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100,149
  • 关注人气:66,1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法友团队

(2009-04-22 07:53:15)
标签:

宗教

菩萨

净土

众生

凡夫

新发

团体

北京龙泉寺

文化

分类: 学修笔记

《明确宗旨建立目标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之二十三(之二)

师法友团队

(4月21日)

师法友团队

师父开示】

    首先对个人自身学修来说,初学的人需要良师益友的指导和带动,从而学习佛法正知见和认识自己的习气;久学的人也需要良好师友环境的保护和影响,因为一般人都会‘心随境转’,容易受环境中恶法的影响,只有大力菩萨才不受恶环境的影响而能够转化恶环境。如《大智度论》说:“问曰:‘是菩萨大福德智慧力,应生边地、邪见家而教化之,何以畏而不生?’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成就大力菩萨,二者属因缘新发心菩萨。大菩萨为众生随所应度受身,不避边地、邪见;新发意菩萨若生是处,既不能度人,又自败坏,是故不生。譬如真金在泥,终不败坏;铜铁则坏。’”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说:“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假令得生人中,圣道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遇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其实净土也是一个圆满、清净的师法友和合增上的团体,这个团体是佛菩萨已经建设好的,我们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加入进去就可以了。

 

【法师引导
正报与依报

    大菩萨可不分地域任运投胎转世度众生,新发心的菩萨就不行,不会投胎到恶劣的环境中。从个人修行来讲,应该有好的环境,靠环境的保护走上去。

    人为什么会受环境影响?反省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在什么样的环境就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极少数的人不受环境影响。

    环境是我们的增上果,是业力所感,包括父母家人朋友。你生在南方北方、国内国外,都是增上果,这些环境与自己内心的等流习气是互相影响的,造了业感得这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又受到影响。

 

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互相影响

    如一个人乐善好施,他投生的家庭感得父母福报也不会太差,他又继续乐善好施,没有其它力量时他的等流就是这样。

 

怎样去改变?从当下改变,过去造的业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了,过去不知道原因在迷惑中,现在就要去经营增上环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想到哪里就到哪里。

 

【怎样感得师法友环境】

好学的心

    当下已经得到了,如何保证自己生生世世都得到?刚才讲的好学求学的心,在这个环境中不要被安逸磨灭了好学求学的心。有好学的心,从每个人身上都可以学到东西,每天都有收获进步。你的心有没有那么宽广,是界定在跟某几个人学、或是只跟师父一个人学?佛看众生都有佛性,我们看众生都是凡夫、业障深重,所以我们就是凡夫。能不能策发自己向每个人学习的心呢?能就会现法乐住,体会到这个环境的殊胜,你会不要它吗?

 

寻找和建设良好的师法友环境

 

   “因为一般人容易‘心随境转’,有基于此,为避免负面影响,发挥正面作用,要寻找和建设良好的师法友环境,使自己的心常常随着善境转。比如一个人念经,跟参加寺院法会一百个人、一千个人同时念经的作用和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在法会之中,能感受到身边的同行善友,内心是那么清净、那么善良、那么和谐。虽然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学佛的程度和层次也是参差不齐,但是内心是能够相通的,大家都能够很好地发心,参与法会当中的每个环节:做早晚功课、念经、研讨、交流,以及护持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满心的欢喜快乐。这说明什么呢?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在自己身心上的落实,不论出家僧众还是在家居士,在法会中都容易感受到三宝对自己的加持。这点很重要、很重要!”

  “就像一颗树,要有肥沃的土壤、富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充沛的水分、发达的根系、粗壮的枝干,才能够开花、结果。同样的道理,如果佛是果、菩萨是花,那么声闻、缘觉就是枝叶,出家僧众是树干,在家居士是树根,其它一切众生,犹如大地、阳光、空气和水分。佛果的成就,离不开一切众生,离不开清净的师、法、友和合增上的团队。”

    这个比喻跟前面讲的一切众生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要成长不能离开阳光空气和水分,这就是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如何观待自他的问题。

去净土也是团队增上生
    “求生净土的修行者在没有往生之前,如果有良好的师法友环境的保护和影响,更易于断恶修善、积集资粮、往生净土、莲品增上。如果乘愿再来娑婆世界继续学修佛法、积集资粮,就更需要良好的师法友环境,不仅今生需要,来生也需要,因此不但要为今生积极地建设良好的师法友团体,还要为来生打基础、作铺垫。”

    每个人的目标不同,有的人希望一直为人,在人间增上,有的人希望往生净土,往生净土的根本在信愿行。藕益大师说能否往生净土全凭信愿之有无,能达到哪品全凭持名之深浅。

    跟环境有什么关系呢?根本是信愿行,辅助的就是经营好的环境,没有好的环境你也去不了净土。

 

两个故事

一是佛度不了的人,佛的弟子罗睺罗能度化,这是个人的因缘不同;

二是优波鞠多尊者降伏魔王,因为众生的烦恼不同,也要有特别的因缘度化

他。

 

(未完待续)

 

 

本课笔记系列  相关链接: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一)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三)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四)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五)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六)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七)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八)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九)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一)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二)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三)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四)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五)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六)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七)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八)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九)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一)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二)

《明确宗旨建立目标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之二十三(之一)——《增上生的根本》

《明确宗旨建立目标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之二十三(之二)——《师法友团队》

《明确宗旨建立目标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之二十三(之三)——《我们这个团队力量有多大》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四)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