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济群法师随谈录(三)

(2008-07-01 00:00:02)
标签:

济群法师

苏南参访

皈依修学

宗教生活

弘法

文化

分类: 僧众弟子
济群法师随谈录(三)
2008年6月15日于江苏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
(6月30日 上)
 
(接前) 

    龙泉寺参访团:“现在法师对于整个……对于人的心哪,包括究竟如何去调整,结合目前的一种因缘,这种大量的问题,在法理上的认识,法师已经非常地清晰了,对它的理解。”

    济群法师:“对。”

    龙泉寺参访团:“自然流露。”

    济群法师:“是啊,这个也是……因为我教学啊,求学啊,你看我是84年毕业的,中国佛学院第一届,也是从这个佛学院出来的,然后一直在佛学院教学,这些现象也看得太多了。你看很多佛学院这些法师们, 老师厌教,学生厌学,很普遍的。法师教得也觉得没劲,学生听得没干劲,学生越没干劲嘛,老师也就越没干劲了。因为我们在92就开始面向社会弘法,弘法的过程中不断地会去关注佛法跟人生到底有什么关系,作这样的一些长时间的思考,然后慢慢地,一个是作现实的思考,当然另外一方面,佛法最关键还要有内证,你对它特性的东西,越来越清楚的时候,那么你对它的这种外在的表现的东西,你就知道它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这个很关键,否则的话因为我们多数人修学就停留在文本上、道理上,永远都是跟自己的内心都是隔了一层的。然后尤其当法师的,出家时间长了,就麻木掉了,一天到晚就是准备着怎么去跟别人说,说得精彩一点,这就很容易产生一种习惯,这其实也是一件蛮悲哀的事情。”

    龙泉寺参访团:“刚才法师提到,落实到目前的话,强调对皈依的修习,对我们自己信仰的对象,也就是佛陀、三宝的这种真切的皈依心,我也是觉得这个……法师认识得太深刻了,因为发现大家这种……那简单的例子来讲,像很多初学的人啊,见了佛像都会问讯,甚至说顶礼;发现很多法师,包括我们自己个人,有时候从佛像前经过的时候,觉得好像没有感觉,感觉不到佛的存在,有时候我在反省说,啊,好像是出现问题了,有时候自己对佛的那种景仰心,每天这种对他的仰望,因为他是我要追求的目标啊,我将来要成为他啊,为什么我对他为什么没感觉呢?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济群法师:“这个就是出家人……每个人好心出家,后来慢慢地就变成追求一种事业、一种过日子,这是两种现象。很多出家人,时间长了,就把出家的生活当成一种过日子,还有一部分出家人,比较有事业心的,它会执著当成一项事业去做,然后做的时间长了,他就会形成一种麻木性的习惯,自己做得自己都没有感觉了。就像社会上的人,在用心上来说,很多跟社会上很用心的人差别不大,内容上他是有一些佛教的言辞,但其实用心是差别不大的。”

    龙泉寺参访团:“就是做事的根本动机上面。”

    济群法师:“就是做事的用心。我说的做事的用心呢,就是指我们更多的是带着一种凡夫的心、贪着的心去做啊,倒也不是说动机多不好,这倒也说不上,是在用的时候用的是贪嗔痴的心在做……”

    龙泉寺参访团:“而不是随顺解脱道和菩萨道的这种发心。”

    济群法师:“因为做着做着就形成一个捆绑关系了。你看许多老和尚,他都做到90岁了,他都不会放假的。当然我们说好听一点嘛,这个老和尚怎么发菩提心,怎么怎么,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他的内心里面形成一种巨大的串习,他放不下,不是说解脱了。其实看错了,是这样子,说好听一点就是这个老菩萨怎么怎么,你要像他学习呀……”

    龙泉寺参访团:“那法师您在弘扬……尤其近几年弘扬‘皈依’,不论在僧团还是在俗众方面,弘扬的过程当中已经收得那些成效,或者大家有没有哪些身心上的变化?”

    济群法师:“皈依这一块呢,当然我们也经过很多方式,现在我们有一本《皈依修学手册》,这个手册你们有没有看过啊?”

    龙泉寺参访团:“有看过,确实内容很精彩。”

    济群法师:“就是帮助大家深化对皈依的认识,你看在我们汉传系统里面有没有这样的一本皈依的书,你们有没有看过其它的,没有吧?”

    龙泉寺参访团:“汉传这方面?”

    济群法师:“对啊。藏传得像我们讲得这样详细的也不多——就是讲皈依。所以这个书近几年印出来之后,在国内除了我们研究所,还有其他一些寺院,还有广化寺好像也印过一批,南普陀啊,好像也在印,这样一种方式,这是一种普及式的,让大家去了解。还有呢,现在我们也有一些道场像苏州啊,厦门啊,贵州啊,好几个道场他们也在做,我们有一套固定的仪轨。当然我会感觉很多信众通过这个皈依的修学,跟我们原来没有强调这一块这个效果是不一样的,像我们这种信心啊,皈依的心啊跟原来都有不同。当然,因为我们现在的这个推广呢,也是随缘在做,还没有形成一个……我觉得这个如果真正在佛教界将来形成一个大规模的推广。我们原来的那个皈依仪轨,最早的时候我们是想到了,你看这个基督教,他们这个教理这么简单,可是他们为什么能够信仰呢?推广的力度那么强大?而且它的信众,信仰的动机、感情会这么深厚啊?这跟他们做礼拜是有关系的,所以做礼拜也就是信众他需要有一种常规的宗教生活。这个常规的宗教生活呢,既不是说他需要听很多道理,也不是说它是他纯粹地念念阿弥陀佛,纯宗教信仰,或者是讲座,这个都不合适,他应该属于一种宗教信仰,宗教性它是在完成一种心灵的依归,另外一方面就是同时又能够听到一些法义,法也不一定听太长,因为太长篇地讲,讲个一个半钟头、两个半钟头,效果还未必好,如果听个半个小时、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它是一个提醒——开导、提醒。我觉得佛教应该有这样一个东西,因为我们很多寺庙,要不然就是呜噜呜噜……念经,念得天昏地暗的,要不呢就是讲,一讲就讲几个小时,这样听得都疲惫不堪,都跑了。所以对普通信众来说,他不需要太多道理,但是也不能没有道理、不讲道理。像他们这个基督教的礼拜他就是这么一个设置。所以我的皈依共修仪轨基本上也是这样一个设置,像他们佛七啊,皈依有前行、正行、结行,每个礼拜有这么一个钟头到寺庙,时间大概有一个钟头,有二十分钟到半个钟头的开示,应该效果还不错,但是,真正要让它影响更多的人,怎么让教界的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认识到这个意义。”

