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了“奔头”(上篇)
(3月13日
上)
时间总是稍纵即逝,在忙碌中又度过了一年,今年的忙碌却与往年不同,它有独特的内涵,让我真正找到了方向,觉得生命有了意义,生活有了“奔头”。

流动的河水中,含蕴著君子的立身处世之道……
3月中旬,因工作变动,有充足的时间,又不想这么闲着,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来到基金会做义工,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龙泉寺。来到寺里,才知道这里还有“出家人”。在基金会每天的工作就是分拣衣服,以前自己在部队的工作是群工干事,每年都组织两次募捐活动,所以干起来轻车熟路,比较快。我原本是个有十分力会了十五分的人,但在世间,这样吃了很多苦头,所以慢慢地就不那么尽力了,至少不可以超过男同事。可是在寺院里不同,我觉得干活很开心,什么事都很积极,什么活都愿意干,即使蹲着擦厕所都会很高兴,至少我在单位不会蹲着用手去擦厕所。
在拣衣服的同时,我发现这里还要以学习,慢慢开始接触、了解,才真正明白修行不是件容易的事。我03年在法源寺皈依,别人告诉我要上早晚课,诵《地藏经》,一直认为上课诵经就是修行的全部,那时决定一定要修成就,再不来了,世间太苦了。后来诵《地藏经》像流水一样,乱念纷飞,又开始诵《无量寿》,听别人说《药师经》好,又开始诵《药师经》,又换《普门品》、《弥陀经》等,这此最普遍常用的经典换了个遍,最后哪部经都没能坚持下来,修行越来越茫然。一个机缘去东北的一个小念佛堂住了一段时间,诵《华严经》,那时觉得大家在一起好像比较好,至少不会“疲掉”了。可是又觉得离北京太远,不可能总去。来到这里既可以干活净罪,还可以学习,太好了。第一次参加学习是3月22日,听的是“亲近善士”,当时听得很欢喜,觉得法师讲得特别好,对闻法产生了很大兴趣,每周都会很积极地去听。当时觉得这里的居士太幸福了。
这期间经历了“二•一九”、“五•一”两次法会,我也一直都在分拣衣服,直到有一天课后,一位年轻的法师带我们出坡,主要是搬钢筋,因为没听清楚法师的安排,我和另一位被狠狠地加持了一顿,收坡时他说要修水库,有愿意参加的可以报名,当时我就想要跟着他干,特意去佛前祈求。后来知道“他”是贤甲师,负责修水库。我四月初八填报名表,可是第二天出坡,法师点名后,居然没有我,我很犹豫,要不要直接过去(毕竟被加持过,心里还是有点怕),不敢擅自做主,直到最后要走了,法师又问了一句“还有谁参加?”,我很确定地跟了过去,殊不知这一步,为我的人生掀开了新的一幕。
从四月初九,我开始背沙子,最初只是一些准备工作,每周我会下山两天,一是因为当时条件有限,洗澡不方便;二是以前从来没干过这样的体力活,下山可以休息一下,然后预习听录音,写反省日记。刚开始法师只要求我们把沙子背到山路的铁门那里,这样大约下一周后,法师又要我们把沙子背到再往前的大石头那里,我那时会想,这水库到底在哪啊?
终于有一天下午,法师说把“大石头”的沙子运上水库,且两人抬一袋,我当时想,用得着两个人吗,一个人就可以搞定,但我还是和另外一个人搭伙抬,路很难走,有一处都要手脚并用爬上去,终于到了水库,才体会到原来两人抬一袋,就这么一段路都那么累,自己扛着上来肯定“歇菜”了,而且也一下明白法师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让我们直接扛到水库来,而是一段路程,一段时间地进行,那是我第一次觉得法师太慈悲了,想得太周到、太细致了,也恍然明白了一点“依止善士”的道理,至少他会让我们少走弯路,少受很多苦。
在组里,我会尽力做好每件事,一是因为这样自己很开心,烦恼少了,而且有无穷的力量,不觉得累;另一方面,我觉得法师带我们这么多人会很辛苦,很费心力。因为自己曾经带过女兵,这些女兵年龄比我大,又都是关系兵,频繁更换管理者,最多时不过二十多人,但就是这些都让我无从下手,觉得特别费心力,而且那段经历也是我最失败的,所以从那以后我的原则就是,不当“头”,不管人,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因此在组里我很努力地去做好,这样最少不给法师添麻烦。
随着时间的推移,崎岖的山路也被法师带人平整好了,人员也相对固定了下来,在休息或劳动中法师会给我们讲一些佛法,讲佛法怎样运用到生活中,那时觉得贤生师特别有智慧,在世间法,他虽然很年轻,但是很多没做过的事情一看就会,就懂,一两天后绝对就变成了“行家”。自己设计制作了小推车,这小车为在运石头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出世间法,他能很快把佛法的内容转化到实际生活中,在洗沙子时,他说“水洗火烧”,洗沙子的过程,就是把我们内心沉积多年的污垢清除出来,用法水不停地冲洗,这样才能干净,看着这些不断涌出的污泥,我在想,我的内心好“脏”啊,太坚固了,法水很难冲进去,几时才能干净啊?
一次,借了别人一本《和尚•博客》,很用心地读了,其中大和尚的一句话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以事业凝聚共业,以共业推动事业”。
后来,随着沙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发心背沙子的人也逐渐增加,第一次大型集体的背沙子活动是贤乙法师带着周末班的学员来背沙子,法师一人就背两袋,身先士卒,其他学员个个奋勇争先,看着这些年老年少,庞大的的背沙队伍,我突然体会到大和尚的这句话“以事业凝聚共业,以共业推动事业”。后来,山上的义工集体出坡也会去背沙子,山下的居士、小组都纷纷加入背沙子的行列,每每这时,我会觉得大和尚太了不起了,对师长才慢慢有了点感觉。
平时贤甲师也会讲师父的功德,讲他从师父那里学到最多的是“慈悲”,处处待人着想,这些他就会用到我们身上,法师对我们安全方面要求非常严格,不管是谁触到了“安全线”上,都会严厉警告,屡教不改者坚决不允许留在水库组,这是为我们大家好,也是大和尚对法师的要求,如果有一个人安全出了问题,所有的工作都白做了。法师对每个人都能观顾的到,他好像有很多颗心,明明看到他在干活,但是我们每个人在干什么,在什么位置,安不安全他都知道,时不时会提醒我们。我们每个人的身心状态,该怎样引导他都了如指掌。
贤甲师从来不知疲倦,中午很少看到他有休息的时候,吃过饭就会去干活,即使生病拉肚子,手指被石头被夹了,也没停止过劳动。后来他说“我之所以从不退心,是因为要“报师恩”,首先你要知道或了解师父的恩德,这样你才能不忘发心,积极去做,发心就决定你做事的始终”。他的那种发心不退,不知疲厌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记得水库封顶那天,工作到了很晚,法师让我们都下来,自己在上坝上面待了很久,做饭的师兄看着煮好的面条都“沤”在锅里了,就上去请他,法师轻轻地说“水库修好了,我不吃饭都高兴”,是啊,水库修好了,也只有在其中的人才体会的到其中的味道。
(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
生活有了“奔头”(上篇)
生活有了“奔头”(下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