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龙泉日记

标签:
宗教上座法师僧团普佛大寮龙泉日记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1月9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9/nEO_IMG_IMG_1578.jpg
僧团故事:发光的上座法师
以前有人说过,上座法师很厉害,会发光。后来进了僧团,从各个角度都观察过上座法师,用斋、走廊里、佛堂上、盥洗室、寮房里,能看到的都看了,凭心而论,只见过灯泡发光,从未见过一个上座法师发光。
斋堂里的桌上贴着几个法师的名字,但人常常看不到,比如贤佳法师,他长期在师父身边,以前听说他会发光。终于有机会见到他本人,亲听教诲。
依然没有看到他发光。但是,有比发光更有意思的东西。
这些上座法师说话都很温和,自己也曾尝试学着这种温和,但是,根本学不来,人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粗通某个复杂的计算机程序乃至一门乐器,甚至由于工作需要,一个从未干过财务的人,被人带带很快就可以做了。
可是,上座法师的温和就很难学到,连装都装不出来。
贤扬法师带两个净人在城里办事,回寺的时候去佛协取些东西,到了广济寺已是晚上,安排了用斋,可能是为了有机会让净人见见世面,就一起去见了贤佳法师。
贤佳法师忽闪着大眼睛,很温和地跟净人谈话。这种温和给人安全感、亲切感、还有信任,绝对感觉不到因为是上座法师而给他人带来压力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难描述。
但法师在一瞬间的思维力量可以描述出来,因为是两个净人,事先也没有任何准备,忽然就见了。
贤佳法师和一个净人说了一些佛教现状、寺院现状、教制现状以及个人学修的关系,策励净人要把心量和格局放大,这样就不会计较个人的点滴苦乐,并就道业和事业并没有对立的道理做了一些开示;和另外一个净人解释了一下资粮,很具体,直接可以清晰理解,他说,资粮表面上是无形无相的,但可以从特征上去感受,一个人在僧团里、道场里,如果资粮不够,就会和周围的人不和合,就无法安住,资粮够了,与周围的人的关系就很融洽,能够安住。
这个说法既简单、干净又很明确。
法师讲这些话的时候,语言逻辑清晰,目的明确,应该跟你讲什么,怎么跟你讲,同时要完成对谈话对象进行准确判断,对说话内容进行思考和组织,对语言进行组织,对谈话对象的领纳能力做出判断,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讲出适合你的内容,用什么样的语言迅速组织起来让你听的懂,都是在一落座的一瞬间完成的。
这可不是一般的功夫。
而介绍净人和上座法师谈话的法师也是以一种非常非常自然的状态迅速地完成了这一过程,没有客套去浪费时间,更没有因为地位的悬殊而带来的尴尬与压力。
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难死人的事。
也尝试去学过,但是,太难了,光是把语速放慢,把话说清楚就不是一两天能练的出来的。气质,神态,亲切感,温和感,这种综合素质如果努力学习外在的话,经过一段时间刻意的训练,勉强也可以达到,但外在的没学好就会显得不够地道。
内在的,自然流露出来的,就完全不一样。
很多法师的谦恭都是那种彻底的毫无造作的谦恭,他会说自己很差,你跟他说,天啊,法师您要差,我们怎么办啊。他会真诚地说,我真的很差哎,难道你不觉得吗?