    龙泉寺参访团:“重视和推广。”

    济群法师:“因为我自己做事也比较随缘,反正把这个东西推出来,我们这边也会尽力在做,当然将来我们也可能还会再进一步完善,再进一步加大力度,再把它形成更系统的一些教材,这样有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重要性。因为,其实佛法的大道理太多,可以操作性,能够形成一些比较简明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古德的许多修行的东西,我们要不就是已经失去传承,要不就是现在还做不起来。”

    龙泉寺参访团:“是。法师,师父跟您这种思路非常的相近,也就是说,师父一开始就引导我们建立人生宗旨,要花蛮长时间去进行思维抉择,就是我到底立志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发现说经过这样的思维抉择,包括认识到为什么最终一直要成佛,为什么要做像佛那样的一个人,对这个问题真的从内心当中抉择透彻了,发现以后的这种行为呀,从这个净人开始引导,在往后这种受戒、持戒的过程当中,他的道心、道念就很不一样,我发现这是跟法师您强调的皈依是一样的,法师,跟我们师父是多年的……都认识很多年了。”

    济群法师:“对,对,都是广化寺嘛,广化寺……我是在85年到89年几年在广化寺教学。”

    龙泉寺参访团:“教学有多长时间?”

    济群法师:“我从佛学院毕业时候,我就到福建佛学院,圆老在后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地方,叫小南山,在那里学学戒,我们几个人,有界诠法师……”

    龙泉寺参访团:“演莲法师。”

    济群法师:“然后佛学院上上课。”

    龙泉寺参访团:“法师您对我们师父所做的事情您也是比较了解啊?”

    济群法师:“我平常会看到一些你们的龙泉寺啊,广化寺啊,福慧之旅,这个活动,还有一些教会的活动吧?”

    龙泉寺参访团:“还有个博客,大和尚有个博客。”

    济群法师:“博客谁在负责?你们几个人谁负责呢?”

    龙泉寺参访团:“我们是属于这种一起来做。”

    济群法师:“啊,团队啊?”

    龙泉寺参访团:“对,一起来做,有僧众,有俗众,它是一个集体的博客。”

    济群法师:“集体博客?”

    龙泉寺参访团:“集体的博客。”

    济群法师:“好像今年把这个博客的内容还搞成一本书,是吧?”

    龙泉寺参访团:“是的,是的。现在已陆续出版,现在是第一本,下面还有六本,也是编好,已经送审了。”

    济群法师:“六本啊?”

    龙泉寺参访团:“对,马上就要出版。”

    济群法师:“内容蛮丰富啊。”

    龙泉寺参访团:“这也算是一个佛法跟生活结合后的一个成果吧。大和尚最近这么多年一直是很强调这种像您说的‘佛法一定要跟生命结合’,如果不跟自己的生命——内心相续结合的话,苍白无力。可以说,在龙泉寺的法师,还有包括居士们,我们也是引导方向是这样子的,避免说空谈,我们师父的话就说‘力戒空谈’哪,要务实。”

    济群法师:“蛮好的,做一些道场,做一些弘法的事情,这样扭转教界的风气,所以现在教界呢,总体上还是……弘法还比较薄弱,道场是旅游、经忏佛事……”

    龙泉寺参访团:“是的。”

    济群法师:“社会对佛教越来越好乐了,需求量越来越大,我们整个教界的形象、教界的弘法的力量远远跟不上,供不应求。”

    龙泉寺参访团:“是,是,宗教需求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济群法师:“对啊!你们在北京搞一些活动,接引北京社会的这些民众,是很有意义的啊!”

    龙泉寺参访团:“那很好,法师,今天听了您这么多的开示,我觉得受益非常大,觉得对法师您内心当中这种为人风貌有了一点点的了解,希望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向您学习!”

    济群法师:“这次出来戒律书给他们吧?这一两年把它作为一个推广的重点。”

    龙泉寺参访团:“戒律啊?”

    济群法师:“《行事钞》。《行事钞》作为现代的解读,每一篇都有问题,根据我们现在的教学情况,如何去提问题,去使用。”

    龙泉寺参访团:“非常好!我们一定回去好好学习。好,法师,我们就不多打扰了,法师的时间非常宝贵,以后有因缘的话,请法师去龙泉寺给我们指导。”

    济群法师:“我也希望以后有因缘去北京龙泉寺看看你们,看看能够做些什么。”

    龙泉寺参访团:“法师,那我们今天就请教到这里。”   

    济群法师:“行,行,慢慢走啊!欢迎你们有空再来!”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