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310
  • 关注人气:66,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游——凤凰岭南线游

(2008-11-05 07:50:53)
标签:

秋游

凤凰岭南线

文化

分类: 寺院报道

秋     

——凤凰岭南线游

(11月4日  上)

 秋游——凤凰岭南线游

 

    九·一九观世音出家日法会刚刚结束,一位师兄告知明天我们丙班的同学将有一次爬山出游的活动,从小在江南山区长大的我非常喜欢亲近自然,青山、绿水、蓝天,总是能带给我心灵的清净,故而听到这个消息内心非常期待、欢喜。

    京郊的深秋,气爽天蓝,尤其感觉今天没有了前几日的暖秋的躁热,多了一丝清凉。一轮秋日悄然地从云层中把一缕阳光洒向凤凰岭的大地,昨夜的那一轮皎月还高挂在凤凰岭主峰的上空。

    七点五十分,丙班的同学们陆续来到龙泉寺山门前的小停车场集合。我们早到的几位同学前往法师们居住的内院去拿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午斋,大包小包都装得满满的。带领我们的贤乙师,脸上总是挂着善意的微笑。

秋游——凤凰岭南线游

集合出发

 

    八点正,一同出游的同学们相继到齐了。当诸位法师从山门向我们走来,大家的内心充满了欢喜,一次秋游居然有五位法师的带领,纷纷感受到此行的意义非凡。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次与善知识拉近业缘,与同学拉近业缘的机会,笑容挂在脸上,欢喜充满心田。

    第一目的地是关帝庙。大家一路上以法师们为中心,各自成群的围绕着他们,不停地寻求自己心中疑惑的答案。乙师兄与我还有两位师兄紧跟着贤乙法师的身边,他问了一个如何升起菩提心饶益一切众生的问题。贤乙法师如是回答了他:“其实我现在也不知道要如何才能升起菩提心来利益一切众生,但我们可以先从关怀身边的人做起,利益身边的有情。如果连身边的人都不能关怀到的话,那就很难去利益更广泛的众生了。”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前几日法会的争当“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活动的意义与内涵。利益众生不只是一句空的口号,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我们的心中时刻能观察到身边那些同行善友需要帮助,而我们又能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时,那为利一切众生愿意成佛就变得实际起来,我们学佛成佛的道路也迈出了一个小小的步伐。接着贤乙法师分别与我还有路师兄交谈,了解我们上山前的一些经历,因何机缘来山上,以及对龙泉寺的感受与建议。建议我目前还谈不上,毕竟来寺里的日子不多,但我内心深处隐隐能感觉到在师父的带领下,在法师们的引导下,在我们的参与下,未来的龙泉寺一定会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成为东方的那烂陀寺。

秋游——凤凰岭南线游

一路欢喜,一地佛光

 

    很快我们就到了第一目的地关帝庙。庙门前的那一棵近千年的迎客松深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粗壮的主干盘旋而上,从两三米以上的地方才开始向四周长出枝叶,郁郁葱葱,迎接十方而来的信众的观礼。庙宇的外墙上书写着“千年古庙  万古流芳”。带着内心的疑惑我步入了庙门。入门正对的是正殿,左右两侧各有一处厢房,大门紧闭,也就无从探知内中奥秘了。来到正殿大门,左侧的两块碑石吸引了我们。大家依次驻足仔细辨认碑上的文字,靠左边的是重修时立的功德碑,字迹清晰;右边则是初建庙时立的碑,字迹已经比较难辨认了。依稀可以看到是光绪年间的字样,算来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班导法师对我们说道:“在佛教里,关公也是护法。”进入正殿,一身正气的关公傲然而立。关帝是三国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了,我恭敬地对关公像三问讯。从进门处摆放的香炉看得出来,这里的香火也是十分鼎盛的。走出殿门,负责在此工作的一位中年女子,向我们介绍大殿后面还有一偏殿恭奉着关公夫人。绕到后面,果然如此,参观完毕,我们一行走出庙门,在迎客松下合影留恋。站在迎客松下,放眼望向对面的群山,高处的那一络山峦就象一条长长的巨龙盘在山顶一般,近处稍矮的山坡就象一道屏风,上面有如江南刺秀一般华丽秀美的绿树,还有一簇簇的红叶,份外妖娆。

