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01,705
  • 关注人气:66,1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赖人弘

(2009-03-01 09:53:52)
标签:

宗教

佛法

中日友好

大理崇圣寺

佛教文化

崇化

文化

分类: 随师行记

法赖人弘
——随师云南之行见闻记之三

(2月28日  下) 

    2月22日下午13:30,师父前往崇圣寺出席签字仪式。中日双方先在大殿分别拈香礼佛、诵经祈福,然后到大殿前的会场入座。

法赖人弘

师父与有马赖底长老、刀述仁居士、崇化法师在植树后握手合影


    14:40,签字仪式开始,主持人介绍来宾,先介绍日本访问团成员,主要有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会长有马赖底长老、协会理事稻垣宗久长老、小堀泰严长老等。然后介绍中方领导和嘉宾,政府领导有云南省宗教局局长熊胜祥、大理州对外友好交流协会会长段玠、大理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世兴、大理州副州长李红卫、大理州宗教事务局局长杨化宇、大理副市长刘琼芬等,佛教界有师父、中佛协教务部主任宗家顺、国际部副主任张开勤,中佛协副会长、云南省佛协会长刀述仁,云南省佛协副会长、崇圣寺方丈崇化法师,大理州佛协会长圣光法师、大理市佛协会长崇光法师等,还有《人民政协报》报社、《中国宗教》杂志社、《法音》杂志社,以及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云南法制报、春城晚报、大理日报、大理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单位的人员。
    14:54,请师父致辞。
    15:06,有马赖底长老致辞,其中说到:“2007年1月,大理崇圣寺和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在日本缔结了友好寺院关系;今天在大理崇圣寺举行缔结友好关系仪式,感到由衷的喜悦。藉此,我们愿为日中友好、佛教文化交流、两国佛教的不断发展、兴盛,继续做出努力。
    众所周知,在佛教方面,中国是我们的老前辈。中世以来,许多日本留学僧远渡中国,学成回国后,为日本禅宗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今天,我们在此拜谒日本留学僧四僧塔,不禁感慨万千。
    1992年,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在开封市大相国寺与京都大相国寺缔结友好寺院仪式上致辞时曾指出:‘这一友好寺院的缔结可以说是中日两国佛教友好亲善的新标志和新起点。’这句话也正诠释了今天我们在这里缔结友好寺院的意义。
    让我们在今后的交流事业中携手并肩,同舟共济,弘扬佛法,普渡众生,为发展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的友谊,并为亚洲及世界的和平,做出新的贡献。”

法赖人弘

签订协议书

 

    15:13,崇化法师致辞,其中说到:“首先,我们对日本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访华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以无比虔诚的心,感恩佛陀,是佛陀的光明让我们得以携手并进。感恩学诚大和尚,大和尚的慈悲令我们皆大欢喜。
    中、日文化一脉相承,两国人民亲如手足,自古相交,倾心相助,个中情谊弥厚弥深。大理佛教文化与日本佛教文化的交流古已有之,且可歌可泣。
    大理是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和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特殊的历史造就了大理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内涵。自唐开元二年(714年)佛教传入今天的大理地区后,佛教迅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并对大理地区本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佛教文化也渐渐成为了大理多元历史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历史上,由于佛教文化在大理地区的兴盛,大理被称为‘妙香佛国’。大理国在三百多年的享国期间,二十二位国君中就有九位禅位为僧,出家在皇家寺院——崇圣寺,成为中外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观。
    善道日隆,德音自远。大理的佛教文化不仅在中国的佛教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并且还漂洋过海吸引来了一批批日本僧人,如明朝的天祥、机先、大用等禅门宿德都曾到大理参学过,他们修行精进、工于诗书。在来大理参学的僧人中,有些最终就在大理圆寂,并被人安葬在当地。在之后600多年历史岁月中,大理白族人民世代守护着日本四僧塔。历史上的大理白族人民和日本参学僧人在大理佛教文化和日本佛教文化的交流史上缔结了殊因胜果,成为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楷模,值得后世的我们所礼敬赞叹。
    近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日益密切,双方的佛教文化交流也渐深渐广。日本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在中日佛教界建立友好关系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法赖人弘

“诸行无常”的法语牌


    2006年,中国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致信日本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会长有马赖底长老,介绍了日本四僧塔的基本情况。叶小文局长的这封信引起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的高度重视,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下属相关寺院对日本四僧人的历史渊源做了研究。根据历史记载证实,这四位明朝初年来到大理的日本僧人中斗南禅师就是来自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下属的寺院。
2006年,千年佛都大理崇圣寺法炬重燃,108位海内外高僧大德共襄崇圣寺开光大殿暨方丈升座盛会。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佛教协会与受邀的日本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事务所栂正隆局长一行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并就大理崇圣寺与日本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缔结友好关系一事达成初步共识。
    2006年10月,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向崇圣寺发出邀请,对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下属的寺院进行访问,并就‘友好关系’缔结事宜进行进一步磋商。2007年1月29日至2月5日期间,大理崇圣寺组成了以我为团长,以国家、省宗教事务局,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中国、省、州、市佛教协会,大理州外事办公室和大理崇圣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成员组成的大理崇圣寺佛教文化访日代表团赴日考察访问。双方于2007年1月30日在日本京都丽嘉宝朝饭店进行了‘友好关系协议草案’的签字仪式,并对今后的活动内容签署了备忘录。经中日双方协商,日方在适当时候将组织访华代表团拜访大理崇圣寺,参加由中方主办的‘友好关系缔结协议书’签字仪式。
    如今,盛世重辉,前缘再续,我们终于迎来了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访华代表团。根据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云南省宗教事务局、大理州民族宗教事务局‘同意大理崇圣寺与日本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缔结友好关系’的通知精神,经中日双方协商,现在正式举行‘缔结友好关系’庆典及签字仪式。
    此次‘缔结友好关系’庆典及签字仪式以国家的宗教政策和外交政策为指导,立足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人类和睦,着眼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以历史为依托,以日本四僧塔为贯穿历史和未来的纽带,以佛教文化为载体,通过民间文化交流,达到加强两国民间友好往来的目的。希望今后能通过互访、佛教文化研究与交流等形式,不断拓宽友好交流的渠道,丰富友好交往的形式和内容,为促进中日友好的健康、长运发展做出贡献。”  

