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要点笔记(四)

标签:
宗教佛法习气发心闻法中国文化 |
分类: 学修笔记 |
《明确宗旨
(3月2日
【生命回顾
【勿随境转】
(1)老同学已知道,新同学要培养,白天发生了很多事情,欢喜的,如今天迎接客人;烦恼的,要注意观察自己的思绪是否一直被这些事情拽着走,如果是这种状态,很难把法听进去。
【安住当下】
(2)大家要安住当下,上殿、做事、上课都要能让自己的心安住。时时让自己的心安住是很了不起的功夫,可以稍稍思惟闻法胜利。若觉得自己累了就听不进去是种借口。对讲法师不要非理作意,如觉得讲法师丑陋、不顺眼等,这样就是一边听一边加毒药,最后就被自己毒死了。
【清净领纳】
(3)法雨下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接纳,但也不是被动接受,先纳进来,然后再去分别。不仅听法时如此,对待同行之间也是如此,不要一下把别人讲的话挡住,事先就认为别人是一个烦恼重的人、一个无能的人等,这样的作意恰恰是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
【深入思维
大家要去观察自己的每一个行为是否要离苦得乐,潜意识、下意识的动作都是为了离苦得乐。
离什么苦得什么乐?用什么方法离苦得乐?世间人有很多方法,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呢?这就到了一个底限。
【随时调心灵活应对】
四、继续研讨
2、讨论问题。“回顾一生,这几十年来,我是一个有宗旨的人吗?”10—15分钟。
【各组汇报】:
(1)同学回答:没有宗旨没有目标;学佛前有目标,想去环游世界,学佛后的宗旨是成佛,对别人好的地方很羡慕;没有宗旨,从小喜欢玩儿;有宗旨,像佛菩萨一样发大愿;学佛前的目标是超越任何人,跟别人比,比不上就不比了,学佛后目前是想快点出家;
【法师点评】:刚才讲的大多数都没有宗旨,有目标的也没有长远的,是阶段性的目标,并且发现自己达不到就赶紧换,这个事做不成了就不做了。这都是我们面对生命的一种状态,等一下可以看祖师大德也可能会说这件事做不成了不做了,但祖师大德内心有不变的东西。
(2)同学回答:有宗旨,想离苦得乐,思考过很久;想当儿童教育家;相信宿命论;没有目标,听父母的、听丈夫的、为了儿子没有自己;生活很混沌,看励志的书能短暂激励一下,但不能持久;没宗旨,觉得怎样对自己好就怎样做。
【法师点评】:把离苦得乐作为宗旨是你自己的一种认为,你可能比别人看得深远一点,但宗旨是有一定高度的,你有没有达到它?我们的目标总是在换,宗旨有不变性,建立了就不会再换。
(3)有追求精神生活,但很模糊;没有宗旨有目标,目标是短期的;学佛后开始建立人生宗旨,学佛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宗旨,被社会上的知见所左右。
【慢心习气
【离苦得乐
(1)善知识告诉说,我们的生命状态是不完善的,但我们的生命状态可以提升。圣人不出世的时候,我们都是在无明状态中的。圣人不出,万古如长夜。
(2)众生不知道怎样离苦得乐、众生不知道吃什么药病能好,如神龙氏采百草、发明各种工具的人都是菩萨示现,看起来好象是物质上的满足,实际上菩萨一步一步在带众生离苦得乐。如孔子被尊为“大圣至诚尊师”,处处提倡礼仪、仁德,弘扬周礼,都是菩萨境界,长时积淀,在打基础。东汉佛法传入中国后即刻融入中国文化?,它其实暗通大乘佛法。
(3)如果没有人指导,我们对于因果、无限生命,连一个概念都没有,没有人知晓自己经验以外的另一种生命境界。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过,何况实践,何况深入内心改变生命?大家真的应该非常欢喜,就好象有了一张五百万的支票,只不过二十年后才能取,你现在一定会把这张支票当成宝贝。
(4)你可以说讲得太多了,不知道实践哪一点,但你要找到自己尝到佛法味道的那一点,比如你去观察你每天在积聚什么,色法?心法?善心所?恶心所?积聚久了,就成了那个。你从这个法类比较容易趣入。从一个趣入后,以后你再趣入其他法类就不那么难了。
【珍贵法宝
【课后观察
本课笔记系列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