秋游——凤凰岭南线游

迎客松下留影

 

    沿着来时的路,我们回到南线景区的主道上,看到依山坡而建的农家小院,各具特色。我对身边的丙师兄说,这些当地的老乡们福报真好。因为龙泉寺的缘故,因为凤凰岭的缘故,他们的生活应该早已达小康水平了吧。路上法师们不停的提醒着我们注意靠边行走,因为不时就会有车辆从转角处驶过来。记得法师早上做前行时说,前日一辆挂山东牌号的小奔驰轿车在离台头村不远处与一辆346路公交车相撞,当场就有三人不幸遇难。

    一路行来,我们感觉到此次秋游的殊胜。丁师兄先是与戊师兄在彼此了解,之后又开始了与我沟通。虽然大家同居一室,平时因为各自在不同的地方承担,即使见了面也难得说上几句话。因为见面时都是止静休息的时候了。我们因秋游而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少了一分陌生多了一分了解。到了南线景区的正门处,法师与景区工作人员沟通了一下,我们就过去了。工作人员还特意关心我们要从停车场的下方过去,叮嘱着从停车场上是走不过去的,非常感谢她的善良提醒。

    我们先到核桃谷。看着一棵棵错落有致的核桃树,此时已是深秋,遍地黄叶,枝上的绿叶也寥寥无几了。使我想到一片叶子只有短短的一季两季三季的生命,而我们是多么的幸运,我们的生命由我们自己来掌控,我们人有着无限的生命,它们却在经历了这一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就将尘归尘、土归土了。

    再往上走,到了卧石山庄下面,法师提议大家休息一下,我看到身边的一块石头象一座沙发一样,丙师兄也及时地把一件夹克背心铺在了上面,我们请贤丙法师过来坐,我提醒法师石头比较凉,贤丙法师说还是不坐了,站一下蹲一会就好,把衣服垫着坐弄脏了就不好。法师此时想到的只有不要把同学的衣服弄脏了,却不考虑自己如果直接坐上去,石头太凉容易受寒,让我们的身心又一次感受到了法师的高量。围坐在贤丙法师的身前,一位师兄问道如何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法师言道:“其实时间有没有就看你是如何去规划去安排。你可以分一小时来学习广论,一小时来背诵书,一小时来看书等等。总之要合理分配时间,这样时间就不会白白浪费掉。生命就不会浪费掉。”不远处,班导法师也在对一些学修时间比较长的师兄在讲说两个不同宗的法门对眼前那块大石头与我们自身六识的见解的不同,感觉佛法的深奥。

秋游——凤凰岭南线游

求知若渴

 

    大概休息了一刻钟,我们又开始继续我们的前行。经过一段石阶,我们来到了一处四处散落着大石头的遗址。通过模糊的碑文,我们能了解到遗址原来是妙觉禅寺,始建于正统年间,当时的募建者是性空比丘。戊师兄与我考究起禅寺的年代,我说:“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正统应该是明代年间的年号了,估计也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大伙把行李放下,开始细细打量遗址。我们对那样银杏树颇感兴趣。从现场的遗迹不难看出,这棵古树曾经遭遇过一场大的劫难,原本一米五左右直径的树干只剩下小半边的树干,就象一棵大树只留下了一层树皮一样了,主干已经空了,但依然焕发着生机。一棵树都能如此顽强的生存着,那我们这些人呢?虽然我们经历了种种苍桑磨难,但我们一定要依然追寻生命的方向,到达生命的彼岸。大家纷纷猜测是否当年被一场雷电袭击了还是其它的因缘。也许当年树中真有成精的魔也未必。遐思中,突然听到法师在召集同学们到用大石砌成的佛殿的遗址前。法师们在考究着哪个位置是正殿,哪个位置是当年恭奉佛像的方向。最后法师统一了意见,带领我们丙班的同学,一共二十九人分成四排相向而立两侧。闭上眼,仿佛回到了当年香火鼎盛,氤氲绕绕的明代,一众众信徒对佛礼拜,一个个品德高尚的法师们在此修行布道传经。观想着我们的头顶上众龙天护法正在亦如即往的在护持着这一片佛国净土的遗址,但愿未来世我能重建禅寺,广度有缘人。法师提议大家诵经念咒,发现没有引罄。己师兄把自己水杯送到了法师的手中,感恩佛菩萨的加持,感恩同行的智慧。当贤乙法师用手指轻弹水杯时,那一声声轻脆空灵的声音回响在头顶,如钟似罄敲响,感受到一阵清凉由头顶注入我的身心。在贤乙法师的带领下我们诵了一遍《心经》、《大悲咒》。愿天上身边的诸佛菩萨能感受到我们坚定的道心与期盼。一位师兄笑说,将来修大殿时搬几块石头回去建大殿用,班导法师笑说:“就怕晚上会有护法入梦找你要石头。”大家的心情在笑声中越来越轻松愉快,又拉近了与法师们的业缘,原来法师们也是如此亲切幽默风趣的。