让你都不忍心去跟他讲这个世界和我们是多么的糟糕。当然,你不讲,不意味着他不知道。只是他相比我们来说,染着的太少了。同样,他们染着的少,内心那么纯净,不意味着他就没有智慧,反而更有智慧。你完全可以相信他可以洞察很多别人轻易看不透的那些东西。
班导贤地法师曾经讲,上座法师的温和、纯净,不代表没有智慧,不信你骗骗贤佳法师试试。
我们接受的训练,外在、内在双管齐下,四威仪课很快就要上了,在没上之前,有的人也会尝试着学着上座法师的温和、亲切、谦恭,可是,内心没有,光学外表,学的吃力,感觉确实不太对。
比如,一边走路一边露出亲切的微笑,走着走着,就走成猫步了。怎么看怎么别扭。
举手投足之间,学上座法师的稳重、大方,一学,没学好,就搞出个兰花指。真是很要命。令旁观者瞠目结舌。
用斋的时候,橙子需要切一下,就拎着把餐刀四下里巡视,看哪个上座法师桌子上的橙子需要切,上座法师们用斋都极专注,也想不到这上面去,切也行,不切也行。
分寸没把握好,就会拎着餐刀,走到上座法师面前,法师正在低头专注用斋、思维,切橙子的人一番好意,没判断出法师是要切啊还是不要切啊,就举着刀站着等,等啊等啊,不舍得离开,直等到法师一抬头,面前站着个人提着刀,用刀尖对自己的下巴轻轻一挑,意思是,法师啊,我来给你切橙子啊。
把法师吓一大跳。
不过,肯学就是动力,定会走的更好。上座法师也都是从发心出家,从净人到沙弥,受戒做比丘,一点一滴过来的。想必也是先学着当初带他们的上座法师的威仪和举止,想必也闹过一些有趣的事情。回想起来,不光有趣,而且会觉得温暖。
那些只有从内心里培养出来的力量、气质,后来的人都会渐次地培养出来,成为如现在的上座法师的这样的人。但是,会不会发光,毕竟是在学习的凡夫,还是不敢说,不过,有一点点人性的光,是可以的。
一个比喻,可以用的起,很多上座法师确实是拥有人性之光,让你倍感亲切和温暖。让你忍不住地想要去学习。也去拥有。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典座贤炳师,今天要回家了,出了家再回世俗的家,都要有同行陪伴,陪贤炳师回家的是贤悟师,早晨八点出发,七点时还到大寮带着义工们缘念。贤炳师走后,由贤喻师临时代替主持大寮工作,走之前贤炳师特别嘱咐大寮里的人,要好好配合贤喻师。贤炳师在寺里,大寮义工每天都能见到典座,这一走就是十天,以前每天见到已经习惯了,就像吃饭一样,觉得很自然,每天都会有什么,突然说要离开十天,这也是一种无常,觉得自然该有的,突然也会没有了。
出家后,再回家有些省亲的意思,没剃度之前的回家,则是一种考验。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9/nEO_IMG_IMG_1237.jpg
一位发心要出家的准净人,想在出家前最后向奶奶、父母尽一次孝,这样出家也就没什么遗憾的了,于是向自己承担的大寮组请了假,回家去尽孝。寺里来发心出家的居士,到寺里来先是做义工,经僧团观察批准后,再作为准净人观察,这个阶段通过后,才能进僧团做净人、剃度。这位准净人以前是在佛协当保安,和保安公司解除合同后,来寺里当义工,每天都笑呵呵的,干什么事都非常投入,有时在大寮忙完,回去刚想休息,后勤有活找不到人,叫他一声,立即就爬起来去帮忙,寺里的人都喜欢这个即欢喜又发心的义工,当时好多人都问他,“什么时候进僧团啊?”在大家看来,他天生就具有出家的特质,而且在佛协那边也和师父、法师们建立了很好的业缘。他自己总说要准备好,才能出家,一直在寺里呆了差不多半年,才发起心来,说要出家。假期到了人没有回来,大寮的义工们开始给他打电话,以为是家里出了什么事,结果是家里一切都好。义工们在电话一听,就明白是他自己被亲情拌住,出家的心开始动摇了。心里清楚,嘴上却是什么也没说,这时候不能再给他压力,只是关怀问好,让他能够感受到同行的关心。
有一天晚上,李春莲居士突然收到他发的信息。
“师兄好,小弟这段时间可能回不去啦,和大家说下,可能是我心太重,放不下家里,最主要的是我没有智慧,不能够体会出家的功德,我慢慢来好吗?我想有一天,大家还会在一起的,向大家就是请个长假好吗?”终于把心里的动摇说了出来。
