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之行见闻(二)
(1月12日 下)
师父一回到法门寺,立即成为全寺的焦点。众人簇拥而上,紧跟师父。师父则马不停蹄,径直走向方丈楼。我明显感觉到师父的到来给寺里注入一股强大的活力,大家只要看到师父,跟着师父走一走,心力好像立马就能提起来。

执事们迅速聚来汇报
寺里的执事法师们都汇集到方丈楼,给师父汇报明日(1月12日)的活动。明天将在法门寺举行“2009年陕西省佛教界为中国及灾区人民新年祈福慈善大法会”,届时将有企业界等很多团体组织和有关人士为灾区人民捐款,陕西省电视台现场直播。
师父听说寺里的义工们正在等他,马上去见他们,并作了精彩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义工:
因为明天要办慈善的活动,所以今天特地回来,很高兴能够看到大家。今年事情特别多,年初就有雪灾,然后314事件,接着是512地震,再加上奥运会,这些活动非常多。
法门寺佛学院成立以后,寺院慢慢就有基础了,有了好的发展方向。过去我来的时候居士还很少,都是游客到庙里来烧香,这几年下来因为法师的弘法,慢慢居士越来越多。不仅仅在扶风,而且在宝鸡、陕西,有很多居士也到寺院来。这几年办‘法门之光’,也接引了不少知识份子接触佛教,这些都是我们报四恩的表现,尤其是报国土恩,报众生恩的表现。
大家也在很认真的学佛,学佛法是人生当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活在世上,一辈子也很快,几十年就死了。我们死了以后,还要转世,那转世要转到哪里去?转到善道还是恶道,转到有没有佛法的环境,这同我们这生的努力、积资粮和发心有关系。我们要想来世更好,要想一生一世越来越好,就要照佛教的要求,照戒定慧去实践、去行持。佛法是告诉我们实践的,需要去信仰它,需要去实践它,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来诠释佛法,做一个正信正行的佛教徒。

