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之内系列之五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5月25日)

七天的日子转眼就过去了,回顾这段日子,发现还算说得过去,功过差不多。
前些日子四书刚背完,从师父那领了个鼓励奖,自己也希望自己能再接再厉,背完四书,下面师父就开始让我看书了。这七天就不用说了,肯定还是以看书为主,我觉得自己这些天看书很有成就感,每天的规划都能如实的完成,对自己来说是一种鼓励。心里是一种喜悦。回顾出家这么久,很奇怪,在自己的内心里好像从来不知道快乐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了,今天突然重新找回,才体会到,哦!它是一种愉悦,很安详,心里充满了希望。
一直以来,我对看书都有个疑问:师父让我看书,但对学习好像并没有那么的强调。随着书一本一本的看过去,加上平时里的佛法学习,自己也有了点体会:自己年龄还很小,应多看几本书,充实一下。现在学习的基础还没有打牢,这时候一味强调学,反而会很吃力,容易丧失好乐心,结果可能不好。当下多看书,知识面广了,再回头认真学习,效果反而会更好。
平时,我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知埋头苦读。觉得书中自有圣法财,书中自有摩尼珠。故疏忽了与同行的交往。当自己有事请别人帮忙时,才发现,事情不是尽如人意的。记得有位同学问我:我看你好像烦恼很少啊。我听了很高兴,但碍于面子和自尊,我装了装,说了几句谦虚的话。现在回想起来,才恍然大悟,那哪里是自己不起烦恼,而是根本就断绝了起烦恼的境界。因为书是死的,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但当面对具体的人事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事情自己想的太单纯了,不是你请别人帮忙,别人就会帮的。没有缘分做基础是不行的。真的是寸步难行。
开始我很抱怨,觉得这人怎么怎么不好,但后来一反省,发现这是自己造的业,你种自利的因,想感得别人来帮助自己的果,这太不现实了,自己看书,看得相应,就不管别人了,所以言行上无意中有伤害到别人,且待人总是冷漠无情的,从不对人笑,内心也从来都是拒绝对人伸出援助之手,反省一下自己为何不伸出援助之手呢?其实我是以我的立场来看别人的。觉得这么一点小事你也要让人帮忙,于是就说:“你自己干吧。”其实每个人的性格差别很大。源于无始来的串习不同,对一件事我觉得是一个人干的活,可他偏要找人来帮忙,非得两个人配合着来干才行。这是他的性格,而非是他无缘无故来找你,来打扰你,同行之间应该互相包容彼此的差异,这样才有和合,才有增上。
当我发现自己已经陷在自我的圈子里的时候,于是就试图走近同行,试着与他们相处,竟发现,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大困难,我经常在与别人说不两句话时,就开始起情绪,觉得他说话在故意中伤我,一起情绪,就与他开始对立,气氛就不再融洽,要么彼此无话说了,要么就不欢而散。这都是自己不能包容异己,一切时处,以我为中心,当别人的言行不合自己意时,烦恼就出来了。
一次次的对境,对与人相处我是彻底没信心了,心灰意冷之余,新戒比丘给了我重大的启示。心想:与人相处上,说话上不行,身体力行应该可以把!于是就帮助同行干活,发现效果很好,行动上的一小步,胜过你说十句。我觉得自己近期最大的收获就是已经意识到自己太封闭了,且能想方设法从中跳出来,融入大众,心里与之不再有距离。我挺高兴的。慢慢也明白,事情的成功,是靠一次次的失败,不断的总结反省,最后圆满成办的。但这个过程是痛苦的,需要有很强的勇气与毅力,最后才会见到开花结果。所以平时不管做事或与人相处,都在刻意培养自己、历练自己那经不起风浪的心。
老实说,新戒比丘的回来,对我是一大冲击,心里刚开始面对他们很慌张,不知该怎么办。仔细反省也都是面子,求自尊,但我有一点很庆幸,就是靠着大家的力量我战胜了它,在大殿那里,向他们顶礼膜拜,那种感觉很舒畅,心里的石头放下来了。这方面有些沙弥同修做得很好,他们对面子与名利看得很淡,自己很羡慕,不可否认,嫉妒心也有。
要对治,从关心他人开始。
相关链接:
行堂行出五桶金
放低自我,真是受用
海青之谜
何处是“我”的床?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