秋游——凤凰岭南线游

寻觅古迹

 

    诵完经咒,我们继续前行,到了黄普院,很快就能看到那座早已闻名与耳的金刚石塔了。今日才有幸一睹庐山真面目,过往的想象都是虚空。来到山门前,见到了景区的介绍文。原来妙觉禅寺是从这里移到下面去的。

    黄普院,由金章宗完颜景创建,始为金章宗狩猎行宫;为京西八大水院之一,故又名圣水院。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赐额妙觉禅寺;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又改称明照洞瑞云庵,俗称“皇姑院”。现院内有残留的石碑,碑上刻有龙、龟等图案。从残留的碑文证实,妙觉禅寺是因“坍塌旧基”从明照洞瑞云庵前迁移出来的。1941年秋,庙舍被日寇焚毁,寺址及银杏树、古碑尚存。

    金刚石塔是极具特色的石上塔,建于明代,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建于高约15米的巨石顶端,高不可攀;塔高约2.5米,为六角七层密檐式砖塔;塔基各角雕饰着一头凶悍环角牛状的饰物。据碑文记载:金刚石塔为妙觉禅寺第一代住持尹奉寿塔。尹奉死后,他的弟子——第二代住持静端和尚遵照遗嘱,将师傅尸骨葬在塔下。

 

秋游——凤凰岭南线游

“快到金刚塔啦!”

 

    看完介绍,我与戊师兄对着宝塔礼拜,感恩祖师大德当年不畏艰辛来到深山建寺修行布道,才能有我们今日秋游的殊胜因缘。在黄普院的旧址石洞内,供奉着一尊象是竹根雕刻的弥勒菩萨的佛像,还阵列着一些供品,里面也有人打扫的痕迹。对菩萨礼拜毕,我四处看了看,当年一个个小小的供奉佛像的小石龛已经空空如野了。接着法师又带领我们在弥勒菩萨像外的石洞内分排而立,接着又诵了一遍经咒,并回向给正法久住,国泰民安。走出佛洞,在众多石头的遗址前,法师说我们今天用斋行堂的地方就选在这里了。用斋前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大家把事先准备好的纸张铺垫在已经枯黄的草地上,围成一个圈,贤乙师负责敲鼓。游戏开始前法师一一对我们开示。贤丙法师提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乐问题。但凡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好的意乐,这样我们才能集到资粮,不会遗漏。“看着这些断垣残壁,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贤丙法师的话久久在我的心头回响。我仿佛感受到了自己与同学们肩上的担子有多沉重,有幸的是我们有师父、有众法师的摄受,在末法时代能听闻正法,跟着师长,我们内心充满了力量。我们如何去升起菩提心,只有对众生的苦身感同受,我们才会升起那颗菩提心,我们才能去利益众生。贤丙法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唯有三世天子福、七世状元才的人才有机会出家。”告知我们大家珍惜难得的暇满人身,珍惜今世出家的因缘。

 

秋游——凤凰岭南线游

在旧址石洞里诵经祝愿

 