李居士一看短信,就哭了,出家的因缘一旦错过,再遇到这样的机缘不知轮回多久,立即回复了一条“看到你的信息,让我流泪,不知这一个长假,要等多长时间,现在出家对你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多忆念三宝,在三宝地是不是真的快乐,痛苦是不是在减少。”
过了一会儿,收到回复:“可能是自己做的事情没有用心,也没有真正集到资粮才感得下山的果,我会慢慢来好吗?我会慢慢努力好吗?这样的话,我真的不愿说,希望你能够为我祈求。”
“我们每天都为你回向,学佛的人要有自信,都要成佛呢,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事,要想念三宝,相信自己,我们都会等你回来,我们是道友。”李居士告诫自己,不能给他压力,这个时候不能提出家的事,关键是要让他保持对三宝的信心。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9/nEO_IMG_IMG_1233.jpg
“如果我用心去学佛法的话,是用智慧解决问题;如果我忙乱的话,就是无缘众生。”
手快速的按着手机,一条短信又发出去:“不是的,这里还有个机缘是否成熟的问题,还有你是否认真思惟过自己的苦乐,眼前的障碍通过人为是能改变的,师父都让你出家,相信你的因缘是具足的,这个时候不要胡思乱想,每天祈求染缘转成法缘,因缘聚足。”
“感恩你,但愿能够与法早日相应,我会祈求的,我还会继续发心发愿的。”
“昨天石宇病了,很严重,医生说晚来五分钟就死了,你说人的生命多脆弱呀!你就该踏实在家陪着家人,用心去做,安住当下,把自己生命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佛菩萨,交给三宝,一切都会解决的。”看到回复的短信,李居士稍微松了口气,和他说同修的事,希望借助身边熟悉的人事,让他能够感受生命的无常。
“是自己对三宝信心不够了吧,反观自心,再问自己有没有信心,有可能是心不强,多忆念三宝,感恩师兄。”
“等你回来,大家要生生世世作道友,多忆念佛菩萨,会得到加持的。”人不会没有因缘相聚,也许生生世世我们都是这样彼此拉拔着。
“那好吧,谢谢你的用心。”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9/nEO_IMG_IMG_1026.jpg
大寮
“把这段时间当成出离前的一次痛苦体验,时间宝贵,好好体会,将来更能坚固自己的道心,今天就到这里,好好休息,改天再聊,晚安。”止熄时间到了,把最后一条短信发出去。
李居士却没办法向其他同修一样立即睡去,一方面很欢喜能够等到这份信任,另一方面,虽然相信他一定能回来,还是为此而难过:“每个人的业不一样,他只好回家。遇到这样的情况,真是劝别人都会劝,可是到自己时,却钻到牛角尖里不出来,如果是我,我能做什么呢?还会像他那样发心、发愿吗?相信不会那样的,感恩三宝,给我在三宝地学修的机会,没有让我体会那种苦,所以要更好的学修,多造善业,净业。”
前段时间,一位在剃度前被父母拉走的净人,回寺里来以居士身份参加学习,满脸都是一种不能释怀的痛苦,用他自己的话说,不能适应那些东西了,在寺里呆了近三年,这里倾注他很多心血,也得到了很多,许多东西已经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渗透进自己的内心,扎根在那里了。
这种痛苦,可能是一般人无法体会的,没认识世俗五欲的苦,沉沦在其中时,还有一种愚味的快乐的可以享受,在认识了这种苦,试图着脱离过,最终只是因为自己的一念不坚固,又重回其中,那种苦则更痛彻。一位已经剃度了的沙弥说:他还没有真正感受到苦,如果真感受到了,他一定会发起出离心的。
记得以前师父说过,真能发起出离心修道,一定要到山穷水尽、走头无路的境地。
看来世间的苦,未必不是好事,难怪有家庭事业都顺利的居士来寺里时说:你们别看我拥有的这些东西,这都是我的障道因缘。
年终总结:实践《弟子规》
一年来,师父,法师在学习上用各种方法引导我们,法师要求我们把《弟子规》学好,能照着做到了,就能成圣人。《弟子规》读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9/nEO_IMG_IMG_1508.jpg
