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龙泉日记
标签:
宗教义工童贞相士老居士大寮龙泉寺日记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11月29日龙泉日记
贤仁师和贤超师找班导悟光法师,提出他们对班级学习的一些想法。贤超师说:“我们刚才讨论,现在的学习分公共上课时间和个人自习时间,上课时间有法师引导,但自习时间时大家各自学习,容易目标不清楚,任意所缘。有些同学请益不同的法师,大家各自学的不一样。今天有热情就做,过几天可能就换了。上大课不能照顾到每个同学具体情况,现在大家上课时很有觉受,下课就忘了。所以我们想做些事情,对大家在个人学习这方面有些帮助。我们现在想的是,几个班干分头去了解一下大家都有什么目标,学习上有什么困难,然后帮助大家明确学习方向,并且把有相同兴趣的人组织在一起定期交流,比如把喜欢背书的人组织在一起交流。”悟光法师表示赞同。
寺里的大雄宝殿已经焕然一新,自从二月十九后开始修缮,经过了一夏一秋大半年的时间,终于完工了,以前的大殿因为年代久远,墙壁有些地方都裂开了一条条透亮的缝,春季批准修复时,大殿前围了安全防护网,院子被隔的空间小了很多,刚被挡起来的时候,感觉很不方便,现在修好了,很庄严,信众拜佛欢喜,义工们护持也欢喜。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9/nEO_IMG_DSC09035.jpg
每尊佛前,都供上两盏用玻璃莲花托托着的酥油灯,虽然为了防水灯没有燃着,黄灿灿的酥油透过玻璃的映衬,给人一种光明照耀的庄严感。赵玉荣和蒋於殷两位承担香灯的义工,照例是清扫殿堂,供水。来参加周末学习的王德凤居士,以前在客堂做过义工,上午没有课,早早地就到大殿帮忙擦窗台、柱子,一边干活一边分享工作后的体会:“下山后经历的这几个月,才知道寺院里是这样的清净美好,等我的事情忙完了,我还会上来的。”他的语气很坚定。
现在周日共修班,除了原有的班级,还有英语广论班,法会义工广论班。同时上课的班比较多,周六、周日有三个时间段在上课,学员们想这下可以多听几节课了,但教化部的一条规定,每人只能报一个班,不允许同时上几个课。有的学员体会师长用意,说这样安排是要培养大家的专注,不然跑来跑去,听的多、听进去的少,而且几个班进度不一样,听了这个再听那个,不依次第顺序,听的越多自己心里的矛盾会越多。
悟光法师和教化部林居士关怀巡视在佛堂上课的乙1班级时,学员就跟法师反映想多听课,法师笑而不答,却给学员们开讲了暇满。法师接触的人里,有人很有时间,每个星期只要上两个小时的班,就是每周有一天到单位去报个道,其他时间完全由个人自主安排,但是他不学佛,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个人很有福报了,也有闲暇,不过他不能算是暇满。那我们这些人,在世间物质方面可能不如他们,但是能够来学佛,未来生命就有把握有了方向,来学习很好,还要坚持,贵在坚持。
到居士楼213教室的法会义工广论班,学员们正在听录音,法师和林居士也坐下来和学员一起把录音听完。法师询问了学员的情况后,问为什么人感受不到苦。虽然有几位学员引了学过的教理,但真实的还真说不出来。法师说是因为人太麻木了,麻木地感觉不到苦。然后又给大家讲了人感受苦的例子。从法会义工广论班出来,又到隔壁的甲3班教室,这是个新开的班,在学皈依。法师除了给每个班简短的提策开示,到每个班时,都关心地问有多少人是昨天到寺里,晚上在寺里住的,有多少人是今天赶过来的。法师的用心关怀,让讲师和学员都备受鼓励。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9/nEO_IMG_DSC08850.jpg
相对于周末学员的高涨学习热情,寺里常住义工依然照常工作,文化部制作中心成立后,负责管理物资的黄瑞龙居士把物资做了归类、整理并详细登记,这样对物品的管理清晰、方便。有同学需要物资时,能够既简便又快捷地找到。这些看起来很琐碎的事情,他却干得有条有理。不仅如此,他还用心地去考虑如何能够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黄居士分享说:以前不喜欢干小事,其实做事时只要自己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做得更好,但实际做的时候往往是顺着自己的习气,把事情做完就好。现在被安立为制作中心的物资管理,不得不从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做起,从中培养对人、对物的耐心和爱心。
义工孙凤仙说:其实不管多小的事情,都是很锻炼人的,从点滴之中却可以体会到他人的付出、他人的不容易,渐渐生起感恩的心。师长总是会把我们放到最适合我们成长的地方。
