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佛教慈善文化节报道(二)
(5月2日)
今天是文化节的第二天,一早各功能组陆续来到活动地点各自就位,有的组再次开会讨论今天的活动流程,有的组抓紧时间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麻辣烫组的8位义工们正忙着在穿串,昨天的他们麻辣烫特别受欢迎,共结缘出1300串还不够,法师今早特意叮咛:今天有皈依法会,人会很多,需要准备2000串。吴师姐虽然觉得任务繁重,但却做的笑容满面,她说:“帮师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平时也没什么可贡献的。况且和师兄师姐们在一起有说有笑,聊聊佛法,挺开心的。”
各组准备就绪后,义工们合掌发愿: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光临文化节的第一批客人要算是儿童之家的孩子们了。如何来对待他们呢?儿童之家的萧师姐说:“来的小孩子都是小菩萨,他们透由各种境界来让我们学习。”
师姐的分享得到大家一致认同。接着从师兄姐们一起带领这些小菩萨们手拉手,围成圈,做游戏,通过游戏的来教《弟子规》,这种活泼的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小菩萨们玩得开心,又能学的进去。
九点钟,现场聚集了很多义工和游客,活动也正式开始了。首先主持人以饱满的热情欢迎到场的有缘人,接着弘德家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开场节目——武术表演《卧虎藏龙》,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大家阵阵掌声。
弘德家园的小姑娘们也表演了优美的舞蹈《宝塔赞》,跳舞的一位小姑娘说很高兴能到文化节来表演,看到这么叔叔阿姨义工很感动,她们用自己休息的时间到这里做饭,让她看到了助人为乐的精神。自己在家园以前学习跟不上,都是靠一些大学生周末或晚上给自己补课,才慢慢跟上的。自己长大也希望能做个能帮助穷苦的人。
宏德家园平时都是孩子们自我管理的,这次参加活动的19名孩子的领队就是位年仅16岁的大孩子,生活的历练使他比同龄的孩子成熟懂事的多。他觉得能参加文化节非常荣幸,平时不太机会接触这样的大场面,在这里看到人人礼让,能学习到与人交往和为人处世的经验。自己带弟弟妹妹们出来表演,也有点紧张,感到责任很重。不过自己能献点爱心感到很光荣,也要把义工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带回去。

家园的郑小姑娘也代表家园所有的孩子上台分享了参加活动的心情:很高兴来参加文化节,在家园我们学习《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弘扬传统美德的经典文化,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育,希望自己能做品德高尚的人,富有爱心的人。在法会的殊胜时刻,祝福各位师父法体安康,法喜充满,也愿大家如莲花出水,不染淤泥,以菩提善愿善行,福度众生,成就人间净土。
在家园负责外联接待和医疗的刘老师认为这次活动对孩子们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文化节也办得很好,无论是爱心人士还是发心居士,都体现了佛陀慈悲的本怀,看到茶棚、平安面、供养罗汉菜的义工这么发心,很感动。作为佛子,大家都在遵循诸恶勿作,众善奉行。让孩子们常接触这样的环境,他们也自然会富有爱心的。
书法表演的时候到了,书法家石老师上台为文化节泼墨挥毫,写下了刚劲有力的“德”“孝”二字。石老师非常谦虚,他说:“来这里献献爱心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喜欢我的字我就非常高兴满意了,书法是中国三大国粹,喜欢书法的人,无论老少,都可以试试学一学。”

来自澳洲的留学生Tom被请上台试写书法,Tom不负众望,写下了“善”字,让大家惊喜不已。原来Tom对书法很感兴趣,去年曾跟一位老师学习过。他认为书法是一门艺术,通过今天的活动他对佛教也有了一些了解,他最喜欢的是佛教的慈善精神,并且能有针对性的解决人痛苦。