客堂郑居士的年终总结
有一次,一位老菩萨进来,自己搬一个登子坐下,我也没在意,法师看在眼里,老菩萨交完善款走后,法师要求我们屋里的人,每人抄一遍《弟子规》,这时自己才感到工作失误了。自己很惭愧,贤生法师做事虽然和其他法师不一样,很严厉,但内心那份慈悲,无非是让我们更快的成长啊!自己也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下改变自己,通过学习和法师的教诲,以前从不关心别人感受的我,现在能主动去关心别人并送去爱心,当说话伤到别人时,自己也惭愧,并反思,坚持拜108忏从不间断,现已有十几人早起去拜佛,周六、周日、有做普佛的、让我叫起床时、我也带他们一起拜佛,并给他们讲一些简单的常识,在宿舍有时间也能主动扫地、擦地,还能每天坚持宿舍的打水、不论刮风下雨,大家都夸我越来越可爱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9/nEO_IMG_IMG_1560.jpg
55岁的时髦“老太太”,为工作所需,开始操作电脑和相机
今年我主要承担收善款、佛事工作、听起来没什么,但做起来也是有困难的。需要认真、细致、并有责任心,刚开始自己觉得在居委会管账当过出纳,但在寺院收款时却不一样,都是众生发心捐款。一方面我们收善款、不论多少钱都要平等对待、并有耐心,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与人交谈,让他们在做功德的同时能够对三宝更有信心,对寺院更了解,还要简单的解答一些问题,当人多、很忙,到结账时对不上,心里就着急,脸上也失去了笑容,等流习气就上来了,对人的态度也变了,让人感到很冷漠。帐不对又不敢去和法师说,账是两个人的事,有时怨别人,但还得把亏损三宝的钱补上,虽然不舒服,但也是一次教训,希望以后能够更仔细。当钱多时也不好受,回忆一天没给谁开收据,想不起时就汇报法师再补上。法师非常慈悲不断的提策我们,使我们的心在一点一点的转变,变的有力量,遇事也能冷静处理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9/nEO_IMG_IMG_1638.jpg
提前引领斋主进佛堂
佛事要求掌握好时间,供菜需提前订,还要给参加普佛的人找合适的海青,有的没穿过,要帮穿好把拜垫摆好。供菜摆上、念诵集发到每个人手中。有的还拿来水果、花,我们还要帮助供上,有的还问这问那、还要耐心给解答。我的性格急,有时也会起烦恼,有一次普佛的二十多人,有供水果,又有供花的,我心里很着急,帮人穿海青时说话比较急,法师看在眼里并把供菜、供果帮着摆上。佛事结束,我整理海青时、法师跟我讲来做佛事的都是家里有事,我们要给他们温暖,要耐心关心、帮助他们,心急面不急。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9/nEO_IMG_IMG_9927.jpg
帮斋主穿海青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9/nEO_IMG_IMG_9936.jpg
熟悉普佛流程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9/nEO_IMG_IMG_1645.jpg
给斋主做示范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9/nEO_IMG_IMG_1644.jpg
规整拜垫
还有一次、我要送普佛单子,一位居士说要看一眼、并要再写一个人名,我给了她,心里很着急,让她快点,看她不慌不忙的,我说话态度变的生硬了,使她很生气,也没参加普佛。我过后也很后悔,并给她打电话道歉,她都不能原谅我,使我感到自己工作的过失,想到师父、法师们、对我们的那种慈悲心,自己为什么不为别人考虑呢?学了佛法、还让别人痛苦,自己也烦恼,法师说:法不入心。当看到师父、法师、做事而不言,显出了一个人的德行,这种无言透露出的丝丝智慧之光,当观察到才感到它的耀眼夺目。自己学着也默默的反省、并认真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