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法会的发展而成长
——一位接待部副部长的2008法会心得
(10月27日 中)
时光荏苒,岁月的脚步匆匆。清晰地记得自己在春节法会时满怀激情地填写全年义工的报名表、年三十晚上听到师父从远方的灾区现场发来的祝福、接过法师代表师父给我们的红包……
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如今全年的八次已随着九·一九法会总结行的结束而缓缓落下了帷幕。
在法会的承担,使我真切地感受到,善知识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法师在我们的前面引领着我们,同行善友互相搀扶、相互鼓励使我们在任何困难面前,依然能够顺利前行;而在境界中去历事练心,则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门槛,只要跨过去,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发
愿
师父说:“选择人才的标准是信心、愿力、教理、调服烦恼的能力、上中下沟通的能力。”
师父又说:“做事发心很重要!”
正当我对寺院的义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准备发心承担时,正是法会总召集人法师的善巧,让我在春节法会这样一个殊胜的日子里,发下做全年义工的愿;三宝的加持使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师长的教导让我得到了法雨甘露的滋润、同行善友的拉拔使我修学和承担的路上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往前走。
正是这个愿,使我兑现承诺般地参加了全年的八次法会,我也得到了师长更多的加持、摄受、指导、策励!
遇事不忘祈求
周末共修,闲暇时间喜欢和一些与自己相应的同修交流。记得他们告诉我最多的两个字就是“祈求”,开始我也不是很在意,后来遇到一些事需要祈求时,我才意识到我要去“祈求”,但又不晓得如何“祈求”。于是开始请益同修,一位师兄神秘地告诉我:“祈求可是学佛得到的第一桶金啊!”师兄笑着从我身边走了,而我对“祈求”更是产生了无比的好乐!于是接着请益第二位师兄、第三位师兄……
自认为得到比较圆满的答案就开始付诸实践了。六·一九法会结束后,想写一份总结,但思路和素材都有,就是写不出来,我去佛前祈求却头疼。正巧部长发短信让我写总结,我把遇到的情况如实地告诉了部长。很快收到了他的回复:“这样的情况我也遇到过,继续祈求,定会得到佛菩萨的大加持!”虽然当时并不知道发生这样的情况原因究竟在哪里,但我知道这是师兄的经验,肯定没错。于是再次跪在佛前,想到佛菩萨就在我的面前,以一双慈悲眼注视着我,并且时时都在准备帮助我。总结很快写出来了,后来那次总结得到了师长的表扬,我也得到了很大的加持!我第一次尝到“祈求”的甜头!
总结中我提到自己意识到人员的适合与稳定成为组内发展的重要问题,于是我开始寻找最合适的人准备即将到来的七·一五法会,因暑假很快就到了,很多人准备回家不能参加,我才意识到找合适的人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容易。终于在周末的共修班上找到一个,听到我的大概介绍,她觉得很喜欢做这份工作,我也感觉她很适合。但不久后,我又收到她的短信:“因这次学校放假的时间短,需要回趟家,不能参加这次法会,希望下次能参加”。“没关系!愿下次法会我们能一起承担”我虽回答得很轻松,但还有一周多法会就要开始了,一个新人都没找到呢!总不能就我们两个人吧,况且这也不符合法师想让我们“尽快培养一支年轻而又有活力的队伍”的要求啊!怎么办?我再次想到了“祈求”,当我以一颗殷重的心把这件事告诉面前的佛菩萨时,当我把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法会中我所负责的这个组能够规划化运作、能够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时,我感觉内心非常踏实,强烈的信心顿时又重新燃起!一次在网上和我的老搭档张师兄谈到组员的问题时,她很快推荐了一名师兄给我,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她不仅很适合,而且发心很强。那次法会尽管就加了一位新人,但我们每个人用心的承担和默契的配合,赢得了周围人们赞赏的目光!
祈求使我对三宝的信心更强了!从此我开始意识到总结工作的重要,开始注重自己的总结与反省,正如法师教诫我们:善于反省的人,才会有成长!,
在接下来几次法的的承担中,我更加注重祈求与个人付出的紧密结合。使我真切地感受到:祈求所得到的加持真得不可思议!
永远不要放弃自己,永远不要放弃别人。在平凡中能看到神圣要靠祈求,在困境中能走向光明也要靠祈求;祈求诸佛菩萨慈悲摄受、加持护佑;祈求师长贵人教导、提拔、指点迷津;祈求同行善友携手同心、相互提携;祈求自己更加智慧,洞澈一切缘起真相;祈求自己更加慈悲,包容宽恕他人,并努力去利益一切人生;祈求我学会祈求,并能随时随地不忘祈求!
