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三则
心路历程,修行人才能关照到
(7月10日)
在晚殿中找回迷失的自己
在晚殿前,我围绕德尘居一路打板结束,发现身上已经湿透了。炎热的天气再加上烦躁的心情,呼吸都感觉很难受。
“咚!咚!咚”从我打鼓的声音节拍上,就能判断出这已经走在极度散乱的征途上了。今天的八十八佛忏为什么打的这么不稳?
打铃鼓的时候脚上好像有被咬的感觉,感觉越来越强烈。好像什么东西在吸我的血,我想到上殿前见贤甲在洗脚,发现他的脚肿得厉害,经问得知被牛虻咬的,而他出于慈悲心的缘故,没有及时赶走它,让它饱餐了一顿,之后脚就肿了。
我抽身动了动脚,结果动静大了点,连打引磬的贤乙都扭头看了看,此时发现不能再动了,所以节奏打得很不稳。
蒙山时心情躁动,总感觉有东西在我的脖子后面和脚的周围不断盘旋,最后终于忍不住走出了佛堂,到五观堂打开水龙头,用冰凉的水给我那颗躁动的心降压。再进佛堂时,忽然看到一只牛虻从门口飞走了,当时就想:我说不会错吧,确实是有的。等自己再次站在铃鼓前时,就总感觉衣服的衣领没有弄好,感觉很难受,就不断地在弄,躁动的心始终沉静不下来,当自己发现自己这样不对时,强行告诉自己:不许乱动!不许再动!专注!专注!当眼睛不小心瞟了一下佛像,却看到对面打木鱼的,看他那不逊的表情,真不想再多瞅他一秒钟,正准备收回我的眼光探测器时,他却瞪我、瞥我,好像在鄙视我。好啊!你、你、你,千百万个观过的念头刹那现起,对于修习恶法也算堪称为久修上座了。此时的我紧闭双目,为的是不再看到那个令人可恶的大木鱼。
同时内心也在调整,问:“为什么别人的一个眼神能令我如此痛苦?”我在想,突然感觉挺胸拔立的我直不起了腰。当下发现自己竟是一个如此丑陋、恶劣的人。你还学佛、出家,你难道不会因为你的所求而感到羞耻吗?你在向哪个方向发展?求人肯定、求人认可,极度的不应该啊!
一口无奈的气吐出了,我提醒自己万念放下,一心念佛。随着大众的声音此起彼伏,我已融入了其中。内心的波涛汹涌也已成春风荡漾。再次站在铃鼓前的我感觉满身轻松,“伽蓝赞”在清脆的铃声和庄重的鼓声相互配合下,自己听了都感觉很高兴。
一场晚殿下来又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挨批评也是一种福气
今天值得可喜的是班导法师公开批评了我,法师说平时看到你有很多问题,但没有说,用法师的话讲叫:因缘不具足。其实是弟子相不具足。今天可以公开批评,也是经过了种种观察与抉择。我内心很清楚,法师为什么到现在才批评我,一切都是为了我健康的成长。如果我开车走得快,绝对不会让我骑自行车。如果我不会开车,绝对不会让我见到车。法师绝对高明啊!总之,什么方式让我进步得快,法师是依这个而抉择的,绝对都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成长。这让我感受到法师所作的一切都是依法行持,让我深深佩服、仰慕,法师内心很明了,告诉我们依着五欲永远得不到快乐。今天挨了批评,我真有福气。
在冤屈中调伏自心,宽容他人
中午我在甲班教室值班。贤甲与一个净人同学在对话。在他讲话中我发现他非常不喜欢每天跟着班导法师经行的同学,甚至用了很多不好的言语来表达他心中的气愤。在他眼中则认为跟着法师去经行的人都是在打小报告,然后属于拍马屁那种人。我听后感到很气愤,这不单单是因为我也是跟在法师后面经行的一员。我也很诧异,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会说这样的话。我的目的很明确,之所以一路坚持下来,主要是因为法师以前告诉我一句话:由近彼故其德尘,虽不故染自然熏。以此理念常念于心。结果被他这么一说,抹杀了我纯洁的发心,仔细品味好像还在骂我,但我没有说话,以沉默来调伏自心,不让粗猛的烦恼现起。但后来越来越明显,说在法师身边怎么出风头什么的,我很纳闷。后来他又说……我想说你业障可真重!
我参与法师经行的缘由是在没有成立丙班之前。那是2008年9月份,在此之前,我内心是很痛苦的,但经过法师的谆谆教诲,自己实践法师教授、教诫,内心相续改变了,我很欢喜,所以对法师产生了信心。之后就经常跟着法师去经行。后来丙班成立,有几位同学也是很有希求心,所以有了经行的惯例。但经他这么一说我们简直就像小人一般,好冤屈。
后来与贤乙法师谈别的事情时,他讲到业果,我们到底有没有对业果深信,面对境界时愿不愿意用业果来抉择、反省,内心有没有深深认可这就是我的业。我从中得到了启发,调伏自己面对这种界,宽容别人,忏悔自己的罪业。
今天我在别人说我的时候,我会往内心反省,反省就会深入,直到心情很沉重,就怨自己怎么这样,这个习惯到现在还在串习。我一直以为别人说出我问题之后,为了让对方明白,嗯,我已经听进去了你的话,故沉重的表情成了我的表达方式。如果听后还在嘻嘻笑笑,我则认为这是不尊重别人。如果听后还很开心,则就是一种亵渎。
但今天突然明白了,当别人说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的时候,此时对于自我最重要是认识清楚问题,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沉寂在自我的世界里,不断在想、在埋怨自己,这不对了。认识到了问题,可以改正问题,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内心是欢喜的,是光明的,又可以改正自己的一个习气、毛病。
法师说:依师应从依僧起,依僧应从依友起。这是一个教授,怎样在真实的人我事上运用呢?这也是长期在思考的问题,法师教授我:在境界上调伏自我。怎么和依师、依友联系在一起呢?在面对境界时,内心会反弹,这还是比较粗的,不反弹但内心也不好受,而且再次面对这位同行的时候,内心会卡。怎么办?训练自己的弟子相,反省自心,放下自我,调整自己,再去面对他。就是在同行善友身边一点一滴训练的,所以说从依友起。经过这样的训练,不断地训练,在师父、法师面前才不至于因为禁不住一两次的考验,而自我放弃。
我想这种自省和依友能力培养起来,在师长面前就会进步很快,因为不管面对什么境界都是增上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