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100,149
  • 关注人气:66,1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要点笔记(一)

(2009-02-25 08:35:14)
标签:

宗教

太虚大师

佛法

师父

诸佛

阿底峡

理念课

文化

分类: 学修笔记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理念课要点笔记(一)

(2月24日  下)


一、新学加入互观功德
      20位新同学加入,值得高兴,说明学习佛法的人越来越多,佛法越来越弘扬。
  新同学分组彼此互相介绍,讲出对方的优点。

二、师父理念总介绍

《明确宗旨 <wbr>建立目标 <wbr>不忘发心》要点笔记(一)

1、开讲缘起
    上堂课有同学提问上的课叫师父理念课,那什么是师父的理念?实际上这半年来讲了许多佛法的命题,这些都是师父理念的血和肉,这些都是认识师父理念的基础。

2、历史渊源
1)、请先思考
    佛陀的理念是什么?古时大德有没有弘法理念?龙树菩萨、宗咯巴大师、太虚大师,他们有没有弘法利生的理念?师父的理念是他自己新创的吗?如果不是,我们为什么要学?

2)、追忆祖德
    实际上佛陀、祖师大德都是有弘法理念的,只是我们没有去总结,深入了解而已。过去农业时代的交通、通讯没有现在发达,佛教界交流很少,实际上整个社会人们之间的互动也没有现在频繁,因此祖师的理念仅限于他所在地方的范围内,这是客观时代因缘背景造成的。

3)、山林佛教
    佛教长时避世修行的状态造成世人对佛教的误解,之所以形成山林佛教有其历史原因。明朝皇帝朱元璋年轻时出过家,后来还俗打仗去,最后做了皇帝。他之所以能取得帝位,因为深知宗教的力量,利用宗教可以推翻政权。所以称帝后颁布一连串的圣诏,从此后保护和弘扬佛法,佛法应进入清净无为的山林,要求法师不能进入世间社会来弘传。他有堂而皇之的理由:佛法很珍贵,必须要去求,自己亲自去到山林中求,最后落款“有违者斩” 。

4)、人间佛教
    清朝取消度牒制度,出家考试,使得一些动机不纯,发心不正的人混入佛教队伍,影响了整体素质,民国时愈演愈烈,佛法出现极大的危机。当时有“庙产兴学”运动,就是把寺庙变成学堂。太虚大师的师父八指头陀倡导全国佛教徒联合起来,进京请命并为之付出生命。

    太虚大师继承其师父寄禅和尚八指头陀的遗志,建立佛学院、佛教协会等全国性、地方性佛教组织,使佛教徒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组织,一改过去佛教一盘散沙的局面。从此佛法的弘扬由过去的山林佛教越来越能倾向于走入世间、走入人间,近代做得比较成功的有印顺法师,把人间佛教的思想进一步阐释。台湾目前的这些道场也是继承人间佛教的思想。

3、形成背景
    师父这样的大德有心愿把佛教完整地弘扬起来,他也发现目前大家理解的“人间佛教”的思想与太虚大师当时的“人间佛教”思想是有差别的。因为时代因缘的变化,我们倡导“人间”的同时忽略了“佛教”,出现佛法商业化、世俗化,佛法跟利益挂钩。人们渐渐开始反思:我们弘扬的“人间佛教”就只能这样吗?
    师父20年弘法利生的历程中对如何弘法利生逐渐产生了一些个人独到的见解,精辟的归纳,逐渐形成他的理念。

 1)、佛陀理念
    《法华经》中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是佛的本怀。

 2)、历代祖德理念(志向)
    唐朝玄奘大师、法显大师、义净三藏,都是一代高僧,一生大量翻译佛典,逐渐打下佛法长久兴盛的基础;
    阿底峡尊者,他一生的最关键的建树就是建立藏地佛法弘兴的基础,然后以三士道整顿佛法;
    宗喀巴大师在阿底峡尊者三百年后的明朝出世,他一生当中有几大事业:重修极乐寺;重兴戒律,恢复久已中断的大愿法会即大神灭法会(每年初一到十五,始于佛陀时代,后中断。)临圆寂前三年,建立甘丹密院。宗大师一生事业背后蕴藏着他的理念:重兴律幢,以三士道修学模式,在当时逐步建立起藏地也就是黄教修学体系;
    近代太虚大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志向,“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 ” 。太虚大师一生的总结:佛法衰落的原因在于缺少制定,或者制度不够完善,他所创造的佛弟子行持的标准---行在瑜伽菩萨戒本,就是依着菩萨戒作为我们行持的准则。

3)、不同古德
    历代祖师大德的弘法理念也好,一生的心愿也好,对比、体会师父在当前时代因缘背景下提出的理念与古德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因为时代变了。大家要去体会和理解。这是简单的对古今社会状态的对比。

4)、时代因缘
    现代社会是一个共业化的社会,任何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科技、物质、信息,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无法扭转的趋势,在目前的因缘背景下,依靠团体弘扬佛法、住持佛法是一个历史的必然,所以师父在一开始组建僧团,建立僧俗团体——教团,包含了出家众和在家众两部分。师父在近期在龙泉寺才建立山上有长期义工护持的模式。为什么这样做?建立我们这个团体在家众护持的力量。以整个僧俗二众团队的面貌弘扬佛法。

 

4、用5WH周密思维模式思惟理解师父的理念。
   What?何为? 什么是师父理念?
   Why?为何? 为什么学习师父理念?
   When? 何时? 何时学习?
   Where?何地?在哪里学习师父理念?
   Who?谁?    谁来学习和实践?
   How?如何?  如何学习师父理念?
    例如:办法会,如何用5WH模式思惟理解师父理念?

5、总摄
    何为师父弘法利生理念?
    从以下六点认识解读:宗旨、理念、目标、任务、方式、方法。
    师父的理念是一个四方道,不是说只有理念这一部分是师父理念。

三、布置作业
    以5WH思惟模式思惟对师父理念的理解。

四、填写反馈
    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大家填写《理念课学习情况回馈表》。

 

  

本课笔记系列  相关链接: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一)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三)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四)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五)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六)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七)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八)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九)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一)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二)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三)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四)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五)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六)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七)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八)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九)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一)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二)

《明确宗旨建立目标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之二十三(之一)——《增上生的根本》

《明确宗旨建立目标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之二十三(之二)——《师法友团队》

《明确宗旨建立目标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之二十三(之三)——《我们这个团队力量有多大》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四)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五)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六)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十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