热情期盼师父回寺,殷重恭请师父开示
这样我们需要学习教理,也需要亲近三宝,需要彼此之间互相提携,互相策励,然后学佛法才容易进步。如果不是这样子,我们一个人学,学一学动力就不足了,遇到困难和问题不容易得到解决。大家一起学,就比较殊胜,能够容易学得好,学得久。所以我们要发长远心去认真学,认真实践。我们对佛法要有希求心,就跟我们吃饭与穿衣一样,都是离不开的。佛法就像阳光,像雨露,像空气,跟我们的衣食住行一样,甚至比我们的衣食住行还重要,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衣食住行只是解决我们身体上面的需要,身体要穿衣服,身体要吃饭,身体要睡觉,身体要走路。佛法是我们精神上面的食粮,如果我们有一天不学佛法,有一天心里没有佛法,内在就没有善法的力量,内心就没有动力。我们内心要有动力就需要学佛法。我们说人的素质高不高,就是看他内在善法的力量强不强。如果这个人内在善法的力量很强,就说这个人素质很高。素质高,我们就能做很多事情去利益更多的人。
如果我们内在佛法的力量不够,哪怕我们有内在的技能,也表现不出来,也不容易去帮助别人,所以我们要养成内心很强大的善法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有愿心,要有帮助别人、利益别人的愿望,这样一个内心的动机,然后我们慢慢从改变自己开始,认识自己开始,再来认识,改变、影响我们周边的人,我们家里的人,我们的朋友,乃至社会上面的人,都是一点点这样形成。
认识自己也不是很简单的事情,我们有一个经验,出门的时候走了一百步,再回去看自己的门有没有锁好,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状况。为什么对刚刚一分钟前的事情都没有下决定说,刚才有没有锁门?所以我们人是非常健忘的,以此类推,非常无明的。所以我们很多的行为我们认识不到它们的意义。这是我举的一个简单的例子。
现代心理学讲,精神分裂症,自己内心的活动跟自己外在的环境失去了联系,就是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关心不了解,就是我们自己天天想自己的事情,然后我们自己跟周边的事情联系不起来。因为联系不起来,就不容易了解、理解别人做事情的意义。不了解、不能理解别人做事情的意义,就不能跟别人很好的沟通、相处,就不能善待别人,这些都是我们的烦恼。烦恼,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人的情绪。所以我们对佛法要有希求心,去实践,同时我们要有愿心去帮助别人,然后我们要很好的去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有什么问题,怎么去改进。
认识自己才能改进自己,才能完善自己,同时我们才能够去帮助别人。现代的人普遍有某一方面的技能,比如有些人会唱歌,有些人会写字,有些人会开车,有些人会弄电脑。某一方面的技能只能说我们有某一方面的能力,不代表说我们各方面能力都很好。你可能有两样、三样、五样、八样能力都很好,但你没有利他的心也是没有用的。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能力,但不能很好的跟别人相处、不能和合,我们也是不能成事情。所以佛法讲缘起、因果,这因果也是缘起的一部分。为什么佛教不叫因起而叫缘起?就是缘很重要了,你一颗种子要变成果实,它要开花、要发芽、要结果,各个环节都很多,这些环节就是缘。万法的生起都是因缘,如果只有因没有缘也没有用,也就是这个缘具足,这个法才生起,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比如我们大家今天晚上在这里有这种希求心,那我想,这么晚了,大家在这里等,不来看一下也过意不去。这个就是一种缘起,一个例子,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去创造这些善缘,然后我们才有一个更好的学佛法的环境,才容易遇到更加高量的善知识。
如果我们对佛法没有希求心,那刚刚相反,对佛法没有希求心的话,连善知识、恶知识都辨别不清楚,所以会把恶知识当成善知识。所谓恶知识就是劝你哪天到哪去玩啦,不学佛法,远离佛法,就变成恶知识,都是一念之差。我们对佛法有希求,内心里面想的是佛法,就容易跟外在的境界相应。外在的法师给我们讲,我们才会觉得某某法师在给我们讲佛法。如果我们内心对佛法没有希求,那是听不进去的。这些佛法跟我们的生活,跟我们的现实很遥远,你就会这么去想。就犹如我们生病一样,你肚子疼,你头疼,赶紧找医生给你开药吃。如果你身体好好的不觉得自己有病,医生让你吃什么药,说这个药好,那你不一定会相信。我们说作病想,我们心里有病、有惑业苦,类同于我们人身体生病,身体真正生病那种感觉。你家里有人生病你都肯定很着急,要马上去治疗。所以要有紧迫的那种心情,不仅仅说自己有病,那就算了,也不去治疗,也没有办法,也不去管它,那我们佛法就得不到。

师父慈悲开示,大众欢喜领纳
所以说有求必应,佛法里讲相应,我们的心跟什么相应,我们心跟佛法相应,自然烦恼就远离,我们内心不跟佛法相应烦恼就会生起,不是烦恼,就是佛法,所以我们要不断去串习对佛法的希求,那我们看人、看事都会不一样。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的一个信念,我们人的贪心、嗔心、无明、我慢、怀疑、邪见等都是非常严重的。六种根本烦恼就犹如六种毒药一样,都能够让你的法身慧命葬送掉。无论哪个烦恼现起,我们人的行为就不行,善业就造不了,更何况我们人六种烦恼具足。
所以佛法告诉我们需要来认识我们内心的烦恼,然后如何来面对和解决。烦恼解决了我们业才能消除,烦恼是起因,因为烦恼,我们造作种种行为,就是业。如果我们烦恼没有了,我们都是智慧现起,那我们的业都是善业,善业有善缘,就会感善果。佛法讲来讲去都是缘起因果。因果也是缘起,因遇到缘就生起了果,缘起因果。这个是实实在在的,不仅是对后世,对当下都是能够感觉得到的,也是能够推理比量得出来的。我们今天就讲这么多。”
开示完以后,师父紧接着回到丈室,很多法师已经闻讯赶来亲近师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