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脚红尘中
(5月27日)

4月9日清晨,如往常一样,一边准备上班一边看师父的开示——《如何清扫内心的尘垢》,“扫地者,扫清心地,心地清自然净。”我日日打扫,怎么就没这样想过,原来修行是这样的灵活,“我于日日打扫时可以做扫尘想,于日日生活中可以……”想着想着,不由得已来到佛堂,跪拜在佛菩萨像前,燃一炷心香,清静香气便四溢满室,顿觉心地无比清净,于观音菩萨像前驻足良久,那一刻,仿佛没了时间与空间。于是,手捧师父授予的智慧宝剑为剃刀,请观世音菩萨作证,今日起,我决定“出家”。
从此,以家为道场,行脚红尘中……
道场不大,斗室便是,藏经阁、大雄宝殿、念佛堂等皆在这不足五平米的小佛堂。藏经阁略显简单,好在大藏经通晓一部足矣;大雄宝殿只有寥寥几尊佛菩萨圣像,虽称不上雄伟却不失庄严伟岸。道场无名,“法师”不多:孩子和先生,但高僧不少,印光大师、藕益大师、弘一大师、圆瑛法师、净空法师皆行迹经架之上。伟岸者当于心迹明处,因心明则亮;偶遇现象不明,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铺陈开来,示我以智慧;念佛不得要法时,印光大师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便娓娓道来;每有怠意略生,师父清晨的碟片开示常赐我以淡泊清透,无限生命之命题以负责的态度提醒着我“因地不真,果必迂曲”。徜徉于道场中,日日生欣喜,时时起静念。有道场若此,夫复何求?
“大寮”卫生需常清扫,两位“法师”口味不同,作为“寮房总管”,我必多加照顾。小“法师”吃素不沾腥,便多加调试以坚果及豆类为其补充成长周期所必须的营养,将小“法师”做法门龙象想,便饮食花样翻新而不觉疲惫,心想也为佛法常驻尽心吧!大“法师”示现则不同,虽不受五戒,却也常行在道中,吃肉、喝酒、应酬样样不少,却也能心地善良为人谦和。两位法师起居自应由我料理,往常为多做而生唠叨之垢病日渐减少。
道场亦做法事,《地藏经》常诵于十斋日,恭请菩萨加持为去除宿世三障烦恼,以利更好行持诸法,亦依菩萨力为故去亲人及看不见的有缘众生传法音、点亮心灯;《大悲咒》仍日日持诵,瑞象频现,信心弥坚。自“出家”日起,催促、挑剔渐渐减少,与“法师”相处也日渐贴心。烦恼生起时,“法师”都以清净状态示现于我,偶有“开示”时,也少去很多此前的不耐烦。作为“常住”,我安守本分,尽职尽责,两位“法师”看在眼里,动在行上。某日,送一束花于我,尽现感激,感恩我的任劳任怨。
我集“知客、执事”于一身,日常接待来往客人朋友,为尽责任养家糊口,自然要早出晚归尽心工作,依然略施粉黛衣装整齐,8小时之内道场自然移至办公室,尽量不讲没用的话(绮语),平时少说多做为本,遇事自他相换为宗,不好大喜功为要。如此难得落个好人缘,“出家”时间不长,收获不少。
生物钟规律起来。5:00钟自然起床,上香、打扫、整理房间、准备两位“法师”的早餐。送他们出门后,便行持早课,间或诵《大悲咒》听师父开示。带着愉快的心情走在上班的路上,眼观万物生长,了悟自性真如。
……
“无常”是万法本性,空性即在变化诸“常”的苦、集、灭、道中显现。虽世事皆在变中,然总有丝丝清静达观在怀。我知道,我的“出家”生活亦在变中,我的烦恼习气都会不时显现,有“出家”体验的我,却满怀信心,法喜充满。“出家”后那些不计是非人我、淡听风声雨声的感觉不停地召唤着我,有了它们,了除尘垢便成为一种习惯和可能。“出家”的行持也一定会不断地复制在生命的若干阶段中。复制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追求无有挂碍的内心清静与欢喜。
红尘中行脚,不必于外相聚齐,清净自在我心;行脚红尘中,时时为好时,处处为道场,眼观内心长短,长养自性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