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之光”福慧营“认识人生 奉献人生”系列报导(十四)
菩萨怎么做
我就怎么做
——俗众部长成长记
(7月26日)
“义工菩萨”,这个称呼是“法门之光”福慧营活动中用词频率比较高的词。第一次听到这个带“菩萨”两字的新鲜名词,是
7月19日我们来到法门寺的第一天,进入寺院半小时后。当时参加僧俗部长会议,僧部长们对俗部长们称呼“义工菩萨”。僧团对这些具有管理能力的义工人才非常重视和尊重。俗众部长负责带领普通义工分担法会各个部门工作。他们大都是信仰佛教的皈依弟子,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平时积极参加寺内各种佛教学修活动和法会,在寺外是佛教兴趣学习小组的组织者。俗众部长是僧团与普通信众之间非常重要的连接桥梁。

善待自己,利益他人(右边是张居士,左边是田居士)
几个小时后,这个词又频繁出现在义工前行会上。每位俗部长在发言时,对所有参加法会护持的义工都尊称为“义工菩萨”。义工,是法会能够顺利承办最基础的力量,无论大小法会,在接待、后勤、餐饮、法务和宣传等部门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服务。义工,都是不要工资回报,来寺里付出体力和心力,积累资粮的善心志愿者。白天需要义工承担维持法会秩序,在活动场所外供应免费茶水,在宿舍门口昼夜负责安保。这些部门都是风吹得着,雨淋得着,日晒得着。但他们作为法师、嘉宾、信众和学员撑伞遮挡烈日和风雨的人,都心甘情愿,无怨无悔。21日下午在活动入场前下起了大雨,学员辅导部义工们排成两列,在法堂门口红地毯上搭起一条几十米长的伞棚,他们自己却在伞外淋着。即使在凉棚下承担工作,旁边也是热气腾腾的灶台。晚上,为了给学员和远道来的义工提供凉爽和宽松的住宿环境,有的义工挤在几十人的地铺上睡觉。为了让学员们和其他部门的义工学好、吃好和睡好,保证法会安全顺利进行,很多义工早起晚睡做准备工作。实实在在以体力付出劳动,快快乐乐用心服从管理,喜气洋洋执行服务,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护法菩萨们。

走路快如风(接待部部长张居士)
法会这几天,上百份年轻学员心得体会里,几乎都提到:义工们的欢喜微笑感染了他们,辛勤服务打动了他们。学员们需要的,义工们已经提前想到。最简单的小事,在其他地方人与人之间总是有一种提防心。在寺里,不用担心东西遗忘在哪会被别人故意偷走。人与人之间这种信任关系,使他们重新感受到人际关系的新秩序。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支持。在世间,这些年轻人可能有大学学历,在人生实践中,刚刚开始,还是小学生,在认识佛法上,有的更是小学生。从义工身上开始认真去思考佛教的人生价值观。有的发愿以后再来参加法门之光,也要作义工为学员服务。有的发愿好好听闻佛法,也做义工菩萨这样的人。阳光心态,不求回报的奉献,受人尊重,有希望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
实现佛教在人间,法会上俗部长和普通义工的爱心奉献,自上而下高效的执行力,部门之间和合的协调力,团队内互相关爱、帮助的凝聚力,无论是从个人、家庭还是工作社团,这些义工做人的高素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是接引普通大众学员有兴趣关注佛教文化、深入学习佛法、皈依三宝的桥梁。“义工菩萨”名符其实。

