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不止歇(下)

(2008-05-03 00:00:51)
标签:

儒佛对话

灵魂与心

文化与信仰

信仰与生活

文化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永不止歇(下)

52日中)

 

    第一批客人刚走,师父就让人将第二拨客人请过来,原来是国际儒联的曹凤泉秘书长和金美华副秘书长及几个企业家朋友来拜访师父。看得出来,他们对佛教很感兴趣,提的问题都是和佛教的教理等有关系:

    曹秘书长:“我问一个问题,就是有关灵魂的问题,灵魂到底存不存在?”

    师父:“佛教不讲灵魂,讲心,所有的佛经,经律论里面都找不到、没有灵魂这两个字;灵魂是固定不变的,心却是不生不死的。心是无形无相的东西,比如信心,它无形无相,但它存在,也可以改变。心里面存在种种的信息,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存在了种种的种子,过去的信息,因为它是无形无相的东西,所以它不生不死。它可以改变,因为他起心动念本身它就有好的念头,也有坏的念头,而灵魂它是永远不变,不会改变。这个只是说对灵魂的意义认识不一样。”

    曹秘书长:“我去看过法门寺的佛指舍利,有人说拿出来这个舍利的话,都会有佛光,真有这样的事情吗?”

    师父:“真有这样的事。有个现象就是佛指舍利每次出访的时候,从大殿出来天上都会出彩虹,每次回来的时候都会出彩虹,有要人来拜访,比如班禅来时都有彩虹,平时都不出,走了又没有了,每次都是这样,这个我是经历过好几次了,每次都是在佛塔的上空,每次都是固定的位置。这个你就很难用自然现象来解释,因为每次都是这样的。用一般世间的道理不好解释,用佛的道理就可以解释。”

    客人甲:“有彩虹,但是刚才秘书长讲的是打开的时候会放光。”

    师父:“当然这是同样一个道理了,肯定是有了。”

    客人甲:“那您有没有看到过?”

    师父:“我没有看到过。”

    客人甲:“您今年有计划去法门寺吗?”“当然有。”“您什么时候去?”“不一定。”“方便的话跟您一起去参拜一下。”“我方便的话万一你不一定方便。”(大家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客人乙:“这个算不算神通?”

    师父:“不是神通,是感应。”

 

永不止歇(下)

 

    客人乙:“什么叫正见?”

    师父:“正见就是哪一个符合成佛的见解,就是你这个见解能够符合让人成佛的正确的见解。”

    客人乙:“我对佛教感兴趣,想学习。”

    师父:“一般的人只是对佛教文化感兴趣,了解了解,陶冶陶冶性情,对健康、工作、生活有帮助。如果一心想要成佛的人那都是大根大器的人,比如儒家讲人人都可以当尧舜,但真正有几个人说我立志要当尧舜,还是很少。真正立志说我要当尧舜,佛家讲要成佛,真正立这样宏愿的人还是很少的。”

    客人乙:“那我们世间的一般人只能是了解一下?”

    师父:“了解当然要了解,但是了解跟真正去干还是两回事。了解是比较容易,是一套理论,怎么样成佛的理论。你如果真正了解了,相信的话,你就会出家当和尚,我要修炼去,是不是?我们真正了解的只是佛学,当然作为社会上各个学科当中的一个学科去了解还是可以的,只是佛学与信仰还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概念。”

    客人甲:“我去过东南亚的国家,佛教信仰完全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师父:“传统以来的教育、文化整个的中心都是在这个寺庙里头,它既是僧侣修道的地方,同时又是文化、教育的一个发源地,大家来接受教育,传播文化,都靠这里。”

    客人甲:“我到缅甸去过,95%的缅甸人都信佛,他很多人会在会在佛寺或者禅修中心去度过一段时间,完全过僧人的生活,就是短期出家了。他们普通人对这个觉得很正常,他说某个人到禅定中心去了,那么他可能三个月,可能半年,可能一年就在那儿,过完全僧人一样的生活。”

    师父:“这个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些差异了,你看现在人们工作、生活的环境竞争都很激烈。南传佛教的这些国家,包括泰国、缅甸、斯里兰卡、老挝、柬埔寨,人们的动作都比较慢,他们认为说我们人不需要那么辛苦去工作,这个就是比较典型的东方文化的一种思想体现。”