欣赏完书法,著名古琴演奏家张子胜先生为大家带来一曲《普庵咒》,琴音韵味悠长,打动人心,传递了古人超凡脱俗,淡泊明志的审美情趣。

小菩萨们要上场了,他们表演的正是一早练习的《弟子规》,虽然他们现在未必能明白《弟子规》的含义,但他们小小的心田只要种下善的种子,机缘成熟的时候就会萌芽。看看李老师对儿童之家评价如何:大部分孩子都很乖,老师们都很发心也很有默契,通过和大家合作自己也学习到别人的长处,有的人很细心,有的照顾大局,有的则是默默配合。从小菩萨身上也学到很多,下午带他们拜佛,他们一般都拜地很虔诚,动作也很规范,对自己触动很大,感受到对身边的一切有情都应当像佛菩萨一样承事、随顺。这次活动还帮助自己思维三宝的功德,法会的承办有很深的意义。
接下来是“爱的丰收”互动环节。林老师语重心长地启发着大家:谁没有过帮助人的念头呢?谁没有帮助人的经历呢?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是慈善家。今天发出去130个硬币,看看撒播出去的爱的种子,收获会如何?得知青海高原门措学校的孩子生活那么艰苦,大家纷纷慷慨解囊,捐出很多五元、十元甚至五十元,百元的纸币。经清点,这一轮的收到的善款为1700元,爱的种子丰收了丰硕的果实。
负责音控的刘师兄也通过话筒向大家一再表示随喜和感谢。他觉得台上、台下的人都让自己学了很多东西,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慈善,让他们用爱心做更多的事。
11:40午餐时间,用餐区排起了几条百人长队,人虽多,但大家都被现场爱的气氛所感染,保持着良好的秩序。
郑师姐的父母都在麻辣烫去做义工,老人家虽然年纪大了,干活却丝毫不输给年轻人。郑伯伯说:“麻辣烫的准备工作很多,哪里需要人自己就到哪里去,在这里做事感觉很好,一是心静,二是安全,在这里不需提防,而且大家都很尊老爱幼,重活都是年轻人抢着做,自己很感动。活动的气氛也很好,大家很和睦团结,和往年比,今年的活动参加的人更多,节目也更丰富。”
妙香素食的师兄姐们非常发心和用心,不仅和大众结缘美味的素食,同时不忘还送上一句“阿弥陀佛”的祝福。杨师姐说:“店里很多员工都信佛,很多人都想来发心,自己能来参加觉得很幸运,是来之不易的机会。这些菜是厨师们早上六点开始做的,做完就送上来,大家都想力所能及的做些事。这里很多人是第一次吃素食,今天让他们了解素食,没准就能改变他们的饮食方式,自己很高兴能和很多人结善缘。
12:40用餐基本结束,平安面的师兄姐方能休息片刻,组长魏师姐自豪的说:“平安面组是最合和的一个组,心与心之间没有任何障碍。法师曾教我要以承侍师父的心来做面,要做师父的手足,这样就不会觉得累了,自己深有体会。今天平安面结缘了750碗以上,每个组员都很发心。”副组长苏师姐也说:“所有义工都非常团结、和合,做事特配合,有默契。这次虽然新义工和年轻人多,但在一起没有年龄的差距,老菩萨都很认真,大家都很感恩有和众生结缘的机会,大家都发心共同承担。”
文化部的于师兄在人群中时时用心,捕捉着感动的镜头。他也分享了自己对今天活动的感受:文化节是实践佛法的机会,只看书可能当时感觉很好,但并不代表能在生活中运用,重要的是怎样让知见和行为相配合。今年文化节内容更丰富,和游客的互动性更强,相信会让更多的人感动。
中医义诊区张文彬大夫一直满面笑容的为病患按摩,每5分钟就接待一位,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仍说自己法喜充满,要以同体大悲的精神来帮助他人离苦。玉振海大夫也为病患认真搭脉,仔细问诊。他的收获是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挺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做善事。
衣服分捡区忙碌起来,20多位志工投入了分捡衣服的工作。茶艺组的师姐们也主动补位,帮忙洗碗。她们觉得到了寺里,就像是回了家一样,哪里有活,自然的就会去做,有能服务别人的机会很难得。
义工和游客们经过一天的忙碌,很疲惫,就让文化节的特别身心互动环节——催眠来解除疲劳吧。催眠是人类保护自己的本能,也是开发潜能的有效方法,人类最大的潜能是真如佛性,催眠师希望能通过帮助大家放松身心来开发智慧。催眠果然很有效,美国学者苏珊在催眠后感觉精神清爽了很多,本来很困,做完催眠居然不困了。

3:50pm,法师和法会召集人带领大家在万缘茶棚作结行。周师兄带领大家唱《惜缘歌》,万缘茶棚就是要和大家结好缘,消恶缘。法师也针对志工们有关观过的疑虑作了开示:观过就是观察毛病,一种是看别人的过失。学佛人要了脱生死,功德要圆满,烦恼要减少,观过则陷入了一个误区,而忘记了学佛的目标和综旨,忘了他来平安面组、来茶棚的目的,如果心心想着成佛度众生,那即使看到别人的过失,就会想着帮助他,现在没有本事帮助他,怎么办?那就要好好学习,增长智慧,希望早点成佛来帮助众生。否则冤家路窄,纠缠不休,给别人造违缘,将来自己做的再好也会被冤枉。常观别人的过,嗔心也会越来越重,要提策自己目标—学佛是干什么的。另一种是看自己的过失,看到过失很懊恼,陷在里面,整天抱怨,自己闷闷不乐,别人看你不高兴也会猜想。这样没有消除自己的烦恼反而更执著,生死的根在烦恼上,烦恼越多业障会越重。看自己的过失是为了改正,看别人的过失要帮助别人,有慈悲心有智慧才能做到。要会转念头,意识到错了,要马上改。
最后法师带领大家法喜充满地回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