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龙泉日记

标签:
僧团法师电饼铛义工龙泉龙泉日记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12月15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15/nEO_IMG_IMG_9440.jpg
僧团故事:依师真的是个铁门槛
这话听了很多,但都是一听,初进僧团,很难立刻就真正入心。人跟人千差万别,有的人天生就有依师的本能,有的人就要挣扎一番,让旁观者看着提心吊胆。依师依不好,后面的路确实就想像不出该怎么往下走了。
僧团里有图书馆,有很多藏书,光盘,资料等等。有时候出坡搬东西,常常就是搬书,搬资料,搬着搬着就停了下来,原来是看到一些书或者资料,着迷一样地喜欢。恨不得一口气就给看完。
有点像好几天没吃饭进了包子铺的感觉一样。
但,书不让随便看,有步骤有引导地去看。简单讲,能做到,但真的做到,确实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贤满法师讲,他要是拿起一本不是师父让看的书,会觉得很别扭。
但,对于刚进僧团的净人们来说,肯定是没有这样的感觉,而是拿起一本书,只要合自己脾气和喜好的就高兴。所以,偶尔就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法师兴高采烈地拿着一摞书说,某某啊,给你找来了书。
某某答:不用啦,我已经有书看啦。
法师问,你在看什么书啊。
某某答:在看某某书。
法师无语。
也有一种情况,某净人正在看一本法师引导的书,但是,正好法师也觉得又有一本书很好,但忘了净人手头的那本还没看完,就把这本书拿来,说,某某啊,我又找到一本书比较适合你。净人说,法师啊,我这本还没看完。法师说,哎呀,我忘了,那这本书我拿走了。
净人急了,让我看一眼吧。
法师说,不行。
净人说,就看一眼。
法师说,不行。
净人说,我就看看书的名字。
法师说,不行,看了你心思就乱了,好好把那本书看完。
强忍着只好作罢。
只能死心塌地地把手里的那本书看完。这看似简单的读书法,背后还是有很深的意义的。到底是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引导。相信自己就随便找书看,相信引导就得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见解和认知扔掉,这个真不容易,二、三十年苦苦学习和积累形成的东西,就这么扔了,实在是不甘心。当然,这还不是难的,最难的是因为起了烦恼,观过了,对引导你的人不信任。他说啥,你都觉得不对。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15/nEO_IMG_IMG_9442.jpg
从夏天开始,法师一直在引导净人们要看因果的书,一本《贤愚经》,一本《百业经》,看的时候,有很多很多的书不断地出现,有很多犹豫,很多怀疑,那么多书,为什么偏偏要看这两本。又枯燥,又晦涩,还都是文言。但既然法师这样引导,那就一定有这样引导的道理,这个认识来自读以前的师父博客。前面的法师有很多在读书上受益了,也有和多教训。记得前两年的博客里讲曾有个法师不甘心被引导悄悄跑到流通处找书看,师父忽然发来短信,说某某你是不是在自己找书看啊,吓得他赶紧落荒而逃。
所以,不管理解不理解,先相信法师,啃好这两本。边啃边理解。这期间,也有前面的法师开示,要多看因果的书。啃这两本书期间,还是没有完全依师,悄悄读了一遍《一梦漫言》。
基本上入僧团的半年就读了《贤愚经》和《百业经》,外加课上引导的《出家功德经》的段落,也没有什么感觉,直到有一天,有机会亲近禅兴法师,问了一个关于持戒的问题。才醒转过来。
晚上在德尘居发邮件,见禅兴法师也在,正要走,赶紧也跟着走,想在回见行堂的路上亲近亲近,偏偏电脑关机太慢,正着急,生怕法师先走了,法师真是慈悲,立刻觉察出心思,竟然驻足耐心等。
终于有机会问法师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未来的漫长的僧侣生涯中,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境界、自己的习气等等,靠什么力量把戒持好。
法师说,深信因果。
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当时要是不听法师的引导,看了一大堆书,没有把因果意识建立起来,而是搞出一大堆见解。以后持戒肯定会有问题,未来面对自己的习气和各种境界的时候靠什么力量持戒呢?当然,这个觉受来自对禅兴法师的绝对信任。
月夜下,出德尘居,过金水桥,经竹林,禅兴法师简单开示了一下戒相和戒的内涵,重点是要把握内涵,但是初学者对戒相必要重视,由戒相而逐渐理解和把握戒的内涵。
没有对因果的刻骨的深信,凡夫把条条戒律在主观上都把持好,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有善知识的摄受加持,自己的内心深信因果外加清净的环境以及诵戒等等外在手段,是可以做到的。
而且,以后读书也有了方向,书的内容中也有侧重,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读法师引导的书籍的时候,多注意因果内容,在这个方面多策励自己。
回过头来,初入道者还是由依师入门。
《贤愚经》、《百业经》看完了,相关的作业也完成了,法师指导看《影尘回忆录》,这是倓虚大师的回忆录,是僧团指导新人学习高僧传的系列书籍之一,因为在世间已经看过,脱口而出,已经看过了,能不能换一个,话出口,当下就后悔,依师就是依师,不能有条件,于是改口,那就再看一遍。
