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心净心,明智明德——北大王潭龙“龙泉文化之旅”

(2010-02-05 09:43:12)
标签:

宗教

文化之旅

弘一法师

明德

龙泉

文化

分类: 寺院报道

清心净心,明智明德

——北京大学王潭龙“龙泉文化之旅”感悟

 

  2009年12月12日,在北京龙泉寺的组织下,北京各大高校的相关社团代表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龙泉文化之旅”参访活动。与其说“参访”,倒不如说“切身体验”更为贴切一些。我作为北大耕读社的一个代表,很荣幸赶上了这次机会。

  简单总结为时一天半的活动心得,八个字——“清心净心,明智明德”。

  详细些来说,有八条:

  体验了什么叫放下,放开和放松

  一走入凤凰岭的景区,一踏入龙泉寺的大门,就感觉到一种宁静油然而生,尘世的喧嚣和烦恼都被隔在门外了,似乎在这里,这些东西找不到安身立足的地方。虽不懂得什么叫放下我们的“内六根,外六尘”,至少,学习的包袱放下了,校园里的压力放下了,身边的烦恼放下了,心胸放开了,因为要留出空间,去容纳凤凰岭的山石草木,夜色星辰,身心都感觉到了不常有的放松。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02/nEO_IMG_IMG_9841.jpg

 

 

  切身体验了有规律,讲规矩的寺院佛家生活

  如此近距离,完全溶为其中一员,按寺院的规矩生活作息,满足了我们众人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之外,更重要的是知道了什么叫“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知道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保养我们的身心,无规矩不成方圆,正是大家心中存善,心中有佛,心中有这些规矩,才使众多人快速有序,有条不紊的集体活动成为可能,难怪不少人为此而感到惊叹。

 

  听禅,学打坐,得排忧驱烦之良方

  听贤益法师讲禅,娓娓道来,十几分钟的打坐,让我们切身体会什么是放松,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取身心的释怀,感触颇多,打坐无需特定时间,特点场所,随时随处都可以进行,真可谓是帮助我们缓解生活中烦扰的良方。

  听方丈开示,如沐春风

  感动于学诚大和尚对我们的重视,也感动于他对我们的慈悲胸怀。大和尚非常认真地回答了我们的每一个疑问,很多地方,都能感受到大和尚的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原本复杂的问题,经大和尚一讲,变得简单易懂,虽然我们来的这个季节是寒冷的冬季,但听了大和尚的一番话,却能感觉到春天的温暖。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02/nEO_IMG_IMG_9706.jpg

 

 

  吃斋、念佛、诵经,生慈悲之心,向善之心,众生之心,天地之心

  从吃斋、过堂的流程和规矩里面来参悟什么是惜福,从惜福里面感受什么是慈悲之心,从身边人的一言一行当中触发向善之心,进而去参悟和培养自己的众生之心和天地之心。

  观《一轮明月》,参弘一法师一生,悟何为“悲欣交集”

  对于弘一法师的绝笔“悲欣交集”早有耳闻,但真正有很深的感触却是通过这部电影,片中有三个情节印象极为深刻,其一是当李叔同弹起钢琴,动情地放声唱起《送别》,才明白这岂是送别朋友的歌,分明是送别自己尘世间所有一切牵挂的前奏啊;其二是在家里,夜晚与深爱的妻子话别:“我感到,仿佛从我出生以来,一直在注视着你的面容,可是我的眼睛仍然是饥渴的,我感到,我仿佛把你紧紧拥抱了几万年,可是我的心仍然不能满足”,他是深爱自己的妻子的,可是他胸中的大爱已经远远地超越了自我;其三,雾薄西湖,两舟相对,双目相视,无限情生。雪子:叔同——,弘一法师:请叫我弘一;雪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弘一法师:爱,就是慈悲。“情到此处,悄然无声,早已泪流满面……”一句“爱,就是慈悲”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一生去参悟。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02/nEO_IMG_IMG_9865.jpg

 

  “善”字铭刻心中

  这一天半的生活,可以说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听善言,言善信,动善时,行善事,结善缘,善哉善哉。一天半之前,我们还是陌陌众生,一天半之后,我们是同修,是朋友,是兄弟姐妹。

  感恩“龙泉文化之旅”,下山后以道御术做学问,做事业

  “龙泉文化之旅“活动的圆满结束,感恩于龙泉寺的支持与重视,感恩于学诚大和尚及众法师的慈悲胸怀,感恩于张辅导员以及所有义工的辛苦付出,而对于得到“清心明智”的我们来讲,更应以实际行动,正可谓——扬众修之所长,弘慈善之伟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