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龙泉日记

标签:
义工师父客堂法师龙泉日记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1月4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4/nEO_IMG_IMG_0995.jpg
今天,大风。
阵阵狂风,卷起堆积在大地上的最上层的松散的积雪,声势浩大地形成一个铺天盖地的雪网袭来,惊恐地让人站立不安,好不容易等这阵风退去,庆幸自己没有被卷走,身上沾满了细碎、潮湿的雪花,瞬间能感觉到雪花逐渐融化、彷佛要渗入到身心的一种透心骨的凉。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4/nEO_IMG_IMG_1044.jpg
僧团故事:放不下
与贤龙法师外出,问了一下他已病重的母亲的情况。
问,您母亲如何了?
答,不好。
问,有把握吗?
贤龙法师沉默,表示不乐观。
按说,多年信佛,儿子出家,此时应该是有把握的,不久前,老人家来寺院里,四下里看看,寮房,楼顶,禅堂,佛堂,斋堂都转了转,而且还特意要求留下了一段影像,在镜头里,老人家是那样的安详,慈悲,平静。
能感觉到她已有预感。
而且,医生确定,过不了这个年。
贤龙法师讲,家里所有的亲戚都已到家里,平时不管信不信佛的,都出奇的一致,听母亲的话,让念就念经,让念佛就念佛。贤龙法师买了车票,已近新年,车票还不好买,无法直达,只能转车,但法师还是买了需要多次辗转才能到家的车票。
追问贤龙法师为什么对母亲往生没有把握,这么多年的修行难道都不管用吗?贤龙法师答,放不下。
问,怎么会放不下,这个时候还放不下?
答:母亲表面上放的下,但实际上对亲情,对人世间还是有眷恋,舍不得。
这句话,理解了。
念死无常,是一句话,并没有真正成为身心的定解,我们作为凡夫纵然做了很多佛事,念了很多佛,但到最后放不放的下,才是现真功夫的时候。
人啊,到了这个时候,还是难以放下。
贤龙法师说,人的根器现在慢慢就不够了。
反观我们自己,倘使这篇文章敲完最后一个字,就死掉,自己是不是放的下。哪里放的下啊。理论上,我们明知道,在死亡面前,一切都要放下,都要死了,哪里还会想到自己的面子、虚荣、傲慢等种种烦恼。肯定是要一心念佛的啊。可是,我们就是会用自己的一切去保护自己的面子、虚荣、慢心。
有一个沙弥师曾经悲伤地讲,我们的烦恼永远比我们狡猾。
这真的是个很悲伤的结论。真的是很想不通,为什么人会这个样子,为什么人就不能真正放下呢?很奇怪。
修行是个难事,也似乎不是难事,换成我们自己,在这个时刻,放的下吗?真的不好说。
敲这些字的时候,北京大雪,贤龙法师正踏上回家看望母亲的路上,据贤龙法师讲,母亲一直在等他回去,叫他“小师父”,在床上跟亲人讲,“小师父”要回来了。不知情的亲人还以为母亲在说胡话。知情的知道是她老人家在等着见儿子一面。
祈愿贤龙法师一路顺利,祈愿老人家彻底放下,一心念佛,弥陀接引。也策励自己在老菩萨的示现下时刻能够提策起念死无常,活着的时候放下烦恼,活的愉快,临终的时候更是万缘放下,一心不乱,死的好看。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4/nEO_IMG_IMG_1068.jpg
身教胜于言教:一种耳濡目染的熏习
上午八点,客堂接待室,贤生法师带着客堂、文化部、弘宣部的行政人员开关怀会,法师请负责接待室的陈明发,给大家倒奶茶,从刮着大风的雪地里进来,捧上一杯热茶温暖了好多。法师讲师父给自己的教授,讲自己出去学习的体会,讲义工应该有的心态,告诉义工们先培养信心,依师等等。就是不说关怀应该怎么做,急的行政人员张北平忍不住问:法师您说我们怎么做?贤生法师还是不说,接着讲故事。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4/nEO_IMG_IMG_1213.jpg
这时出去打水的陈明发跑回来了,掀了帘子进来就说:“法师,水没打回来,摔了一跤,水瓶碎了。”
贤生法师回头看了一眼说:“碎就碎吧,人没摔坏吧。”
“没有”。
“人没事就行,暖瓶坏了再换一个就行了。”
说完,法师又回过头接着讲,讲自己刚进僧团时,因为缺司机,贤禅法师就让当时还是净人的贤生法师去练车,结果法师把车撞树上了,赶紧跑回来找贤禅法师,和法师说:“我这回犯错了,把车撞树上了。”
没想到贤禅法师很平静的问:“人没事吧?”