黑板上就有净人师兄们每天发心写的师父的话,“看过”和“看懂”是两回事。和前面一样,看高僧传记,除了注意因果内容,再通过了解古大德的行持,在道心上多策励自己。同时也多注意体会师父、道场、法师引导后人的一片苦心,豁出去,放下自己,迈好依师的铁门槛。
再读一遍《影尘回忆录》,感受和以前完完全全不同,不解处,向法师请教,法师看了,也觉得有意思,上课时找出这个段落念给大家听,又推荐给别人看。因为还想再多读读,摘抄一些段落,耽误了几天,还把书放在自己的抽屉里,依然没还给法师,最后,法师急了,要了两次,愣给要走了。
还有七个选定好的段落没来得及抄下来。只好留待以后。
法师给圈定,下一本书《佛传》。内容除了一些常见的佛教典故,基本上也是讲因果,并有策励道心的作用,因为是文言和白话两种文字,正好也可以顺便学习一下文言文,为以后读好经论打个基础。
依师是个铁门槛,迈过去,确实好玩的不得了。
俗众学修
早斋给每人行了三颗枣,典座贤炳师说,是为了给大家调身体;吃素会让人身心清静不混浊沉重,不过素菜偏凉,各种蔬菜要搭配好了,保证营养均衡。僧团法师们吃得很少,沙弥、净人出坡都是体力,会消耗很多能量,居士们主要是护持做事,饮食方面的体能补充需要更多些。典座师和大寮的义工交待,大枣要连着行一个月,每次三到五颗不要太多,多了也不好。
午斋烙饼,面是昨天晚上和好的,这种不用发酵粉发起来的面,虽然这样发面会多花费一些时间,不过烙出来的饼,有一股天然的面香味,这种自然发面法,一直是王亚芬和面食组义工的心愿,自己累点没关系,只要大众能吃上更健康的斋饭。发好的面揪成大小二斤左右的面团,这么大的面团,擀成饼刚好是电饼铛大小。面团先揉好,用擀面棍擀薄,撒上盐再刷上麻酱,从中心至边缘划一条半径线,以中心为轴卷起来后,把口捏合,拉着顶端一绕再向下一按,半成品的面团就好了,传给下一位义工,放在面案上行一会儿,再拿擀面棍把面团擀成椭圆形的面饼,用面棍挑着放到电饼铛里,椭圆形的面坯就成圆形了,看守电饼铛的居士,根据时间翻个刷油,几个步骤同时进行,有点专业流水线的感觉。菜只有一个,配料却是好多种。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15/nEO_IMG_IMG_9474.jpg
大寮的土豆、山药都不去皮,吃的时候就有人感觉别扭,今天配菜里又有山药,还是没去皮,负责炒菜的贤喻师说:山药皮有营养,以前的典座师就是不让去皮。可是带着毛毛的山药,总是让人不太想吃,皮上会不会有化肥、农药什么的。典座师说:不会,这种根茎的菜,在地下,不会有农药,而且这个菜买回来已经放了几天,通过光的氧化,让里面的残留物挥发了,叶状的菜上面,会多一些,买回来要多放几天。真不愧是负责大众饮食的,对菜在地里长的情况都一清二楚。这么简单的一斋一饭,背后处处都是用心。
典座师对自己要求很严,没进僧团之前在基金会承担,那时基金会工作量大,生活没规律,大家就会经常在办公室吃东西,请他吃,无论怎么劝,他都是一个理由就回绝了:法师不允许。外出也是,净人外出要经班导法师同意,没有法师的批准,多大事,再怎么以集体活动为由,他都不动心。现在进入僧团,虽然看上去越来越瘦,精神却是越来越好。义工们担心典座的身体,贤炳师自己却是有自己的想法,刚出家,有这样的过渡期是难免的,随着修行方面的提升,资粮的集聚,过些年身体就会好起来。
文化部、弘宣部缘念时,诵完心经,贤启法师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色身生病还是会有苦受的,
像生病的同学,躺在床上什么都做不了,不过心性是空的;以前有一个故事,讲一个地方发生瘟疫,十家九家空,有一户人家的儿媳妇,因为回娘家躲过了这场劫难,当她得知公婆家的情况后,不顾娘家人的劝阻,执意要回去照顾丈夫家的人,当她回去后,那个地方的瘟疫自然好了,一个孝妇的孝心,有这么的力量,我们就算达不到这样的心,也要为同行祝愿。
生命就是这样,不是因为这个身体是你的,你就可以做主,明天会发生什么谁知道,关键是今天,今天我们还活着,还能做事,而且是在三宝做利益众生的事业。今天是本月最后一个八关斋戒,好多居士到佛堂去受戒,受了戒之后更勇猛的承担做事,这一日一夜持戒的善业,会对无限生命具有非同寻堂的意义,一切境界也让人平静积极的面对无常,珍惜这个暇满的人身,大寮的曹殿春说:受戒后,感觉正念提的起来,因为会时时提醒自己今天受戒了;旁边的义工也说:曹居士受戒后会很小细,什么东西该不该动,有什么事会很主动的去问;大家也都帮他护戒。
忙碌了一天,晚上是寺里义工学习的时间,客堂、工程部、慈善部的课都是定在今天晚上,慈善部由王卫居士带动,黑板上列着科判,王卫一边引导听录音,一边带动分享,助学组的前任组长带着学习,很有老师的感觉。工程部是刘满祥居士和苏清现居士带,白天在农场地里,工地上的义工,到了晚上,则是经书、本、笔坐在教室里,苏居士是工程部的儒将,话语柔和,刘居士的带动风格是实证派的,话不多一步到位,善知识十德相,想来在工地和师父、法师接触比较多的两位居士感触一定很多,引导的胸有成竹。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15/nEO_IMG_IMG_9543.jpg
工程组学习
白天的工作是为了晚上学习积累资粮,许多学历很高的人,来到寺里,听广论会有听不懂的,而这些种地、出坡、盖房的护法义工,却是说的条理分明有理有据。晚上这样的用心的学习,又是对白天工作的指导。理论的通达和实践的体会,相辅相成,福慧双修,一步步次第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