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可不弘毅——北大07佛学研究生班龙泉寺参学记(

标签:
宗教佛法弘毅教法三藏龙泉寺文化 |
分类: 寺院报道 |
士不可不弘毅
——北大07佛学研究生班龙泉寺参学记(三)
(11月21日
敬善缘(居士):北大的老师说,经过地方政府调查,基督教发展速度比佛教要快一些。我们怎么样与基督教徒相处?要学像基督教徒一样积极去宣传佛教的教义?还是随遇而安、随缘度众生?
师父: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第二个是我们自己怎么去努力。它是整个社会问题,不是说你让它不发展,它就不发展。我们国家对五大宗教一视同仁,甚至有些个人对佛教还是有些偏好的。我们自己怎么去发展?这才是关键。发展,要有我们发展的计划,要有发展的策略和目标,并且要有具体发展的做法。从整个佛教来讲,有这样一个必要。更具体的讲:每一个庙、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应该有具体的发展目标。这样来讲,比较有实际意义,否则你说哪个快?哪个慢?哪个该发展?哪个不该发展?从这个层面来探讨意义不大。我们更应该探讨的是自身的如何发展,这才是根本之策。
耀兴(法师):现在的佛教应如何面对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如与民俗、民间信仰之类的关系?
师父:这本身不是佛教的观点,不是佛法的观点,是社会的观点,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归根结底,要靠自己对佛法的自身的成就,自身的修为,自己的用功,自己内心的力量,才能消除这些概念上的对立。世间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种种名言所致、业所致,这是“唯识”的观点,名言所致,业种子在起作用。如果我们对这种名言,对这种业有深刻的体会以后,我们才能够解脱,不然解脱不了。因为很多人的行为都是一种惯性,都是惯性在起作用,怎么理解惯性呢?比如我们来到庙里面,人家给钱,那就都给钱,如果没人给钱,那就以为不要钱。到接待室里面,有茶喝,如果没有茶喝,大家就都以为没有礼貌……诸如此类,都是我们人的生活长期以来积累下的习惯性,这都是业在起作用。比如我们要交流,要说话,人的名言在起作用,我说话你能听得懂,你说话我听得懂,大家也听得懂,为什么大家听得懂呢,大家思想当中都有一套名言,你一说他自己的心就会起反应。如我们当中有个外国人,没学过中文,他就听不懂普通话。因为他没有这套名言体系,没有这套名言种子,他这套名言种子就不起作用,那么他的听闻就不起作用,根本听不懂。也就是说,我们很多自己的思考及身语行为的发展,都是业跟名言有关系,那我们对这个道理认识比较深以后,用佛教的业果来观察,自然而然问题就少了,从佛教的世俗谛和圣义谛来观察,这个问题自然就不会有了。
李建霖:这么多年能看到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都愿意有宗教信仰,开始做一些修行。但社会上有一种趋势,更多人把目标转移到火爆的修行活动。比如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做这个事情可以积多少功德,或者说消多少业障。比如说净土法门的修行,我们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很多人都有到极乐净土这样一个目标,认为这是最终的。我们如果真正去了解佛法,我们知道,西方极乐净土只不过是让我们更好地去修行的清净之地,让我们更好地去修行,达到更高的目标。如果是这样一个主流的话,会不会让人们都会有一种误解,西方极乐净土是一个终极的目标,我修行、学习佛法,只是为了消除一些业障。那我就应该做一些虔诚的活动,但是我们也知道,无论是恶报也好,善报也好,都是把我们束缚住物质世界生死轮回世界的原因,请大和尚做一些这方面的开示。
师父:这就是很多人对佛法的理解,他的理解只是一部分,不完整的认识,为什么对佛法不能完整的理解呢?就是对教理不通达。佛法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教法,一个是证法,教证二法。首先是很多人没有学过教法,就是对佛教的根本的经典没有系统深入的学习。那么,教法和证法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用现在的话来讲,教法是客观真理,证法是主观上的真理。主观真理就是我们人的一种境界,内心当中的佛法;而教法就是古来佛菩萨的悟后记下的文字,三藏十二部属于教法,我们内心的佛法如何跟三藏十二部佛法互相印证?也就是说,自己内心当中的佛法怎么样用经论来检验,来对照?有时候我们是看不明白的,所以中国佛教,教下是很注重理论的,专门根据大德的一些印证。那么,藏传的密教更是一步一步根据善知识的引导,归根结底,这些都是教证二法互相印证的一些问题。你刚才所谈到的有些人这么理解,那么理解,只是对某一个问题某些人的理解而已。很难检验这个理解是对的,还是错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理解是不完善的。所以我觉得第一步我们要把教法弄清楚,这些佛法究竟是什么,不是我们自己凭空去理解的,佛法究竟要说明什么道理,我觉得这就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解决。然后,就是我们自己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内心的一个真正的体悟,这两个的距离又是很远的。因为现在这个时候很难解释哪个人开悟了?哪个人没开悟?哪个人是什么境界?因为很多人他可以拿经论上面的语言来说,打比说我会讲经,会讲课,不等于内心方面达到这样一个标准,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只是说我们会讲课而已。会讲课只是说你能够利用现在的一种学习的方法来解佛经,能够利用现在的一种教学的方法来讲解经典而已,这与世间上的演讲、研究、读书是毫无两样的,是一样的道理。只是说我们要学的教材是经典,而世间上学的教材可能是《论语》、《老子》、《物理》、《化学》,不同的课本而已。实际上,我们真正要达到这种功夫,就犹如世间上面做科学研究的人,可能研究很多很多的理论,最后的实验能不能做出来?这个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能够把这个实验做出来,能够把这个飞船飞上天去,那才是真正有本事。否则,前面的研究只是一个过程,很难说你的研究是对还是错。可能有一部分是对的,更多的是错的,更多的是情况下它仅仅是个概念而已。所以为什么我们在山上学习,常常说学佛法跟学佛学的区别还是在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