师、沙弥一起回来,大家会约好了一起收坡,关电脑,走回来,为的是路上能交流交流,谈谈心什么的。

  时间长了,彼此都很亲密,什么心里话都说,有感情了。但肯定不是世间俗情。有一次,帮贤范师一个小忙,私心一起,说,帮你这个忙,可以,不过你将来成就了,一定要记得度我,不管我堕落到哪里,你都要千方百计地找到我,救度我。贤范师说,放心,不光救你,所有的众生我都救。

  有他这话,就比较踏实。我们是师兄弟,怎么他也得先救我吧。

  僧团的戒腊制度是一把好刀,随时提起来斩断随时冒出来的世俗常情,夜晚不管多晚,不管大家聊的多投机,走到了见行堂门口,大家肯定会自动排序,四个人,贤彦法师第一个进,沙弥师贤双第二个,沙弥师贤乐第三个,净人第四个。列队按顺序进门。

  虽然进僧团不久,但这个制度和习惯就像骨子里就有一样。

  进了门,笑称,这四个人,是四个有序。

  转天,三个人,进门,依然是按戒腊进门,进了门,笑称,今天是三个有序。

  两个人的时候,笑称,哈哈,今天是两个有序。

  有一天,就自己一个人,就扑哧一乐,跟自己说,好啊,今天是一个有序。

 

 

  正餐不吃,光吃汉堡堡

  中午僧众宿舍召开每周一次的寮房会议,主持人给的主题是讨论新一年的展望规划,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对自己新一年度学习、修行给了期许。自己的期许是能够顺利的把四书五经等传统科目背诵完毕,能够多看基本祖师大德的传记,能够对每一位法师和同行生起感恩的心。话一说完,快嘴的贤仁师来了一句:我说你啊,是正餐不吃,光吃汉堡堡;他说完后,赶紧又说:当然,我是非常随喜你的。但是他的这句话,却引起我的思考和反省。从学佛以来,无论是别的师长也好,还是班导法师也好,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地教导我要我安住当下,细水长流,发长远心,贵在坚持.....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真真正正的放下自己的知见过,从来没有;从以为自己很有能力,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所谓的那一点点福报,可以做成很多事,可以很快地达到无上的修为,这些都是痴心妄想啊,都是慢心和愚痴在主使啊啊。典型的不依师的反映。过去的都是历史,未来的都是妄想,能把握的只是当下,当下的事、当下的心、当下的阶段和状态;对这个不能做到,‘进步’都是天方夜谭。我今天才意识到,‘安住’当下四个字,我竟然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才对其稍微有一点体会啊,才愿意朝着这个去实践啊。佛法不等于世间法,以世间的心态来套用或研习,绝对不会有大的收获;安住当下是依师的第一步,否则依师师做不好的,一定是盲修瞎炼,东摸摸,西摸摸,到头来是竹篮子打水啊!!安住当下,好好吃正餐!!

 

 

贵在坚持

  上个月学习小组成立的当下,有同学请班导法师给小组一点教授,法师没有讲太多的其他的话,而是连续讲了好几遍:贵在坚持!当时对此言我没有什么感触,认为法师是对我们不放心,但这个想法转瞬即逝了。今天贤超师给我一个启示,让我由衷的感到法师的这四个字真是妙不可言;贤超师说:如果你能每天背书达到200字,这不多吧,那么一年下来就是73000字,而整个四书加到一起也还60000字不到,如果每天能够坚持背书400字呢,那么一年就是差不多150000字的内容,这个量就可以包括五经、老子、古文观止...大家就是没有认真的来做这个算术题啊,误认为背书很难,我背书的秘诀其实就是这样而已;我听完后,很受启发,每天200字,真的不多啊,一页纸都不到呢,只要专心背,一个小时不到也就可以背会的,然而只要坚持,一年下来就是巨大的成绩啊!我联想到自己以前诸如放生、拜佛等事情,能够对自己生命产生改善或巨大影响的,不都是有‘坚持’而来的吗!法师或许真的是担心我们是一时的心情而不能走的长远,也可能是他对事物背后殊胜内涵的体悟;法师每天都在闻思的状态中,每天都在背诵佛法的词句,而且用笔认真的标记下来,背会了就是背会了,没有背会就是没有背会,绝不迁就自己,这样才奠定了他内心如此巨大的佛法的受用,这是多么值得赞叹的地方啊。坚持做善的事情就是在与自己恶业作战,就是与自己烦恼在较量,就是精进,就是对自己生命负责任!!自己也要付诸行动!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11/nEO_IMG_100211%20006.jpg

 

 

过年的准备

  还有一天就是大年三十,中国人对年三十的重视超过对初一的春节,寺里也进入过年的准备。贤雷师今天要拉见行堂上的彩灯,跟客堂协调,从机动组调了五个人过来帮忙,见行堂顶是人字形屋脊,贤雷师系上安全绳,顺着屋檐拉彩灯,远远望去只见穿着僧衣的贤雷师在屋顶上下奔忙,让大众见识了一把什么叫飞檐走壁。见行堂里的斋堂,各个办公室也挂起了彩灯。晚上用完斋出来,各处的灯都亮起来了,回头看见行堂,一座霓虹的楼阁呈现在眼前。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11/nEO_IMG_IMG_3201.jpg

霓虹灯下的见行堂

 

  住宿组要在春节前把撤下来的床单、被罩都洗出来,干干净净好过年。义工王海莉,上一天晚上已经跟组长王丽华洗了一大堆,今天还有好多要洗,组长交待这些今天一定都要洗出来,王海莉一大早抱着一大堆床单、被罩去卫生间里面的洗衣区洗,要用早斋了,卫生间里的洗衣机还在转。等组长王丽华下了早课过来,看到王海莉洗出来那么多,很高兴。王海莉顾不上高兴,被罩要快点洗完,一会儿还要打扫卫生间的卫生,还有住宿值班什么的,事情挺多。用过早斋,回来一边打扫卫生一边继续洗,可是被罩实在太多了,一直到下午两点多才全部洗完。没有热水,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捞衣服,拿了几件就被冻的红红的,郑居士看到很感动,“平时看住宿组也没什么事,就是扫扫地,开窗通通风,晚上拿着本子在居士楼门口记谁回来晚了,谁九点后还在洗脸刷牙,特别是那种追着记名,没起来上早课,把请假条往床上一放,再跟一句‘你上早课还得及吗,给你,公事公办’,可是那厕所白天晚上,也没见彻底打扫干净过,再遇到倒班时,窗子门被大敞开通风,睡的正香被冻醒过来,再看这几位住宿组的同行真是挺烦的;今天看到王海莉一个人洗那么多床单被罩,还乐呵呵的,真的是挺感动,觉得大家在每个岗位上,都是很用心的在承担,只是很多东西我们看不到,或者看不到真实的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