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二十七)
永远的大乘行者——特瑞萨修女之二
(5月10日)
神父:“你要去哪里?”
特瑞萨:“我也不知道,只要我能走到的地方。”
神父:“你身边一个人也没有。”
特瑞萨:“上帝与我同在。”
神父:“握紧他的手,永远不要松开。”
——《特瑞萨修女》影片对白
一、上课前行
集体诵《大悲咒》七遍。
1.大家诵咒时专注吗?
要练习让自己的心浸润在佛菩萨的加持中。
2.诵咒意乐
诵咒很有功德,今天没有像上次为四川灾区诵咒那样,先讲讲该以怎样的意乐来持诵,大家有没有那样做呢?不一定每次都讲,大家要记得。
3.道次第中讲诵咒是很好的前行,听法前先祈求消除违缘障碍
大德要讲法时,障碍就来了,本来身体很好的,会出现病相。师父最近要讲道次第了,讲毗钵舍那,最难的部分,要讲的时候就停电了,用发电机,结果发电机也坏了,又去修发电机。僧团在听师父讲法前都会诵《药师经》祈求回向,祈求消除听法的违缘障碍。
我们听理念课,听任何一个法师讲法之前都要祈求,否则听了法,法还是法,自己还是自己,法不能入心,就是障碍啊,要上课的时候,你为什么会来不了呢?为什么会生病呢?就都是障碍。
二、理念课学习状况
1.课下了解
课下有了解大家听课的状况,有部分同学希望讲得浅一点。
2.课堂调查
觉得能体会到讲法意趣的多一点。跟上理路比体会意趣简单,大家体会到意趣的居然多一点,你真的体会到意趣了吗?
什么叫体会到讲法者的意趣?你要对讲法的人的内心非常了解,对他的为人风貌非常熟悉,如瓶注瓶,心灵感应,当下就能听到法的内涵。如佛讲法,讲完就有几千几万的人证果、得果。
三、本篇文章的科判
明确宗旨、建立目标、不忘发心,标题本身就是三个科判。
1.大家要训练自己的念力,不在本子上记,边听就要边在头脑中画出科判。有了科判,讲到哪一点、开演些什么,你就会比较清楚,不会觉得讲得很零散。
2.文章的理路、讲法的理路都是一环扣一环,很严密的,我们看问题要看到这样细,如果我们思惟不严密,我们就看不到这些。
四、上堂课内容回顾
1.上堂课讲到顺应宗旨的发心是大悲心、菩提心,表现出来是做每件事的心不一样。
古来祖师大德开悟前劈柴、担水、做饭,开悟后还是劈柴、担水、做饭,他做的事、他的衣着没有变,但是他的心境变了。有的人只在外相上改变,是用错心了,学佛的人和不学佛的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内心的状态。
2.影片《特瑞萨修女》,一个有宗旨的人展现出来的面貌是什么样的?
内充外显,他是由内而外,散发出心业力、感召力,而不是像我们是由外向内。
3.上堂课引导的重点是:在建立宗旨后落实到行为上是在一件一件的小事上,不仅要有愿心,还要有行心。
通过特瑞萨修女的故事,大家可以看到行动的力量、身教的力量,并没有说很多理论,而是去做一件一件很小的事情。
五、继续看影片《特瑞萨修女》
1.提醒观看的动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内容提示和要点
(1)人生的转折
特瑞萨修女向教会提出她要离开修道院去加尔各答的街头,到贫民窟去,教会开始不同意,她说:“只要祈祷,让我们忘记等待”。不久,罗马教廷同意了她的请求,她的人生发生了一个大转折,她离开了传统的修道院。
(2)离开前的对话
她离开时神父问她:“你要去哪里?”
她说:“我也不知道,只要我能走到的地方。”
神父:“你身边一个人也没有。”
她说:“上帝与我同在。”
神父:“握紧他的手,永远不要松开。”
这里可以看到她有一颗坚定的信心,我们也是同样,要相信佛菩萨与我们同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师长、同行善友与我们同在。
(3)离开后的情况
她离开修道院后做的事情,与她过去的身份并不相符,她沿街乞讨、找人要吃的,为了穷苦的人,她打破了传统的修女的行为,另一位持传统观念的修女认为她这样很不合适,城里有地位的人也持反对的态度。但是神父支持她。这些是她开创利生事业遇到的必然的困难。
后来,传统修道院里的一个女孩决心跟着她一起帮助穷苦的人,她们找了座房子建救助站,她的善心感动了很多人来帮忙。
(4)创办仁爱传教修女会
她决心创立一个新的教会,虽然有很大的困难,但她的心态始终很平静,没有任何烦恼。她与神父之间十分默契,神父说这简直是不可能的,因为要给教廷写几百份的文件,她幽默地回答这是您的事情。神父帮她草拟文件,问她能否做到贞洁、勤俭和服众,她说我还要加上一点:“我要把希望带给所有绝望的人,让他们感受到主的存在,让他们感受到主的爱。”罗马教会同意了她创办仁爱传教修女会,并举行了仪式,修女的人数开始增加。
我们是不是也是同样,我们要把希望带给所有绝望的人,让他们感受到佛菩萨的存在。
(5)教廷和法院对仁爱传教修女会进行调查
和她一起的修女对教廷来的人说,特瑞萨院长总是把重要的事情留给别人做。教廷想调查仁爱传教修妇会的目的,连最反对她的修道院院长也说,她从不在乎名誉、也不在乎权力,她有像耶稣一样的抱负。她的那种心业力让最反对她的人都感受到了。
法院因修女会没办许可证,调查她们的资金来源,把孤儿们带走了。她说:“我们在按上帝的旨意做事,是他一直在支持我们。”后来,她得到了教会的担保,办理了许可证,孩子们又回来了。
她去找教廷的调查人员谈,说:“我不过是只笔,是上帝手中的一支笔,终究是他在执笔。”
这是佛教中“无我”的精神,不是她做了什么事情,一切都是因缘促成的,“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缘而已。
3.给我们的启示
行动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她凭借的是对上帝的信心,刚开始只有她一个人而已,但慢慢地,她感动、感化了一个一个的人去奉献爱心。佛法强调宗旨,我们内在的心发起来了,外在的因缘都是会呈现出来的。她从来不担心资金的问题,我们同样也不必担心什么,担心现在修学有障碍,佛菩萨一定会帮助我们,她一直是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也要有积极光明的心态。
六、实践作业
课后大家要实践,为身边的人服务,去感受自己内心感化柔和的感觉。
“我怎么可以去伤害佛菩萨爱着的人呢?”当你与同行间发生矛盾时,你就去这么想;你去为大家服务,不是你为大家服务,“我是佛菩萨的一支笔”,你就这么去想;特瑞萨修女不做大事,做很多小事,但小事做多了就成了大事。
每个人一周内做十件善行,去感受做善行、帮助别人内心的快乐,希望看到大家的回馈。
本课笔记系列
相关链接: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一)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三)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四)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五)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六)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七)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八)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九)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一)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二)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三)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四)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五)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六)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七)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八)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九)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一)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二)
《明确宗旨建立目标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之二十三(之一)——《增上生的根本》
《明确宗旨建立目标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之二十三(之二)——《师法友团队》
《明确宗旨建立目标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之二十三(之三)——《我们这个团队力量有多大》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四)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五)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六)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