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龙泉日记

今天上午,师父召集执事及班导与助理开会,对下阶段僧团加强有序管理做了开示。强调下阶段对十一共修法会上提出的“四个有序”,要加强执行力度。
上午九点,教化部召开成立会议,部内明确职责,讨论推展下一步工作。
见行堂后面的锅炉房,完工部分的架子扣和钢管,今天撤了下来,义工苏清现负责这部分工作,架子扣和钢管撤起来后要从施工的工地运走,架子扣用小手推车推到工程维修部去整理养护,钢管则要扛到车上,再运到工地下面的空地上备用,机动组的几名义工也过来支援,因为东配楼的瓦够用了,接下来要涮的瓦就是用在锅炉房上的了,所以他们的工作又转到收拾场地,真正的灵活机动,在忙碌的工地路边有一位义工,安静的坐在那儿一直在涮瓦,穿着紫色衣服,戴着深红色帽子的义工抬起头来,竟然是龙泉寺里大家最熟悉的一张义工面孔,寺里义工都亲切的称为“田菩萨”的田素兰老居士,田居士在师父带领僧团到龙泉寺没多久,就来寺院护持,在大殿前扫地,后来义工多了游人也多了,那一大片地只老居士扫,要扫好久,义工们就拿了扫帚要帮忙,每次都弄的老居士不高兴,甚至还找法师去告状,因为老人没有什么文化,担心不让自己扫地,做不了其他的事,就不能在寺里做义工了,后来义工们也就随顺着老居士,今年开始老居士不那么执着了,有人来帮她扫地,她也很欢喜的让大家来扫,前几天贤立法师和田老居士说,现在工地的瓦供不上,请老居士去工地帮忙涮瓦,老人就每天到工地来涮瓦,一坐就是一天,中午用过斋也不休息,立即回来,涮好的瓦摆的整整齐齐,老人说她是看到法师这样摆,她也这样摆,工地的义工也都很随喜老人这种做事的依师和专注。

工程方面,锅炉房新锅炉已经安装完毕,明天试水,看着这个庞然大物稳坐“钓鱼台”,冬季见行堂的供暖供水就全部指望它了。下午,僧俗二众共同努力,整理锅炉房周边的环境,为明天的试水做准备。

拐过金龙桥,见行堂下面的竹林里长出了几根石柱子,这些方方正正的石柱子像是架桥的桥礅,工地上的人说,这是要用来搭平台用的,因为现在上面几间房子是早期的,房子前面的空间太小,所以要再接出来一块阳光,扩大空间,这片竹林还保留不破坏,阳台就建在竹林上面,白色的石柱立在绿色的竹林里,上面伸出来的是一片仿古建筑阳台,建好后想来又将是龙泉寺内的一道风景。

工程维修部的义工,除了保障工地物资的养护维修,还承担寺内各组以及僧团的许多维修和焊接工作,今天他们在居士楼前的空地上,开起了切割机,要给僧团做经书架子,因为最近寺里见行堂入住后,有许多调整,他们的工作也是随时调整,工作按急、重、轻、缓次第排列,做的有条不紊。
最近每天九点,事业部的义工都会去打扫新办公区。今天安排的出坡是分两批,一拨人依然清理德尘居办公室,另一拨人去打扫斋堂,这次他们要重点清除地面上,涮漆施工时留下的印迹,昨天义工马哲就在想怎么祛除的办法了,有义工说可以用钢丝刷,有说可以用汽油,还有的说可以找专用的药水。今天马哲试了一下用汽油,效果还可以,就是有些慢;进大寮门口的墙边,新立了一块博客张贴板,现在每天新登出来的龙泉日记,都会贴这个张贴板上,让寺里不方便上网的义工能够及时看到,而且也便于忙碌的义们了解其他各组的情况,僧团的法师走过,也会停下来看一看。


