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月17日龙泉日记

(2010-01-18 08:17:05)
标签:

法师

小桶

义工

威仪

龙泉

日记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1月17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7/nEO_IMG_IMG_2746.jpg

 

僧团故事:贤彦法师的吃饭经

  五观堂里有两位法师用斋很让人难忘,禅兴法师和贤彦法师,两个人恰好面对面,用斋极用功,从他们面前走过的时候,由不得就放轻脚步,生怕打扰他们。

  每次,最后用完斋的准是他们俩,一边吃,一边思维。

  行堂时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禅兴法师一般都不要,馒头、米饭,一点菜,而已,食量精准,日日不变,用完斋后,用一小块馒头把碗仔细地擦干净,最后用小半碗开水涮干净。

  贤彦法师用斋时,有一段时间闭着眼睛,行什么就吃什么,全都放进一个钵里,有一段时间会提一些要求,对食物有一些选择。

  行堂的时正好在唱诵供养偈,只有很微小的手势,基本没有更多的交流,一瞬间完成,一切都要靠观察和体会。

  终于,有机会听贤彦法师讲他用斋的感受,这才知道,法师用斋竟然有这么多的用意。

 

  贤彦法师说他用斋是为了滋养色身,绝不为口舌,有一段时间给什么吃什么,就是修法,为了去除对食物的贪着,一开始,一钵食物,水果、汤、菜、饭、饼干等等搅和在一起,看起来就让人联想到很难受,但是依然吃下去。时间长了,就无所谓了。吃饭就是修行,什么味道完全不在乎,也不知道。

  又有一段时间他会选择食物,越是不爱吃的东西,越要吃,越是爱吃的,越不去吃。直到把习气搞掉。

  不管吃什么,都是把吃饭当成是吃药,比如,他是南方人,以前爱吃米饭,但是,粳米是寒性的,胃不好的,就应该少吃,他正好胃不太好,那就多吃馒头,因为馒头是温性的,有益胃的保养,虽然自己不爱吃馒头,但是,为了保养好身体这个修道的资本,就让自己吃馒头。

  不管食物怎么变化,只要是对身体有利的,就吃,而不去管口舌是否爱吃。不让自己的习气把自己带跑。对调料的要求也是这样,无论是醋还是辣椒还是别的什么,但酱油不吃,他认为酱油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只是调味的。

  贤彦法师用斋的威仪也是了不得,够我们学几年的,从进斋堂到入座、用斋、离座,极其庄严,令人肃然起敬。有时候会觉得这个法师太威仪了,是不是不好相处啊。但是接触以后,才发现,贤彦法师和禅兴法师一样,温和、亲切,待人接物热情而充满活力。

  佛教以及实践者绝非大家误解的那样古板而不近人情,威仪是威仪,是修道的形式,真正看到他们的内心以后,会感受到他们身心里含藏的智慧和修道者的调柔、慈悲。

  当然,也有快乐。

  贤彦法师最近用斋用的很不爽,因为行堂的老换人,现在才明白,说是行堂的给法师行堂,其实本质上是行堂的用法师用斋的机会练心、练人。

  一拨人刚练的差不多了,对法师用斋的习惯刚有些了解,就该调走了,换一拨新人上来接着拿法师练。

  新行堂的不了解贤彦法师用斋习惯,提着桶匆忙从他面前过,法师正念着供养偈,不知道桶里装的是什么。点头要吧,吧唧一大勺,自己根本就吃不了。不要吧,过去了,就没的吃了。

  那天,吃饼。贤彦法师怕不主动要,就过去了,于是果断地点头表示要,行堂的吧唧给撩下两张大饼。贤彦法师事后说,这够我吃两顿的。行堂的可能以自己的饭量揣测别人的饭量了。

  于是赶紧示意,举着一个手指头,意思是,我只要一张,手指头指老高,生怕行堂的就走掉了。行堂的看到贤彦法师高举的手指头,明白了,伸手把两张饼都给没收了。贤彦法师急了,继续举着一个手指头对着虚空戳。行堂的终于明白了,还回一张饼。

  贤彦法师很内疚,因为没收掉的那张饼已经在自己的碗里放过了。又去行给别人,总是不好。好在自己的碗向来洗的很干净。

  要不说,丛林里吃饭不叫吃饭,叫过堂,每一个法师在过堂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用功方法、用功阶段,风光不一。

  深入了解之后,才觉出好来。陆续地、间断地摘录几个,修行实践者可以学习借鉴,文化工作者可以作为了解丛林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小窗口。

  后来人可以更快地进入状态,少走前人走过的弯路。提策道心,体察修行的意趣。

  都不为的话,读来消遣消遣,以此了解佛教,也挺好。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7/nEO_IMG_IMG_2664.jpg

 

 

水就是生命线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只给米不给水,巧妇能不能做出饭来呢?也一样难;寺里西跨院后边,专门给见行堂供水的水包,注水管被冻住了;供应全寺饮食的大寮就在见行堂里;这个水包储水量在十几方,就算是注满了,也不够见行堂两天用的,何况现在水量不足一半。

  寺里供水由贤生法师主管。昨天下午四点巡视水的净人韩旭去向贤生法师汇报:“水管冻了。”

  法师问了一下水包里的水位,两年来修水库,管供水,只要一听每个水包的水位,就能判断出水的情况,听韩旭说完水位,立即问:“是不是你把水关小了?”