法赖人弘

崇圣寺正门

 

    15:30,崇化法师和有马赖底长老登上主席台,正式签订缔结友好关系协议书。
    协议书的内容如下:

   “缔结友好关系确认书
甲方: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大理 崇圣寺
乙方:日本国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
    为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巩固中日两国佛教界传统的法之纽带——‘黄金纽带’,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文化,进一步继承六百年前日本僧人在大理结下的殊胜因缘,推动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甲、乙双方通过友好协商,根据对等自主以及相互尊重、相互发展的原则,就2007年1月30日缔结的友好寺院内容予以如下确认:
    一、甲、乙双方以中日佛教友好交流、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为宗旨,巩固和发展‘黄金纽带’关系,以历史为依托,以佛教为载体,通过佛教交流,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民和两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
    二、通过相互访问以及进一步开展佛教文化的共同研究与交流,不断拓宽友好交流的渠道,丰富友好往来的形式和内容,为进一步促进中日友好和弘扬佛法做贡献;
    三、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在双方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大理崇圣寺和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举行祈福法会、佛教交流活动以及文化交流;
    四、本协议书分别用中文和日文制作,为一式二份,中文版和日文版具有同等效力。
                    2009年2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本国
         云南省大理崇圣寺            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
           署名  崇  化                署名  有马赖底               

 

    签完协议书,两侧放起纸礼花炮。
    看着宽大广场中欢喜的人群、热闹的场面,我不禁想:这些都是无常的,很快就会过去,乃至这座寺庙在千百年后难免也会消失,然而仍然要造作,因为有缘起作用,我想佛法正是要让人们正视世界人事的无常、苦、空、无我、不净,同时又积极努力,在无常、苦、空、无我、不净的境界中成就常、乐、我、净。大殿前的基台上有两块法语牌,分别写着“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在宏伟的大殿前、喷放的礼花中,我感觉这两块法语牌才是最光彩夺目的,因为大殿、礼花,以及这次活动、这里的所有事物,都是在展现这法语、追求这法语,因这法语而有意义。礼花瞬间即逝,大殿终归消失,而法语将长久流传。我将法语牌照下来,留作纪念。
    主持人宣布:“缔结仪典到此结束,请各位嘉宾在大雄宝殿前合影留恋,合影结束后请大家参加种植记念树活动。”

法赖人弘

“众善奉行”的法语牌

 
    在前往植树的途中,师父对一位领导说:“法赖人弘,硬件容易,软件不容易,最需要培养人才。”那位领导说:“是!人才重要。”
    植完树,师父和崇化法师一起坐车回住处。师父说:“人的目标笃定,活得就踏实。如果没明确目标,浑浑噩噩,就有麻烦。所以要有宗旨、目标。无论修行、做事,还是学习,都要落实到具体目标,不然会落空。很多出家人理论与现实脱节。”
    崇化法师:“我带人打佛七,有人觉得苦,吃不了苦。”
    师父:“要培养执事学习、做事、修行都认真的精神,不然每天浮浮泛泛,不知做什么,最后慢慢内心没力量。比如你当住持,要领众学修,要带居士,要筹款修庙,要与社会方方面面协调关系等等,要考虑很多,一个人不想打理这些方面,就不管这一套。一个人心太远离外境,就容易出问题。现代很多出家人有这毛病。”
    崇化法师:“我请人做执事,不容易,不愿意做。”
    师父:“让他们静下心来,往往是打妄想,让承担也担不起来。”
    崇化法师:“有的人心还挺高,请做当家,还不愿意,想当方丈。”
    师父:“没做过,不知道不容易。”
    崇化法师:“年轻的心很高,总觉得怀才不遇。”
    师父:“为何你能、他不能?如是因,如是果。一件事做不好,如何管大事?日常生活中不能随众,如何领众?很多寺庙的法师、佛学院毕业的学僧对宗教生活没兴趣。”
    崇化法师:“还说讽刺话。我让大家上殿(早、晚课),有法师说佛在世没上殿,是中国搞出来的。”
    师父:“佛在世有诵经、念佛、梵呗、禅坐,他不上殿,是不是积极做这些?上殿也是诵经、念佛、梵呗。”
    崇化法师:“基本的集体学修应该参加。”
    师父:“一个人心不向道,就不容易跟别人和合。佛世建僧团,靠法,靠律,中国历朝历代的祖师大德根据风俗、根机制定清规、制度,都有需要。”

(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

文化影响人——随师云南之行见闻记之一

禅僧的生涯——随师云南之行见闻记之二

法赖人弘  ——随师云南之行见闻记之三

佛国兴衰  ——随师云南之行见闻记之四

藏汉融合  ——随师云南之行见闻记之五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随师云南之行见闻记之六

《临黄崇圣结友好,中日友谊谱新篇》——师父的讲话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