虽然新的好的东西很让人向往,但是旧有的东西常常也会牵拌人产生留恋,这几天大寮义工班组长李春莲,就经历了一次这样的体验,大寮从云水堂搬到见行堂,但是在云水堂的大寮工作习惯了的义工们,一时还没转过来,刚搬过去时,正好是法会,忙碌的顾不上什么,法会过后,原来一起承担发心出家的净人们进入僧团,和义工彻底分开,让大家一下子也不适应,以前大寮每周有法师开示两次,给大家工作和心灵上的提升指导,为了让义工们放松,法师还经常组织义工去爬山,近二十个人的队伍走在山路上,看起来也浩浩荡荡的,发心出家的净人们承担很勇猛,有他们在什么事都不用担心,现在净人们突然进去了,而且僧团有规定,要出家的净人要以稳固道心为主,尽量减少外缘接触,所以不只是不在一起工作了,彼此间除必要的工作沟通,说话都很少,一下子让这些原本业缘很近的义工有些接受不了;李春莲说:都是心太粘着,最初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态,这两天组里的一位义工经常来晚,也不请假,这位义工一直很发心,出现这种情况不太正常,昨天就去找这位组员谈话,问组员怎么了?是身体太疲惫了?还是有什么事转不过来?开始组员说是身体累了,没别的什么事,因为在一起工作了很长时间,又住在一个宿舍里,一听就知道是心上有事转不过来,于是就坐下来耐心的劝导,在劝的过程中忽然意识到自己也有这种情绪,劝着劝着自己的心开阔起来,今天早晨,大寮义工组围坐在一起唱起佛曲“转身向上”和“感恩一切”这两首歌,以前没搬到见行堂时,法师经常带义工们唱这两首歌,可能因为佛曲的加持力,义工们都很和合,平时也是争着承担,互相关怀;最近换了新环境,大家的心情都有些低沉,今天组开始进入工作状态,用李春莲的话说就是,要带着大家“重振江湖”了,再次发心承担,缘念、唱歌表达对过去岁月的思念,和师长的感恩之情,在歌声里,这些义工们又找回了以往的欢乐。
大寮的典座贤炳师,做事既有次第又有方法,把大寮内部的管理调整好后,今天贤炳师又到客堂沟通用斋事相,大寮要规范化了,以后将不对外开放,来寺院参加活动、学习、交善款的居士要凭饭票用斋,常住义工用斋时也要有标志,具体方案正在考虑,相信很快就会出来了。

客堂也在进行调整,天气变冷,游人也少多了,大殿前的小卖部搬到流通处屋里,几位义工张会云、刘青、王作丽加班设计规划,怎么在小小空间有限的流通处里,把东西整理的有序,摆放好看,让来流通处的人看到有一种喜悦的心情。法会期间客堂办公里推放许多东西,为了让法师在一个清静、干净、宽敞的环境接待人,义工们把不用的东西清理出去;上午又到了一批经书,因为库房正在整理,只好把这些经书晢时先码放在地藏殿的廊檐下;大雄宝殿维修拉起来的安全网布,撤掉了,看来不久信众就可以到维修一新的大殿里拜佛了。
栗子园的工程进展也很快,盖大棚用的钢筋架子已经刷上了酱红色的油漆,因为张绍先老居士说:咱们要在天冷之前把菜保护好啊!所以义工洪亮保持蹲立在地上,整整一上午又一下午,焊接好了这个看上去相当专业的大棚架子,谁能想到他这个北大博士,对于焊接完全是外行呢?义工们摘了小白菜和苦苣送到大寮,贤炳师很欢喜,因为明天要有40位客人来寺里,正好用寺里自己咎的绿色蔬菜做馅饼给客人吃;菜地旁边的念佛机里,传来悠扬的梵呗:“南无观世音菩萨……”义工们听着梵呗,没有人说话,但配合非常默契,有的摘菜有的去根,有的抖土,一会儿就摘好一筐菜,摘小白菜时,有义工看到菜里面有虫子,赶快把它们轻轻拿到一边安全的地面,并且还为小虫做了皈依,愿小虫能够脱离恶趣,往生善处。

下午贤启法师、贤锋法师带着义工工人改装佛堂的灯光设备。僧团跟景区谈关于安装摄像头的问题,最后达成协议,在山门口安装摄像头。
从昨天到今天,两天时间,翻译组的义工参加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日本东洋哲学研究所举办的“现代社会与宗教”学术研讨会。会上,著名学者杨曾文、魏道儒、何劲松、张志刚、川田洋一、菅野博史、前川健一、山本修一发表自己了相关主题论文演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