“人没事”。
“人没事就行了”。
都说僧团是师师相传,口口相传,这样的做事为人,不只是口口相传了,身教胜于言教,是一种耳濡目染的熏习。
法师讲完了,问大家有什么说的?
没有人说。
又被调去挂单的黄元拿着本子说:有些义工不知道库房里可以领东西,库房的东西就在那堆积着,想把卫生间外收拾出来,从库房领一些日用品放在里面,需要的人可以自取。
法师说:可以。住宿的去看一下义工们的情况。黄元能提出来,证明他是想过了。
法师只是告诉行政义工们,先统一知见,去关怀身边的人,像买电暖气这种事都是低层的,很容易做到。
最终,法师还是没有告诉义工应该怎么去做,就像小品里的一句话“我现在告诉你,你印象不深。”
真正有为人着想、利益人的心念时,自然会去关怀人,也有办法知道该怎么去关怀人,不然所有的行政措施,都会成为一种手段方法,是去执行一个命令,即便给人多少东西,那些东西也都是冷冰冰的物品。
关怀人有多难呢?一颗善良的爱心,就足够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4/nEO_IMG_IMG_1258.jpg
下午一点,贤生法师又召集客堂义工,开茶话会,选了这个下大雪的日子,把整个部组的人聚在一起,既拉近了业缘,又不影响工作和休息。接待室坐了满满一屋子人,郑玉琴、刘云、张厚生、毛萍等老义工们谈了自己的体会。
耿旭是今天到客堂的新义工,法师给的第一次教授是:一个人的悲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既来之,则安之。刚来寺里,先安下心来调整心态,好好学习。师父很重视人才的培养,一是要善于发现人才,第二要善于培养人才,但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不培养人才,就留不住人才。刚到客堂做常住义工就得到法师这样语重心长的教授和关怀,心中很感恩。
中午耿居士坐到电脑前,正熟悉挂单用的软件,就听到门口有说话声,接着是开门的声音,抬头看见好几位法师站在门口,赶紧站起来双手合十,再一看师父也进来了。
法师不在,师父问耿旭叫什么,多大年龄,家庭情况,哪里毕业的等等。师父走后,耿旭分享说:能和师父说这么多话,感觉好幸运。当时如果不是在值班,真想跟着师父,去亲近师父。师父那么忙,依然到寺里的各个地方、各个角落去关怀,去视察。
越是细小、平常的事情中,越能感受到师父的不平常,每一个弟子都在师父的心中,师父慈悲关怀每一位弟子的成长。能感受到师父如此这般的用心呵护,这样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感动,也会令弟子难以忘怀,唯有把这份感恩,去利益更多的人,来报答师父的恩德。如此,师父的教授,由近彼故其德尘,虽不故染自然薰。
仁爱无限,善缘成办
基金会的负责人林启泰居士这几天出差了,义工们都开始想林居士了,同时也反省到自己的不足,要成长起来不能让林居士替自己操心担心。室外大风伴着晶莹的雪花在空中飞舞,像是暴风雪的感觉,还有那呼呼的声音,这样的天气真恨不得呆在被窝里不出门,林居士不在,贤启法师冒着寒雪来到基金会办公室,一一与义工交流指导学修。用了一天的时间,让义工们非常受启发。
天气预计气温零下16度,积雪厚,路又很滑,基金会的仁爱心栈粥铺,无论什么样的天气,都是照样奉粥。