 

永不止歇(下)

师父与秘书长

 

    客人甲:“把这种佛教的文化和信仰已经深深地进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你看我们在当地的代理商请了一个总经理是他中小学的同学。一见那个人就很和善,他们俩在一起就说什么呢?就说怎么样禅定。他是做生意的人,这个老板和这个总经理,就说怎么样坐禅。他跟我说他这个总经理禅定比他好,他也会说我现在工作怎么样,生活怎么样,但他第一位的事情不是工作,也不是生活,是禅定,是怎么样修行。就是他的工作是为了修行,他的生活也是围绕着修行。他是一个在家人,不是出家人,但他的工作和生活完全是为了配合他的修行,他所有的中心都是为了他的修行。”

    客人乙:“那他这样的修行是要达到什么样一个目的呢?”

    客人甲:“要解脱,要觉悟啊,他可能需要很多年,很多生去修行,他也接受。他说我这一生就是要努力去学习,去进步。他心态非常平和,挣钱多少没有关系,他的生活非常规矩。”

    师父:“现在我们社会上发生的种种的问题,都是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你看我们现在粮食这么紧张,一方面又有人在浪费,把剩饭剩菜倒掉的又有多少?”

    客人甲:“这些国家的老百姓在那样的生活当中其实并不是很富裕,在那样一个环境下他的追求是特别明确的,他的社会的道德水准明显的特别高,不是法律原因,就是对佛教的信仰。信仰佛教以后有很多戒律需要遵守的,所以比法律的约束力更强,内心里面绝对不会去干这些事情。他们的心境很平和,你看那个军阀去统治他们,很凶恶,他就说那个人不对,但也不去干什么。所有的生意都被那些人垄断了,他们的生活其实并不容易,但是他也并不是我要怎么样,我要怎么样,他就是说:我要挣一点钱,有一点生活,然后我就去修行,没有别的想法。”

    师父:“所以呢,你现在也可以去修行了。”(笑)

    客人乙:“我还有一个问题。命和运,这个命怎么样修才能够转?”

    师父:“这个命运,你要去运,运了命才能够好,命才能够改变。”

    客人乙:“那我们后天有什么修行的方式?”

    师父:“那肯定,修行就是要改变命运,不修行命运就改变不了。”

    客人乙:“那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到呢?”

    师父:“你要经常来拜佛,参加活动,参加修炼了。”

    客人乙:“我自己家里有一个小的佛堂。”

    师父:“那个不容易,家里面毕竟是业余的,你有空的时候才去拜一拜,没有空了就不拜了。在家里面要修行很难,除非说你基础很好的,一般人不容易。你搞几次,一年半载还可以,长期的话根本不可能。很少人能够长期坚持,能长期坚持的就很了不得。”

    客人乙:“我现在只能在开车的时候念念心经,听听大悲咒。”

    师父:“就是啊,不过听总比不听要好,但这个还不够。打比讲你开车开久了就要去保养、加油,人跟汽车同一个道理。你不保养,不检修,人一样会出问题。”

 

永不止歇(下)

 

    随后客人就告辞离开,我们回到房间里面。贤丙法师进来后,师父说:“下午还要去法源寺。”

    贤丙法师:“星云长老整天到处跑,生命力超强。”

    师父随口说:“所以啦……

    贤丙法师立即接腔:“他是大师,我只是个小和尚。”

    师父笑着说:“这个就是因为所以的问题。”

    贤丙法师又突然问:“您常说我们太拘谨是什么意思呢?”

    师父:“就是想不开啦。”

 

    从早到现在没怎么休息过,不过师父心力却非常高,随后又和我们一同去工地转了一圈——这是师父现在最关心的事情之一了,每天只要在寺里,必定会去转一圈。回来后就到了用午斋的时间了,我们去用斋,师父却还有一批客人等着见面呢。我看着这一幕,心里有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升起来:师父这样奔波太累了,真希望我们大家打搅他的机会少一些,让他好好休息休息多好啊!可想到师父如此的悲愿和佛教的现状,又希望我们多一些人能够走近师父,真正了解他的心愿,如此矛盾、复杂的心情一直萦绕在胸怀,久久不能平息。

    这就是一位行者为教法所付出的永不止歇的努力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