学修与实践紧密结合
记得在共修课上法师教导我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我们学习就是养兵,要好好建立正知见,然后对境时那颗正面、光明的心能提得起来,这就是对你生命最大的饶益。”周末共修,我们一起听闻、思维,一起感受着法雨甘露的滋润,而法会正是增强业缘、历事练心的好平台。在一年仅有的几次以法相会的日子里,也是我们将课上学到的佛法在实际中付诸实践的一个过程,就象我们在学校老师为了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要安排考试一样。
一、修学的路上不仅需要善知识,也需要一群人
不会忘记在周末共修课上,法师常常教导我们的一句话:“先不要急着修学佛法,先安住心,多交些学佛的朋友,把师友缘建立起来。我真正生命的转变就是遇到《广论》这本书,遇到这群人。”
九一九法会总前行前,我接到部长通知,要我代表接待部发言,知道自己讲说能力很差,几番推辞,最终还是未能推脱掉,当我站在佛堂的前面,面对师长、同行,心想放下“我执”,但没有什么实战经验,紧要关头是无论如何也放不下呀,本来临时想了几句台词,到了前面也忘得差不多了,更让我尴尬的是说到一半时给卡那儿了……
一直觉得自己很有自知之明,一般都是乖乖地做听众,很少在公众面前讲话。其实这样的安排又何尝不是师长的良苦用心呢?他们让我再一次真切地认识自己的现行!让我意识到讲说能力急待提高的迫切!前行会结束后,张师兄笑着对我说:“法师说过,如果在一年的法会中讲说能过关的话,也是很大的成长!”刘师兄说:“你就需要多练!”……周围很多的同修都用他们不同的方式来安慰我、鼓励我!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感受着他们对我发自内心的关怀,这当中所表达的是他们对我无比的信心与期待啊!
事后,我请益法师:除了平时的练习外,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讲说能力呢?法师告诉我:“讲话是大学问。针对不同的缘起,以一颗平等心去讲。再有就是动机明确。”一边是师长的谆谆教诲,一边是同行善友的鼓励与期待,我哪里还能再懈怠?
我很幸运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团队中,他们永远都会怀一颗没有任何染着的心去关怀你、拉拔你。当你取得进步时,他们会和你一起欢喜,鼓励你再接再励!而当他们发现你的缺点和不足时,又会小心地帮你正视自己、改掉习气!
二、思维业果的殊胜利益
师父说:真正重要的是种因,眼前现起的都是果,已经没办法改变了,真正要改变的是在因地当中,现在努力种因将来自然感果。
其实在七一五法会之前,组里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人员不合适、不稳定,缺乏带客技巧等。那时找人我主要是通过电话联系,可一旦见到本人,觉得不管从性格还是从语言表达来说都不合适,更不用说善巧了,但一般也临近法会,来不及再招新人。那时想到师父、法师的教授,我就不会再抱怨、烦恼。
记得有一次法会,不知怎么搞的物品怎么都找不到了,喇叭、导游旗一个都不见了,在库房找的喇叭却不能用。当然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去找原因改善,当我的努力结果依然不尽人意时,我往往会想到法师对我们说过的一句话:“所有的不圆满,都是因为自己的不圆满。”
在无限生命中,我们宿生肯定造了许多恶业,肯定是要感果的,那在感果以前,我们有没有经常训练自己的心,令其面对境界时生起善念。如果能如此,就对我们长远的生命非常好!
用心承担才能更好地成长
从春节的华严法会到九一九法华法会,一路走来,我亲历了法会这一年来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从一名普通的义工到组长再到副部长,这当中我开始学着待人着想、关怀他人、历事练心。真切地感受着佛法在实际中的运用美不可言!
在一次法会中,当我带游客浏览寺院时,当我满怀激情地介绍时,偶尔却后听到有对佛法不了解的人的不如理的提问,我感觉有谤法的嫌疑,那时我往往会以沉默应对,心想:真可怜!很惭愧我现在没有能力去帮他,但我一定好好努力,将来才能真正地帮更多的人正确地认识佛教、修学佛法,真正地离苦得乐!
