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龙泉日记
今天是8月23日,己丑年七月初四,星期日。
上午七点半到八点十分,在213教室观看《法门寺》第一集:灵迹.
……
公元1987年4月9日,距离西安一百公里的法门寺神秘的地宫轰然洞开,被奉为万世不朽圣骨的佛陀真身舍利首显人间。
释迦牟尼生前对生死的因果关系透彻明了。晚年岁月,他试图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因缘法则和因果学说,并通过这些学说,让人们看透生命的虚幻本质和万事万物的规律,不再希求那些虚幻不实的“妄念”,放下各种执着,以平常心去体味人生的整个过程。在最后的日子,他对弟子们说:“不要对他本人进行形式上的个人崇拜,遵行与实践他的法才是对他的真正的尊敬、顶礼和赞美”。释迦牟尼说了一句富有启示的话:“自己就是最后的岛屿”。
大概是公元前536年,释迦牟尼结束了自己高贵的王子身份,告别了熟悉的奢华生活。佛陀后来回忆说:“当时我还是一个孩子,黑发覆额、风华正茂,正处在生命的初始阶段,面对泪流满面的父母,我竟不顾一切的辞家而去,剔除须发、身披袈裟,从此成为一位出家人,进入森林里苦修。”
停止了六年苦行的释迦牟尼从森林里出来走向河边,最后来到菩提迦耶,坐在菩提树下冥思,他先对一切众生起大悲心,得到天眼净,看到众生生死轮回,最后顿悟了生死根源悟出了“缘法从缘生、还从因缘灭”的道理。这一年,他35岁。
在释迦牟尼传教的同时,在遥远的东亚大陆,两个中国圣人:老子和孔子。
佛教的传播形式,主要是以建寺庙、佛塔、塑像和壁画来进行的。这种宗教艺术的传播,也促进了各个地区的艺术发展。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了印度,笃信佛教的阿育王开始大规模的传播佛教。
中国史载最早提及佛教的记录,是在《三国志魏略西戎传》中,公元前2年左右,汉朝使者景庐出访西域的大月氏国,宾主落座后,当地国王先向他口授了一遍《浮屠经》,中国人第一次听到了“南无阿弥陀佛”的祈祷。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传说:夜梦金人和白马驮经。
……

九点半,龙泉之声英文频道邀请了上次“六、一九”法会中招募来的美国义工——姚凯元先生来到寺里。姚凯元是他的中文名字,他大学时学的是心理学,硕士是在美州中国文化医药大学学中医,他十几岁就开始学佛,觉得现在的佛经翻译不符合西方人的说话习惯,很拗口。这是他第二次来。网站的贤世法师、英文频道的姜栋耀师兄、贤珊师兄以及邀请来的一个中医学院的学生,还有茶艺师刘师兄,在菜地的“田园接待处”,与客人进行了一场轻松的会谈:
……

田园接待处
姚:我是比较调皮,有人要X光,我说:五百年前有X光吗?比如华佗。我也很喜欢西医,但我选择中医了,就要坚持下去。
法师:美国人也接受中医吗?
姚:中医在美国是天然的疗法,不一定全是中国的,也有印度等地的疗法。中国医生去美国会遇到很麻烦的提问。这跟教育有关系,美国人每一步都要了解,老问为什么?问是脾虚还是肾虚?我们一年级都会问很多问题。一个中国老师说:中国的教育跟美国的教育不一样,我知道你们有很多问题要问,但是要等两年后,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再问。
刘:绿茶为什么要用玻璃杯?因为泡开后成条形,很好看。

文化碰撞
姚:我在台湾待了一年半,在台北师范大学读书,那边有很好的茶艺馆,我跟老板成为很好的朋友,后来我回美国了一段时间。
贤珊:你在台湾就开始学中医吗?
姚:我在中国两年半的时间一直在学中文,虽然也带了中医的书籍,但几乎没看过。很多美国人学六个月中文后就开始学中医,但到实践时,没有办法跟病人很好地交流。我是慢慢地来,先把基础打好,不着急。我也是英语老师,中国学生看杂志没问题,但开口流利地表达一句话的意思却很难。我帮他们学口语。
贤珊:您在哪个学校教英语,学费贵吗?
姚:我教的是业余学习的成人培训,也在企业教商务英语,因为我对商业很感兴趣。很多朋友都问我学费的问题,我说我不知道,或许他们收得很贵,但到我这就那么一点点(笑)。
法师:您想念您的台湾朋友吗?
姚:我在台湾有非常多的朋友,我很想念他们。后来我到上海,又有很多朋友;到北京,也有朋友,每一个地方都有好人,我都很怀念。

北京中医大学学生徐师兄:您是怎么去广安门医院实习的?
姚:我是付钱。因为我在美国拿到中医硕士和中医执照,我把我的情况跟学校一说,他们说很欢迎你来。可能如果不是这样的背景就需要考试吧。
法师:您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到佛法?
姚:我在高中时开始看佛教的书。小时候父母吵架心里很不舒服,就到书店去看书,看到一本教打坐的书,然后就开始在家里打坐,很开心。我认为我找到了一个秘诀。后来我去跟一个美国的老师学。
法师:美国民众都很喜欢打坐吗?
姚:美国人很喜欢心理学,由此进入佛教,我认为美国人学到佛教后,可以一边打坐,一边服务社会。当然也有人参与过公益活动。佛教找老师要靠缘分。我到台湾以后,我发现我完全不懂中国文化。