  韩旭当时脸都白了,那条水管冻了,就意味着整个见行堂没有水用了。

  法师又问:“你昨天看了吗?”

  “想不起来了。”太紧张,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贤生法师给韩旭倒了一杯热茶,让韩旭先冷静一下。

  法师说:“遇到事不能慌,一慌就乱了,有条不紊,遇到境界不慌,要知道怎么解决。”

  应该怎么解决,法师按照经验想到的是接管子,不过器材不够,怎么办?

  法师说:“一直祈求,靠佛菩萨的加持,昨天想的是接管子,今天早晨忽然想起提水。”

  下早课后,贤生法师请贤威法师给师父发了一条短信:“顶礼师父:贤生说,保证见行堂供水正常,请师父放心。贤威顶礼”

  于是缘念后,客堂机动组的义工就开始从德尘居往水包提水,大寮里的小桶能倒出来的都被收集过来,一人两只小桶,两桶水拎在手里不算太重,不过要从德尘居走到金龙桥,再穿过金龙桥,上坡到西跨院,西跨院里有三处台阶,出了西跨院到水包的一段路是山路,虽然不太陡,不过树多,还有台阶,很不好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7/nEO_IMG_IMG_2667.jpg

 

  提到地方,人的力气就没出来时那么足了,好在在寺里呆了一段时间,体力明显比来时好,再加上这十几个机动组义,都很年轻,拎着空桶走回德尘居,就又生龙活虎了。一上午,每个人都提了十六、七趟。

  中午贤月法师带着周末学员,也提着小桶往水包运水,很多寺里的常住义工没去休息,也加入到提水的队伍里。

  张厚生居士出去买桶没赶回来,学员们是一人一只桶,不过很多学员们没干过这样的体力活,提一段路就要停下来休息休息,体力好的男众有拿到两只桶的,教化部漆山居士提着两只小桶,搞建筑设计的博士和大家分享:“提两只桶平衡。”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7/nEO_IMG_IMG_2743.jpg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7/nEO_IMG_IMG_2682.jpg

周末学员参加提水出坡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7/nEO_IMG_IMG_2774.jpg

丁班净人也加入提水队伍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7/nEO_IMG_IMG_2777.jpg

 

  水包上钱樱文居士和邵居士,一个传水,一个往水包里倒水,钱居士很细心地把桶里水倒干净,保安组的路玉浩站在水包下,接了提过来的水,往上递。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7/nEO_IMG_IMG_2716.jpg

互相配合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7/nEO_IMG_IMG_2709.jpg

把水注入水包

 

  下午贤地法师带着僧团丁班,也来出坡提水,丁班分成两组,一组往大寮提水,这样就可以少用一些水包里的水;另外一组与义工、学员们往水包提水;到四点时,水包里注入的水已经有几十公分了。

  晚上,全体男众在晚课期间,往水包提水。贤生法师也赶到现场去看,和路玉浩在德尘居士的院子里,讨论解决方案,一边说,一边还蹲在地上画路线。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7/nEO_IMG_IMG_2786.jpg

 

  每人提了两趟,天就黑了,李居士有先见之明,提前准备了手电筒,给大家照路;一天下来,水包里的水位,终于恢复到一米五的安全水位;所有晚上参与提水的义工,到客堂接待室开会。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7/nEO_IMG_IMG_2796.jpg

晚上,继续提水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7/nEO_IMG_IMG_2801.jpg

 

  贤生法师说:“现在这个水管最严重的是,分叉全冻住了,上次是管子裂了;这次为什么不接?器材不够,没管子接了,就是去买,卖器材的地方,也没有这么多管子;只能等冻着的管子化了,不过要四月份才能化开,如果气温回升快,也许春节时能化开。”

  “第二套方案是用泵抽。龙泉水包的水位不能低于一米五,如果低于这个底线,封冻时地里的水管就会全被冻住,为什么今天最先倒的是热水,就是要把里面的浮冰化开;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保证龙泉水包的水流入见行堂;现在云水堂和德尘居的供水还没问题,不过也要节约。”

  “先把方案做好,拿来我看,要测量好距离。”法师和坐在他旁边的路玉浩说。

  路玉浩回答:“量了,跨沟150米。”

  “你看。”法师接了一句,看来这个跨度,之前路居士提的方案实施有难度。

  “如果明天水位低于一米,还要大量补水。早晨先给大寮提水,我已经让他们准备了三个大桶,用来储水。”法师和在座的义工们说。

  “今天提过去好多水。”有义工汇报。

  “那些水明天早斋后就用完了。”看来法师对大寮的用水量掌握很准。

  “第二套方案,没实施之前,就这样提水了。为什么要提水,这就是修行。大家也体验一下古人的生活,千年前的人就已经这样干了,为什么那些水道,每隔一断就有一个小水槽,那是蓄水用的,古人洗脸,就是用那水槽里面的水,古人非常智慧。”

  “08年5月师父对我说:‘水就是生命线’”

  “水管冻了,这个境界也挺好,大家有机会出坡集资粮,还能锻炼大家的整体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