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310
  • 关注人气:66,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灵复兴的希望工程

(2008-03-08 00:00:28)
标签:

心灵复兴

希望工程

文化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心灵复兴的希望工程

(3月7日上)

 

    那个孩子又给我来信了。这是个好孩子,家住北京郊区,今年读初三了。家庭极其贫寒,父母均无固定工作。我曾经去过她家,除了她的一摞厚厚的红色奖状,那个家里的色彩只剩下灰色。她每年所需学费只要600元,这对于有一份丰厚收入的我来说,算不了什么,我非常愿意资助这个孩子完成她的学业。

    我与这个孩子“结对”后,她时常给我来信,汇报她的学习和生活。每封信里都会写到她最近的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还有各种竞赛获奖。每封信的最后,也都会写:“阿姨,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希望,将来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我回信告诉她:“你要做一个好孩子,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注意身体,这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但是她每次的汇报仍旧以成绩为主。显然她认为取得好成绩和竞赛得奖是对我最好的报答和回馈。

    我很理解她,但也感到一些无奈。孩子心灵的成长受到忽视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个以分数为导向、以利益为驱动的教育体制让人忧心。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各界善心人士越发关注儿童教育问题,各地也兴建了不少希望小学,在对这一现象感到欢欣赞叹之时,越来越多的忧虑也在心中生起。

    所谓“希望小学”,是因为人们认为只要读书就能带来生活的希望,就能带来改变命运的希望,然而,有多少人实现了这美好的希望呢?

    对于农村孩子的命运改善,似乎这是一条公认的道路。父母乃至全村人含辛茹苦供孩子读书,孩子勤奋刻苦,成绩优异,直到“山窝里飞出金凤凰”,全村人敲锣打鼓送孩子上大学,这时候,“希望”在父母和孩子心中闪亮,幸福的生活似乎招手可及。对于每一个就读希望小学的孩子来说,这几乎算是一个最完美的通向成功的模式。

    然后呢?

    孩子来到大学,怀着美好的希望,也伴随着很可能出现的孤独、自卑、冷眼、歧视等心灵挑战。好不容易闯过来了,毕业,找工作,争取留在城市。

    每当电视上出现毕业生找工作的庞大人潮,脑子里闪过希望小学里孩子们单纯闪亮的眼神,我都感到心一阵紧缩。像我资助的这个孩子,也一门心思认为只要成绩好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真的到了捏着简历到处碰壁的时候,才知道哪有这么简单。

    就算找到了满意的工作,算是十几年寒窗苦读的理想结局了吧,然而,美好生活就此开始了吗?这个结局是否皆大欢喜了呢?我自己就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贫困家庭中奋斗出来,如今在北京有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家庭、房子,可是我并不快乐。我是个好人,可是面对没有灵魂和目标的空虚生活,我常觉得失望和痛苦。

    刚才所说的,还是一条相对理想和顺利的道路,中途掉队的,大有人在。这里面包含着的痛苦、悲剧,太多太多。对孩子和家庭来说,命运并不一定改变得想象中的那样美好。那对于家乡呢?很多贫困山区出来的大学生,都不愿意再回到家乡去,村里依然甚至更加贫困和荒芜。现在,由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很多孩子读到初中、高中毕业也不再继续了,而是选择外出打工。怀着一份憧憬离去,回来时带回的不是落寞,就是在城市里被放大了的对金钱和物欲的追求,农村里传统的善良、质朴等品质却越来越稀薄。

    在这里,我并非想否定希望工程的意义,只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下:我们真正该读什么书?真正的改变命运是什么样?真正美好的生命状态是什么样?全国人民都公认的这条“读书改变命运”的道路,无论对自己、对家乡、对国家,实际带来的益处有多少?人们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加快乐,整个社会大环境却在每况愈下,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生存环境还是精神空间,都越来越糟糕。表面上看物质生活在日益繁华,但是真正的幸福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人们通常认为的“读书改变命运”,潜台词其实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凭改变命运”、“工作改变命运”、“金钱改变命运”……归根到底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像那个孩子给我的信中写到的“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在这样的价值导向下其实是很难实现的。

    曾经读到过一篇《德育古鉴》里的文章,唐朝时有一个叫柳公绰的人,字子宽,家住在京城。柳家是名门望族,很注重家法规矩。每天清晨,子侄们都穿戴得整整齐齐在外室的门口等待向长辈问安。到了傍晚该点蜡烛的时候,他让家中的弟子拿着典籍史书,将重点恭恭敬敬地读一遍,然后为他们讲做官和治家的道理。之后一家人或讨论文章,或共同欣赏优雅的琴乐。夜深了才回去睡觉。子侄们再次等候在门口向长辈问安告辞。日日如此,一直过了20多年。这样的生活状态让我羡慕不已。这不仅仅是诗书礼仪的形式,而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精神坚持和仁义礼智的综合体现。这样的家庭,对其子孙、乡邻乃至国家,都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安宁吧。

    我想,真正幸福充实的生活来自于健康平静的心灵,来自于对因果的敬畏和道德的追求,来自于慈悲利他的身语意和恬淡知足的价值观。

    在滚滚红尘中挣扎的众生不知道自己苦,因为我们被无明所覆。佛菩萨、善知识在这浊世建立教法,便是一场心灵复兴的希望工程。唯有佛法,才能带领我们走向究竟、圆满的生命状态;唯有佛法,才能正确、彻底地改变我们的命运。

    作为一个前资深“愤青”的我,曾有一段时间停止了愤世嫉俗,因为我发现自己的抱怨毫无用处,除了让自己怒发冲冠之外。于是我一度缩回自己那狭小的空间,整日以计算发工资的日子为乐。但是现在我知道自己可以做点什么,在这场伟大的挽救心灵的运动中。个人力量微不足道,但有了善知识、三宝和团队,一切都成为可能。以共业来扭转共业,我们与团体一起所造的每一分业,都将凝聚为巨大的力量,当这力量增长广大,浊世也能变为净土!

    既然是“共业”,就要靠大家一起来!你,我,他,我们每个人都将是力量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心的力量无穷大,让我们跟随师长一道,用这份清净广大的心,为众生和我们自己创造心灵的净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过山车与佛法
后一篇:打开大爱之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