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月18日龙泉日记

(2010-01-19 08:21:18)
标签:

法师

义工

安全水位

孝经

董居士

龙泉

日记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1月18日龙泉日记

 

僧团故事:背五堂功课

  五堂功课是必须背下来的基本功课,否则早晚殿用不上功,而且,以后受戒的时候不让登坛。

  法师希望新人能够早一点将五堂功课背下来。

  这五堂功课虽然天天诵,但是真要是背下来,确实也挺麻烦的,会背的觉得无所谓,不会背的就真的比较为难,密密麻麻的经、咒读下来都费劲,别说全都一字不拉地背下来。

  平时大多数时间都在出坡干活,稍微闲暇一点的时候一般就是睡着补补觉,哪里有时间背书。

  法师要求尽快背下来,并制定了精确的时间期限,要考试,大家没办法,只好抽空背,一段一段地来。

  法师给开的背书方法是大声背,大家在一起背,哇啦哇啦背,开始有人不适应,但法师说这是有传承的,有用意。

  但还是因为忙,平时连人都难得凑齐一次,不是值班就是有人烧锅炉,要么在大寮做饭干活,哪里会有完整的时间集体背书。

  到了考试,都急了。没几个能背下来。法师无奈,说,到日子谁背不下来,就去跪香,先背八十八佛。

  日子很快到了,绝大多数没背下来。

  晚上,佛堂里,呼啦啦跪了一片没背下来的,法师带头跪着。后来才知道,跪香不是那么简单的,八十八佛背不下来,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有业障,所以佛的名号背不下来,那就要忏悔,法师讲他以前背的时候是在佛堂里背,在佛前背,背一个磕三个头。三天,背下来了。

  跪香,是为了除业障。

  有了跪香的惩戒,大家都没敢懈怠了,法师又给挤出了一点完整的时间,要求整个上午必须在教室里背书,不许出来,只允许上两次厕所。

  其实,也是为了收心。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的身心有机会感受寂静。

  有了紧迫感,大家开始使劲背,奇怪的事出现了,平时大家都用普通话交流,但是到了背八十八佛的时候,全都不约而同地用方言了,按照法师的要求,要大声背,这样记的更牢。这样一来,满教室都是奇怪的方言在背书。

  于川用四川话背,刘栋用陕北话背,石宇的东北话,高永传的北京方言,最可乐的是李玉冰的胶东口音,咬牙切齿闭着眼睛背,怎么听怎么就让人憋不住地想乐。

  为了能早点背下来,办法都想绝了,用母语也是无奈,真有点吃奶的劲都使出来的意思。

  跪香确实管用,法师的加持,外加连哄带吓唬,恩威并施。这周,背过了几个,一背过,上殿用功,果然用的上,很受用。

  没背过的,兜里揣个小本子,平时走路、出坡间隙,一切间歇都用来背书,这样,很多用来散乱发呆的时间都用来背书了。脑子里装着经咒总比装着妄想要强。

  背书也有方法,八十八佛先背开头一个字母,法师写在黑板上面,这样一背就清晰的多了,愣严咒有愣严箍。总之,都有传承和方法。不是乱来的。

  大家在一起背书,一起出坡,一起上课,一起用斋,一起睡觉,渐渐地有了一些感受,交流、磨合,渐渐有了一些心得,除了师兄弟之间的那种相互帮助提携的感受,还有同行善友之间相互拉拔的感受,特别是从对治烦恼,心灵提升的角度上。刚开始的时候,相互之间都是有隔阂,设防,即便有交流,但都是用的世间心态,渐渐通过在一起背书、一起出坡等等手段,人与人之间的心灵防线开始松动乃至拆除,彼此都很受益。

  背书不光是一个功课,也不光是提升了记忆力,更是一个次第,先搞好这个,才好往下进行。

  有了这个理解和实践,通过忏悔,跪香,背诵,也神奇地让人内心开始柔和,以前,一个看起来最刚强的师兄,从不忏悔,只管自己搞一个法门,法师也不着急,说了几次,他也没有改的意思,法师就不再说了,耐心地等你自己反省过来。

  他自己搞啊搞啊,到了背书的时候,觉得不太对劲了,心里可能有了觉受,忽然当众忏悔,说自己错了,不该不听法师的话。自己搞的这一套不灵。还是应该按照法师的教授按次第来

  顿时换来一片掌声。

  佛法很神奇,不是背书让人觉得神奇,而是能让极其刚强粗猛的人逐渐地变的柔和与聪慧。确实是不可思议。

 

问渠那得清如许

  气温有些回升,路边一堆堆的积雪,融化出斑斑点点的水痕,树林里成片的积雪,上面一层也化成了水滴。这个温度只能融化星星点点的积雪,还不够让冰冻了的水管化开。

  贤生法师一边嘱咐黄元,带着机动的义工依旧提水,保证水包安全水位;一边制订第二套解决方案,云水堂水包的注水管输送正常,要实施的计划,就是从云水堂往见行堂引水,借助周围的山势树木悬空搭建,水管搭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山峰型,云水堂的水平线比见行堂高,这样把水压入见行堂没有问题,等水注满后,可以把水管中的水放空,这样也不用担心再被冻住了。做好方案就开始干,贤生法师领着保安组和客堂的义工,中午没有休息,开始测量从云水堂到龙泉水包的路线,然后开始清理路面。下午应该放香的义工,也取消了原计划,加入进来一起工作。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8/nEO_IMG_IMG_2873.jpg

 

 

