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慈善联合体四川行动组前线报道
这里太缺乏这种天真的笑声
——志愿者日记(一)
(5月22日,于绵竹体育场灾民安置点
殷鉴,21岁)

7点多,天已大亮了,营地内也开始变得热闹,我们也忙碌起来。
今天的天空挂着厚厚的一层云,雨就要来了,但依然没有影响到人们的心情,尤其是孩子们。大人们还在排队吃饭,孩子们却没有压力,围着营地一角的两栋钢架平房嬉闹、玩耍。那两栋房子呢,就是他们未来的临时课堂了。而今天就是开课的第一天。
孩子们是渴望上学的,不是家长的强迫,别人的强迫下,怎可能会有这样的激动、这样的喜悦?还没开课,就有一拨又一拨的学龄孩子,涌到了课堂外面,急切的询问开课的时间,若是告诉了他们,那灿烂而天真的笑容就突然的绽放了,若是没有理他们,或是没说清楚,他们就好像被人欺负了一般的委屈,又迟迟不肯离开。直至你告诉他们了上课的时间,他们才蹦跳着,互相玩闹着,飞快的溜了,一边跑还边嚷嚷着我们听不懂的方言。
7点半了,放了集合的广播,不一会儿,1至6年级的几百名学生,鸟儿一般轻快的飞了过来,有的家长不放心,也跟了来,他们也有是出于好奇的,毕竟这里新鲜快乐的事情不多,大家都是熬着过去每一天,这确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广播站前的广场不大,过往的人又多,但都自觉的让出了场地,孩子们也迅速的按年级列成了队。围观的人也多了起来,孩子们很快被围在了中间,却都是洋溢着开心的、灿烂的笑容。
组织并不容易,孩子们能站成队列,却不能保持,很多都在嬉闹,交头接耳着,老师也没了办法。孩子太多了,远远超过了老师的比例。
我们的外教Easy挺身走了出来,“Hello?”只一句,孩子们立时来了兴趣,有的调皮的也“Hi”的回答他。

“Are you
ok?”孩子不明白了,只是笑着。
“Are you
fine?”大点儿的使劲点了点头,围着的人也乐了,但更多的孩子也沸腾了起来,也许他们听不懂说了什么,但这么一位与众不同、又超级可爱的外国人,突然出现在了他们面前,那种好奇的感觉已经胜过了一切了吧。他们更不成队形了,都向前探着脑袋,想更接近些。
“Very good.”
“Very
gooda……”孩子们也用不标准的英语回答他。
“NO,good.”Easy
边大声说边晃动身体,样子滑稽,孩子们笑得肚子也疼了,围观的人也更多起来,都想来认识下这个可爱的外国朋友。摄象机、闪光灯也蜂拥而至……
“你们爱不爱中国?”Easy用还算标准的普通话大声的问着孩子们。孩子们则用标准的普通话,更大声地回答他:“爱!”那声音的震撼,我觉得比地震的震动更剧烈,因为那是一份最单纯、天真的孩子们发出的心声!
又是一番重新的排队组织,孩子们也终于整齐地站成了几个纵排。一位老师在前面引领着大家唱起了国歌。虽然没有国旗,没有音乐,声音不算整齐,但孩子们稚嫩的歌声,让大家都真正感动了,其他的还有什么需要在乎呢?
8点15分,一年级的学生坐在了课堂里,这个虽然太过简陋的房子,却已是全营地最好的建筑了,孩子们格外高兴,这一会儿的时间,他们的笑声已经足可以覆盖整个灾区悲伤的气氛。这是一点不假的,看到的人们,都是这样的体会。
第一节课结束,一年级离开,二年级排着不太整齐的队伍进入了这唯一的一间教室。而我则领着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到了外面坑洼的泥土地上。他们还是兴高采烈的,看不出厌烦,没有任何疲倦,只有兴奋和渴望。我问他们想不想读书?他们很一致地、几乎是尽其所能的大喊道:
“想!!!”我感受到我的耳朵有些震撼了,是物理上的,三十几名一年级学生,那嗓门汇聚一起时的声音实在是太大,我是真正感受到了他们上学的渴望了,那种绝非强迫的自主力量!
我发给了他们《弟子规》,他们能读懂拼音,很开心的、自主的小声读了起来。也有互相“交流”的,总之无论是什么书,只要是书,他们就极其喜欢,我担心他们不愿学经典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之前我确实太担心了,他们会拿着书,却没有半点兴趣。

短短的十几分钟,他们朗朗读书声,吸引了无数的过客,有当地的,有义工,还有记者们,他们都是冲着孩子的笑声来的。因为这里太缺乏这种天真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