绿茶
法师:您理解中国文化有困难吗?
姚:我家里有非常多的国籍,父母是以色列人,我不是完全的美国人。以色列人与佛教有缘分,因为佛教讲到痛苦的原因,历史上犹太人有很多痛苦……
姜:您在北京怎么学中文?
姚:去年回美国时,买了很多英文的佛教书,可以学得很快。中文是个很慢的过程。上次我买了圣严法师的书,很简单,读起来很容易懂。如果是比较深的书就看英文版。
法师:在美国看到有名的法师有哪些?
姚:日本的法师三、四十年以前就来了,所以他们的弟子有很多美国人。还有西藏人。圣严法师在美国有中心。美国人喜欢禅宗。
法师:你以前接触的日本寺庙是怎样的?

姚:他们跟你们这里很相像,也有田地耕种。我在“北京人”论坛上看到很多美国人喜欢佛教,但不知道哪里有学佛教的中心?他们不知道有龙泉寺。我来到中国,发现中国人不喜欢佛教,喜欢KTV,对国外的东西感兴趣。我想学完后一定要回美国,但现在接触到你们我很开心、很舒服,我可以在这里呆得更久。在北京大家都在说买房子、买房子,有房子再买大房子,很辛苦,我很同情他们。
法师:你认为西方人对佛教哪方面感兴趣?
姚:我认为都感兴趣,但语言是障碍,他们常说我在北京怎样才能帮助别人?他们学了一两年还没有办法看网站。中国人不懂中文对于外国人来说有多难!但中国人学英文也是一样难。
姜:您看龙泉之声英文版的“交流”栏目,还有慈善基金会的“仁爱衣+衣”、“助学”等项目,能不能将想学佛法的朋友组织起来研讨,加入?
姚:非常好非常好!我知道你们有英文网站。现在我学到非常多的佛教专用名词,我比较了解西方人的想法。很多西方人很失望:中国人太重视钱了。我为他们不开心,可能也是外国人不懂中国人的现代历史背景。
姜:所以我们很感恩师父把我们找回来。
姚:外国人都喜欢爬山,他们不知道有这个地方,你们可以帮他们,他们也很愿意帮你们,服务这个社会。
法师:怎样的方式?
姚:我想想……哪天欢迎一下这些美国人,安排他们一天的项目:九点到下午五点。你们可以开一个介绍的课程,第一次来时介绍龙泉寺,以后再安排一些活动。每星期有两个小时,要有英语的老师,他们要学到地道的东西。我还有一个想法:一个外国人有一个佛教的朋友,一对一的。

兰花瓷茶碗
贤姗:您能给网站提一些建议吗?
姚:我觉得很好。
胡:开始喝茶的人都先喝花茶,茶也是一道道来的,从淡到浓。
姚:喝茶泡茶也是一个修行的方式。
法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起来非常不容易的。
姚:我比他们先来,可以先教他们。我们西方人见面可以互相拥抱,但到了台湾两个星期后发现中国人不可以这样。
法师:你还有什么学习计划吗?
姚:我还要继续学汉语、中医,汉语已有一对一的老师,但中医还没有,希望找到一个。

姜:你想通过什么渠道来找到老师?
姚:缘分!因为广安门医院有很棒的老师,可以看到他们怎么处理那些问题。
学生:做一个好学生很难。
姚:我觉得你们中国现在非常需要佛教。
在场的所有中国人都问道:为什么?然后都禁不住笑了起来。
姚:你们都知道为什么?因为每一个社会有病时都需要佛教,每一个社会都需要这个。中国现在道德方面需要帮助。
贤珊:王敏师兄说您交来的英文校对非常好。
姚:是吗?校对需要母语很好。翻译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翻,要宏观,要抓到里边的感觉。我只有一个台湾翻译的朋友可以与我非常自由轻松地交流。
胡:最后一泡是黑茶,这是藏地人喜欢喝的茶,以前有茶码古道。
姚:我在美国的中医老师是藏医,会用藏药。我是第二次喝这种茶。
法师:假若有人给你泡一个下午的茶,而不跟你说话,你能坐得住吗?
姚:我会很开心。(大家笑)因为我自己在家也会一个人泡茶享受。
法师:我们吃饭时也不说话,从头到尾。

晚上诵经后,山上甲班的班委在206召开了班委会。由于山上甲班的同学比较多,新同学多,所以用这种方式来加深大家的业缘。会议的头半节是班委之间的关怀,谁有苦恼困惑都可以说出来,大家来帮忙解决,加深业缘。有同学提出由于身体不好,起不来上早课,问怎么办?有同学分享了自己上早晚课的殊胜,大家都挺受益。后来讲了一下班委的安排,最后请一个班委分享生命故事,今晚是张北平居士分享了自己的生命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