  方案有了,可是要把水引过去,需要300米塑料管,要求口径的塑料管市场需求不大,商家一般都没有太多存货,承担采购的谷利民居士,昨天就和经常采购的商家联系了,这是经营这种塑料管最大的经销商,老板说没货,其他家自然也没货,不过法师还是继续带着义工做准备。没想到下午四点,经销商把300米塑料管给送到寺里来了,原来老板连夜和厂家调货,货一到立即装车给送过来。

  晚上,寺里常住义工,结束自己一天的本职工作,也来提水,虽然照现在的情况,这套被义工们称为“超智慧”的方案实施应该是没问题了,不过在还没运转之前,还得小心保证水包地下水管安全。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8/nEO_IMG_IMG_2877.jpg

 

 

  提了一会儿,改运水为传水,每隔五米左右站一个人,这样从里面提出来的一桶水,经过人手传递200米到水包,常住义工常年住在一起,工作、学习也在一起,又经常一起出坡,彼此间配合很默契。把水桶递到下一个人的手里,同时接过传过来的空桶,还能嘱咐一句“这桶挺满,小心别撒了。”前面的人在递桶接桶,后面一桶水上来,立即下一个位置上的人就紧跨两步,补上空缺。这种传水法,人只是在一定路段走动,即安全又节省体力。

  从西跨院到水包的小路上,昨天晚上,贤生法师带着义工连夜接起来的灯,也亮了起来,路面上的雪又冻结了,人走在上面咔咔响,水包上面,贤月法师组织义工往上递水、倒水。德尘居里,贤日师带着义工放水,传水。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8/nEO_IMG_IMG_2922.jpg

 

 

  今天效果明显,水包里的水,已经到1.5米以上安全水位。

  贤生法师说:“今天早晨,师父从佛协发来短信,问水位怎么样。师父为什么这么关心水的情况?因为这关系寺里僧俗吃饭的问题”

  “师父坚持用自然水差,不用水泵,就怕这种依赖,用水泵,停电怎么办?从台头村到龙泉水包,高差是160米,以前有人发心修了水包,不能用,水压不上来,如果是直线还好办,而这条3公里长的水线弯曲,要把水压上来,就要在中间修压力泵,这就需要电。”法师一语道出了,为什么寺里坚持用这种古老自然的取水方法。

  “06年春节法会,用消防车运水,为什么现在水这么紧张,因为现代人用水量大,自然是很有规律的,人类过度的消耗,导致我们福报的减损。”

 

 

消弭自我于团队当中

  文化部的行政上午八点到客堂,跟贤生法师开完关怀会义,回到办公室;10点,贤启法师又把各组的行政考勤人员召集起来,开行政会议。问大家最近的情况。

  董居士请问法师:“佛法团队怎么样才能走到心都清净,又都和合呢?”

  贤启法师就这个问题开示:“一个是同心同愿,和师长共同的宗旨、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念,这是一个总体的部分。我们之所以会发生这么多的不协调,是因为我们这个时候会忘记这个总的一个观待。个人的东西会比较凸显,当时正念就会不清晰了。我理解这个《孝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管理制度,这种伦理运作,它的内涵还是调服自己的烦恼,能看到自己和别人、和家庭、和上位、和社会、和国家跟历史构成的整体关系。还是要不断地跳出自己的小我,去看待整体,去完成一个管理制度。我们每个人,在这种组织架构中、在这种伦理架构中,去努力学习自己的觉悟力,还有关照,加之融入一个整体,这种架构,这种学习是最高的。但是培养这种基础、这种共识、形成这种组织架构是最困难的。让我们每时每刻跳出自己去关注他人、关注整体。“

  董居士一听法师说孝经赶紧问:“您认为孝经是个最好的管理的……?”

  法师回答:“最完整的从个人到整体,到国家的一个管理体制。”

  黄居士的问题是:“遇到境界还是关注到自我,实际上这个恭敬心没有真正的生起来。”

  法师给他开示:“还是要踏踏实实去练习观功念恩,时时反省自己,透过与同行互动,去掉一些不好的念头。从点点滴滴去突破我执,透过关顾整体然后缩小我执。透过只取同行的功德,防止自己的慢心的增长。”

  “这才能变成一个真正的等流,面对任何境界才能展现出来。这样才能达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种境界。何况我们对外境大部分还是封闭的、拒绝的。尤其是同行的摄受和加持,其实大部分都卡在这里了。所以以前和大家讲了,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境界是非常高的。反正我自己也是这个问题,大家也是这个问题。”

  “到最后还是看:一方面看宗旨是否明确,另一方面是对自己内心的观照,是隐蔽的?还是随杂乱的念头就会跑掉。粗的念知力是靠随众,靠写善行日记,锻炼这个念知力。看这个细的就是观照自己的内心。给大家讲一个以前法师的教导:你有十分心力,七分心力去做事情,三分心力去观照自己的内心。就是这个道理。”

  “工作中经常有义工也会和我顶嘴,当时我也会不高兴,但是过后会发现,这是对自己一个特别的大帮助,遇到境界自己反省,我是来干什么来了?我是来领导指挥来了,还是来遇到境界,我积累自己的资粮,靠我的同行。一个人做不到那么多的事情,要靠团队,靠集体。在这个过程中,别人有反弹,肯定也是有我自己的原因的。反弹也是因为我没有关顾到,反省以后,站在对方的角度,然后重新思考,再去面对,因为这个事情还是要做下去的。我们大家在一起就是要积累资粮,面对境界要不断的突破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