我们来护卫智慧心灯
(右手第一位是田居士,在传灯法会上,
至始至终坐在地上,不断重新点燃身边几平米内被风吹灭的酥油灯)
这么令人随喜赞叹、和合增上的居士团队人才是怎样打造出来的?让我们用本次“法门之光”一位普通接待部部长的故事来演示一下人才培养流程吧!
后勤部义工部长是一位普通粮店退休工人,一位心地非常和善、工作又认真麻利的人。她修习佛法多年,退休后,一边参加法门寺引导的佛教经论学习,在法师的引导下,逐渐与佛法经论相应起来,一边也长期为寺院做义工,任劳任怨,在周围同修中成为大家效仿的榜样。僧团秉承师父理念:用佛教来扶持民风,建立和谐世界,于是法师们热心地跟张部长合作,以张部长居住地区为中心,组建了三个学佛小组,每周一次学习佛教经论,每两周,寺院的法师不辞辛苦的去为居士们开示讲法。在法会期间或其他活动中,这些小组成员都会到寺庙实际承担善行实践,与理论结合实际精进地修行。
法会期间,这些长期义工的俗家部长们协同僧团一起,带动在家居士为法会服务,他们发大心愿,为了弘扬佛教,以僧团为榜样,为各地而来的学员服务,以佛法的慈悲和仁爱创造一个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利的佛国。

偶遇昨天忘记的水杯
张居士带动的学佛小组成员田居士说:“张居士是受佛陀的加持,走起路来又轻又快,每天辛苦没怎么睡觉还很欢快。跟以前上班作同事时比,张居士这几年在法门之光活动中每年承担部长重任,成长很快。以前就能干,现在更善巧,说话有智慧,跟她在一起非常欢喜、舒服。她从来不发脾气,也不生气。因为佛法学得好,她从来不强迫别人,你要做什么,他要怎么做,总是把事情说清楚,请大家自己选择。她经论学得好,我去年脚受伤骨折,浑身上下八处都不舒服,身体和精神上都极为痛苦,到处求药都不好使,开始有死的心。张居士知道后,马上来到我娘家里探望,并跟我一起学习佛法提策我的心力。三个月内经常打电话,用道次第的道理帮助我心灵解脱,每次都聊半个小时左右。开始听不进去她的话,但最终还是因为她的一次次真诚的关爱,心灵慢慢疏导开,身上的疼病不吃药就全好了。从那开始到现在,我已经坚持学习佛教经论一年多了。张居士的经论讲得深入浅出,让人从生活的角度进行了更多思考,”
田居士接着说:“她总是说我们年龄大,文化底子薄,所以应该每天听一小时法师讲解的录音,一句一句写下法师的讲解,这样等于学了三遍。她就是这样坚持两年了,现在我们小组大部分居士都可以轮流上台做引导了。”

净化心灵,增长智慧
她们在法会期间,同住在一个宿舍,继续共修,针对白天事情和自己的所作所为,总结佛法理论与实修。本次法会的义工部组是僧团以佛学小组为中心,按照地区分编的,因此每一个结缘的人都能够在彼此熟悉的环境中学到佛法并完成法会事项。
7月22日,张居士早晨四点多起床,洗漱好,感觉心里还少点什么,便自发带领宿舍学佛小组成员继续学习一小时。因为她在家时每天早上都坚持学习一小时,这已经成为习惯了。无论多么忙碌辛苦,脸上都泛出菩萨般的笑容,欢喜自在。
张居士的成长,代表着僧团引导下一批批居士们成长的过程。是基于僧团对信众正确的佛法引导,时时提策,同时信众对佛法有信心,亲近善知识,精进的学修,敢于承担,奉献中增长慈悲与智慧。
“法门之光”系列报道
相关链接:
众缘和合,成就庄严法会
清静心欲乐心胜解心——信心是皈依三宝的金钥匙(090724法门寺师父皈依开示)
“法门之光”精彩活动回放
有心灵导师引领,我们不再彷徨
规划人生,建设人生——第四届“法门之光”福慧营闭幕式
人生六字真言:生存、奉献、解脱
菩萨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做人要低调,做事要中调,修行要高调——陕西省法门寺佛学院首届学僧毕业典礼
舍利塔下点慧灯,众生心中破诸暗
以悲智愿行荷负如来大业
我被僧人的智慧所折服——学员感悟
“五十三参”中体验佛教文化
法门寺的微尘众
众法师登台说法,诸学子欢喜闻思
二十六载法门情
快乐来自于奉献——法门之光的义工菩萨
心灵社会双重和谐——第四届“法门之光”福慧营开幕式
礼仪是对别人的慈悲
义工前行,解读“法门之光组织架构导航图”
从“温暖的握手”开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