因我把自己存在的师友缘不深等问题写到了六一九法会的总结中,山上的师兄主动找我了解情况,建议我在坚持山上周末共修最好能进入班干的行列,同时邀请我参加山下学佛小组,加深师友缘。我很希求,这两个愿望很快都实现了。七?一五法会结束后,事实证明合适的人员对于组内发展的非常重要。组内招新的任务依然严峻,然而这次却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人,四名中其中两名来自我所在的学佛小组,另两名来自周末的共修班。年轻而又有活力的团队很快建立起来,接下来就是安排组内的培训,将九月份定为组内培训月,培训内容包括:行仪、意乐和现场练习。授权不同的人来分别承担带动大家一起学习。为十一法会的到来做着前行的准备。虽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外地,但培训的工作如约进行……
十一很快就到了,前两天的工作主要由上次在本组承担过的王师兄来带领这个团队。我默默地祈求法会圆满承办,祈求导游组顺缘俱足,新义工在承担的过程中能法喜充满,增强修学佛法和做义工的信心。那两天我虽没能到法会的现场,但每天我都能从非常用心的王师兄那里得到传来的捷报、分享他们喜悦的心情!原来大家都很发心、很主动,现场的气氛很好!……
法会结束时,我们组的两名成员被评为“爱心大使”,我着实为他们而感动着,为所有的人感动着,为他们的付出、为他们的成长……一个比较理想的团队终于建立起来了!
十一法会前,部长曾发短信让我承担接待部的副部长,我婉言谢绝,理由是:自己学《广论》时间不长,认为自己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教理上,而且觉得导游组的工作还没有做好,想把这个组带好后,再考虑其它的工作。在总结行会上,我了解到师长们为了法会实在太累了,经常在法会期间休息的时间很少,甚至整夜不睡觉。那一刻我落泪了,心想:我要尽力去分担一些他们的工作,让师长能多一点休息的时间!法会结束后,部长认真地对我说:“导游组的工作你可以放手了,下次法会你来承担一些部里的工作,有大的承担才能有更大的成长啊!”我使劲地点了点头。
其实我真舍不得这个刚刚建立的小团队,更舍不得我的岗位—那就是法会期间我每天都能给接引很多游客,以导游的形式通过对寺院的介绍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佛教,不信者令信、已信者增长,引导更多的人来到这个师法友和合、增上的团队。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带客人做导游自己对导游词不熟悉再加上紧张,客人们最终不欢而散的情景。然而在这次法会的最后一天,也是我在法会期间最后一次带客,当我用最新修改过的导游词满怀激情地介绍时,客人突然打断我,说:“我能不能录音?……”
然而这一切是我在这一岗位上做了近一年的结果呀!我深深体会到发长远心是何等的重要!
不会忘记自己也曾想到法会的每个组去承担,全年法会最好能体验一轮。因为是一颗强烈好奇心的驱使,想每个岗位都去尝试,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来得及付诸行动,就被部长很快将我从这种无知的想法中拉了回来,我才有了今天取得的进步!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我的亲身经历,我发现:每个岗位的人员相对稳定,一方面有利于整体的运作,同时也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在世间工作在一个岗位上做的出色,个人才能得到发展和提拔,这样一步步走上去,如果你确实优秀,一般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而那些频繁跳槽,因为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几年下来,还是在基层做事,因为每到一个新的岗位都要从头开始。
在法会中承担也是一样,我们的寺院越建越大,来得人越来越多,法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我们所承担的事情也会从小到大,有的部、组也会从无到有。这就不仅需要我们有一个规范化的运作流程,更需要有一个稳固的团队能在每届法会都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然后再去深耕细作。
承担即成长,法会在成长,我们每个人也在成长,这也正是师长所希望看到的啊!当然我们主张人员健康的流动,比如可以通过上下级的沟通,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必要时服从调配。然后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上去。
想起接待部曾搞得一次集体活动,其中盲人和哑巴的游戏至今记忆犹新。组织者将参加的人员分成两个组,哑巴搀扶着盲人爬天梯,组织策划的人引导着我们。我当时扮演的是盲人,把眼遮住后,顿时眼前一片黑暗,不知道前进的方向,不知道脚下的路该怎么走。由此我想到:在六道轮回中我们头出头没,是善知识一次又一次的救拔,也正是善知识才能引领我们走向离苦得乐、究竟解脱,是同行善友的相互拉拔使我们在困难面前才更有信心和勇气!
我们已经上路,我们目标就在前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