    游戏在班导法师的引导下大家渐入佳境。今天你感觉到身边的同学的存在了吗?你有想到利益你身边的人了吗?你有为你身边的人着想了吗?想着法师的话语,我深深体味到寓教于乐,法师的良苦用心。我们这一群人都是为了同一样目标,为了同一个理想,同一个方向来了山上,来自天南地北。但学佛修行的路很漫长,菩萨行如何行?唯有从关怀身边的同行开始。同学们纷纷讲述今天对同行的善行,想到刚才在半山腰时,贤甲师提醒我们接过庚师兄的背包时,心中不免一丝惭愧。当听到贤甲师的提醒,我们几位同学争相过去,最后我有幸接过了背包。背包挺沉重的,里面装了几十张一早由辛师兄与谢师姐还有胡师姐精心准备的煎饼,我看看庚师兄的脸色有些煞白,这几天法会他一定是累坏了。善行介绍完毕,接着又从法师开始一一对自己做了一个一分钟时间内的简短介绍。路师兄的发言给了我最深刻的印象。他很坦诚地讲了自己曾经造过的恶业而深深忏悔。一想到我们几位水库组的同学都进了内院而他还在中斋男寮居住,我与壬师兄一直深深体会他内心的苦楚,希望他能道心坚定,早日与我们一道住在一起,虽然我们现在没有一起住,但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他的坦诚与发心出家的历程,让我感觉到了佛法的阳光。原本一开始还埋怨母亲带上山的他,迅速转变为处处为他人着想,时常忏悔自己曾经的罪过,发心出家去利益众生,这是一个怎样的转变呢?需要多大的力量呢?这一切都是佛陀的力量,佛陀的关怀,感恩于师父与法师们的功德。他说在山上做义工,让他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朴的爱,最真诚的善良与关怀。在修水库的过程中,他曾经腿受重伤,却在伤口刚刚愈合随时都会因用力而再次裂口流血时,毅然回到水库上,因为他知道水库需要他,尤其是每每需要搬动那一块块重逾百斤的大石头时,他总是抢先去承担,而我们其它人只能望石兴叹。

    介绍完毕,法师开示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讲得很精彩。让我们感受到有师法友这样一个和合增上的团队是如此的幸运。不用担心哪一天会掉在了队伍的后面,不用担心自己走偏了方向,因为身边总是会有同行善友的提携。

    时间很快就到了用斋时间,贤乙法师带着大家做供养,可惜我不会唱诵,只能站在队伍中心中默默观想。打开行囊,今天的斋食真是琳琅满目,非常丰富。大家在用斋中体会着佛陀、三宝的功德,同行的关爱。

秋游——凤凰岭南线游

秋日花儿别样艳

 

    用完斋,收拾完场地,我们又整装向上前行了。途经朝阳洞、九女缸,站在九女缸上的山头,突然发现有峭壁中突出的那巨石,特别象一位长者,紧挨旁边的则象一位闭目的幼者。贤甲师说真是相用心生,各人看到的外相都不同,也因我们此时各自己的心所观的缘起也不一般吧。再前行到一处较平坦的巨石前,我们一起合影留恋。这一路可是辛苦了癸与甲师兄,他们不停地为大家服务着,跑前跑后用相机为大家留下历史的印记。希望我们生生世世都能如今生一样有缘在一起,听闻佛法,一起修行,把佛法发扬广大。再往前走,回头看看我们刚才经过的山峰,我说道:“那一团团绿的、黄的、红的,五颜六色的树叶,远远看去就象海底的珊瑚丛一样美丽壮观。”下山的路很快,我们各自与身边的人攀谈着,不知不觉就看到了环抱水库的群山,只是水库被群山给湮没了,我们无法看到。走到通往水库的山道上,已经是下午两点时分了。大家仿佛兴致未尽,趣意正浓。因为一路有同行善友的缘故,虽然走了那么长的路,山势也并不低垂,但我们并没感觉到旅途的劳累。到了即将完工的钟楼后,大家把背包各归其主,有的回大寮,有的回内院休息。

    难得的一次秋游结束了,因为有法师们的同行,因为有同行善友们的相伴,我们一路收获了欢声笑语,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我们感受到了佛法的存在,体会了别样的人生。未来的路还长,愿我们如同今日的出游一样,不因山势的崎岖而退转,不因外在的无常而迷失了我们的本性,时常关怀身边的每一个人,将来终有一日能如观世音菩萨一般,能闻千声千求而现身度千千万万的众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