第二套留言书稿正在编辑中,还不能进入排版流程,排版组的义工,利用这段空闲时间,把从各处收集过来的照片,做分类、整理、备份。先按事件、风景分类,然后再按时间进行细分。之所以要整理这些照片,因为照片是很宝贵的历史资料,需要及时整理备份,避免丢失。另外,之前的照片放置比较零散,不便于查找,影响工作效率。整理的过程中,义工也从中有体会:当一心工作时效率很高,但被某张照片吸引时,就会追溯以前,效率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出现是因为内心专注的念头微弱,就被片断的事物牵走,忘记了主次。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9/nEO_IMG_DSC02645.jpg
而相对基金会来说,事情比较多,仁爱衣物组的负责人邓羽说今天是收获的一天。北京林业大学红十字协会举办了一场捐衣活动,主要是发动学校的其他学生献爱心。邓居士开车和孙凤梅居士到北京林业大学去收衣物,到那车子被几个柱子拦住了,下面学生们想了一个办法,用板车一车一车从地下办公室往上运。同时,还有三批衣物,有北京中医药大学08中医五班今天来了五名学生做代表,送上来他们班级捐的衣服。他们参观了这里的环境,觉得这里很安静很舒服,这里的人都和亲和。还有来自天津寄来的100个包裹,金杯车从北京温泉邮局拉了两趟,周末上山的同修利用休息时间一起帮忙卸车。同时收到从德国寄来一大箱的衣服,里面都是德国的棉服,并且全部是新的。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9/nEO_IMG_8.jpg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9/nEO_IMG_9.jpg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9/nEO_IMG_DSC02655.jpg
其他仁爱项目也在有序进展中。其中仁爱心栈的朝外SOHOU粥铺于12月3日“首都慈善日”开张,新团队忙着在做筹备工作。仁爱助学的“2009年保定冬季走访活动”召开骨干筹备会。义工张长海和仁爱文宣就新网站的功能实现、栏目安排、页面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整天激烈的讨论,刚开始火药味挺浓的,大伙对长海设计的网站功能实现以及受众关注点等提出许多尖锐的问题,一直进行到傍晚大家才基本达成共识。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9/nEO_IMG_DSC02596.jpg
大寮的菜不像基金会的衣物这么丰富,只剩下白菜和居士供养的一些萝卜,昨天典座师就和义工组长商量采购些什么菜,冬天也要保证有一些青菜,不然大家会营养失调,早晨一位沙弥师跟司机张厚生出去买了油菜、南瓜、辣椒等回来,菜卸到大寮存菜的库房里,原来的菜窑太远,新修的菜窑还没弄好,法师们就调了这个没有暖气的冷屋子,给大寮暂时存菜用;为了更好的保证菜的营养味道,炒菜也改用两个锅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9/nEO_IMG_DSC08891.jpg
僧团的生活,一直是大众好奇向往的。近日一净人演绎了留在世间的最后一个俗家故事:
每一个默默的修学者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生命故事,感人的,平凡的,不平凡的,令人唏嘘不已的,正是这些故事令我们有所启发,有所领悟。
陈述生命故事,更可以增进彼此间的心灵的交流,促进和合。彼此理解,进入对方的心灵世界。共同增上。
净人们进入僧团,不断有人返家处理自己在世间最后的家事,为了关照好净人的身心状态,僧团有制度,返乡需两人。其中,有的回家是为了安置父母亲人的骨灰,千里迢迢赶回去,再千里迢迢地赶回来。每天都会打电话回寺里,向班导法师汇报事项的进展情况,请益如何处理,班导法师再向上座法师请益。
净人可以就地处理亲人的骨灰,也可以带回寺里,将来建塔再安置。
有的返乡处理户籍或身份证事宜。匆匆去,匆匆回,回来后都会感慨,世间的生活不适应了,乃至感慨世间之苦。世间生活之凶险。
净人生命的每一个点滴,从进入僧天那一天起,就得到了师父和僧团的彻底摄受。他们出行期间,班级常会讲在僧团里所做的功课回向给他们,祈愿他们顺利圆满。
一名净人进入僧团前,家境很苦,回东北老家处理事情,忽然家里的一切发生了变化,政府征用了家里的土地和果园,给了很多补偿和住房,从物质上彻底改变他的生活。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开始劝他不要再出家了,在家里过小日子多好啊。
因为有钱了。
有钱了是好事,但对出家却是障道,正所谓富贵修道难。
家人开始游说净人不要再回寺里,并且力劝同去陪同的净人先返回。
财富,生活、亲情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时刻准备捕获修道者的意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