红莲心栈凌晨3点熬粥。6点汪志奇没有车,摸着黑赶到心栈开粥车,本来家里有事不能来的,可是他还是不放心,过来负责把车开到西站南广场,路上坑坑洼洼而且都被压的结冰,在到莲花池的拐角处,温度太低,电瓶失效,车子也陷进了积雪中。此时陈慧、王建忠、徐晓霞、贾淑芬、张华、林琳等19人已经先乘公交到达南广场,开始念《心经》祈求加持,等了一会就决定去接汪志奇,通过大家齐心合力把粥车推到南广场,但是快9点了,一些人上班走了,喝粥的人给志愿者鞠躬,表示所有喝粥的人感谢志愿者的爱心。天冷温暖的爱心粥很快就完了,义工们又把粥车给推回心栈做收尾工作。负责人陈慧居士特别感激大家,只要有爱,善愿承办。清华心栈、朝外SOHOU心栈也坚持奉粥,在风雪中路过的人都对志愿者鞠躬,很感动。
朝外仁爱奉粥点在地铁口,义工们伫立风雪中快乐地奉粥。许多行人都冻得厉害,匆匆赶路,想赶快到达温暖的办公室或家里。今天很多人放弃了开车,都坐地铁,所以,很多是第一次看到地铁口有奉送爱心粥,好几个要掏钱买。由于人群密集,奉粥顺利得很。在特殊的天气中实践善行,义工们感觉格外的欢喜,受到的加持力特别大。义工们围成一圈,手搭手欢快的喊出:“仁爱无限,善愿成办!”《贤愚经》上记载,在饥荒年代,很多人吃不上饭要饿死,佛菩萨化身一条很大的鲸鱼,让人们割其肉,喝其血充饥。这就是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仁爱人坚持奉粥,这么多日日夜夜,与多少人结下了善缘啊?师父说,广结善缘是成佛的正因,就是发菩提心,而不是另外有一种什么大家都不懂的叫发菩提心。依师承担,是最踏实实在的修行之路。
雪中童趣
居士心声:至诚火热的心
用过午斋,是放香的时间,一向安静的编辑室却涌进来六位师姐。只见她们扛来了一大捆米黄色的布,麻利地放下便开始丈量摆放博客书的展示台和供放佛像的供桌。小心地把佛像和书籍移至他处,她们熟练地丈量布匹,裁剪,铺好台面,接着精心折叠桌裙,再用漂亮的大头针一一别好。几位女将从中午十二点一直忙到下午四点,终于大功告成,把所有物品一一复位才满心欢喜地离开。供桌和展台焕然一新,透露着淡雅与庄严。
原来,这几位师姐是法会供养部的。昨天法会结束后,她们留下来处理一些后续的工作,中午编辑室的董师兄请她们帮忙装饰一下编辑室,她们二话不说,用过斋就扛着布匹,整齐地排班过来了。
问起师姐们在法会承担的感受,张师姐很实在地说:“我们干活儿行,说也说不出什么来,反正就是带着恭敬心、观想大众和我们一起把上妙的鲜花、水果供养佛菩萨,用心摆放,让大家见了就立刻生起欢喜心。”一位20多岁的师姐说:“我收获挺多的,感觉身边的同行善友就是佛菩萨的示现,我开始能够听进去别人的意见了,他们帮助我对治自己的执著和嗔心。”
快言快语、热情豪爽的高师姐是她们中的领头人。她家做布匹生意,这次用的布料就是她供养的。“寺里的好多窗帘、桌布和桌裙都是她家供养的!”一位师姐由衷地赞叹。高师姐不愿多讲自己,提起身边的同修,倒是津津乐道:“我们这个供养组人员特别和合、稳定,去年从‘六·一九’法会我们就在一起。我家在大红门那边,我们还都是一个学佛小组的呢!”
“春节法会你们还会来当义工吗?”我们问。
“当然啦!我们今天在法会办公室都跪在佛菩萨面前发愿了,别说这一生,生生世世都要护持三宝!有的师姐都流泪了!”
数九寒冬虽已来临,我们却随时随地可以感受一颗颗至诚火热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