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2月14日)

(2008-02-15 00:00:40)
标签:

戴帽子

物质

文化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2月14日)

成蹊

    “这么暖和的天,你还戴帽子吗?”某甲法师本来很庄严,戴上一顶难看的帽子,很煞风景。

    “哎呀,习惯啦。”他不为所动。

    “人家孔秘书长马上就到了,你这样让他看见也不雅观啊。”我继续劝他。

    “那好吧,等他们车来我就不戴了。”

    我忽起童心,上前一步把他的帽子摘掉了:“呵呵,怎么样?感觉不错吧?”

    “你……”他作势欲抢,没有成功,也就作罢了。接下来,看看头顶的阳光,摸摸脑袋,他又笑着说,“感觉不错嘛。”

    “就是嘛,阳光明媚。对了,听说师父来北京后,从来就不戴帽子的。”我记得前不久师父提起过。

    “不对吧,有一次我好像看见一张照片上,师父戴着帽子。”某甲法师反驳道。

    “那个啊……肯定是有居士刚刚供养他,师父为了给他生福,才暂时戴一戴的。”我煞有介事地说。

    “你怎么知道?”

    “想当然尔,呵呵。”玩笑归玩笑,其实我这话也不是完全没谱。我注意过,师父对于居士供养的东西,总是尽量物尽其用。

    旁边某乙法师这时插话道:“师父说过他不戴帽子的理由,他说一旦戴上就摘不下来了。”

    “哦,是这样啊。”听了这话,我想到了自己的情况,的确像师父说的一样。

    其实作为一个出家人,最好是能够不戴帽子,这在戒律上也有相关的规定。当然,如果因身体不好而需御寒,佛陀对于这方面也有开缘,另外印度的气候也与中国北方大不相同。不过,事实上我也知道,像自己这么年轻,如果一直不戴帽子,也是能够挺过来的,就像师父和其他一些同学一样……

    这时候,北京佛协的孔秘书长一行三人到了,他们今天是专程来拜年的。几位法师迎上前去,互相一阵热情的问候。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2月14日)

   

    在接待室里,宾主一边喝着茶水,一边谈起寺院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应急措施问题。

    孔秘书长:“比如一些大风或者突发事故造成断电,你们怎么办?”

    某丙法师:“我们今年买了柴油发电机,另外也准备了UPS设备,可以应急。”

    孔秘书长:“像这次南方的雪灾呢,造成的损害是始料未及的。灾情涉及到十九个省市自治区,而贵州是最重,据说贵州有一半地区都没有电。南北的大动脉,有段时间也是因为没有电而中断了,因为现在很多是电气机车。”

    某丙法师:“据说这次冻死一些人吧?”

    孔秘书长:“冻死一些人,还有一些失踪的。一个是南方取暖设备不行,另外有些是冰雪把房子给压塌的。你们法师当中也有不少家在南方的吧?”

    某丙法师:“有,一个法师家在湖南郴州,受灾也很严重,电话都打不通。”

    孔秘书长:“是啊,郴州整个电网也都破坏了,手机什么的也使不了。”

    ……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2月14日)

   

    送走孔秘书长等人后,某丙法师又和某乙法师继续谈论着应急用电的问题,作为执事法师,他们考虑的总是比一般人多。

    我则在想:人一旦用上了电,就离不开了。就像冬天戴帽子一样……

    电当然为人类创造了难以衡量的福祉,电灯、电话、电脑、电冰箱、电视、空调、电暖气……,其实已经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电的现代社会。可是,正因为人类对电的依赖,在某些情况下也不得不付出一定的代价。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生活对于外在物质的依赖是越来越多。对于很多地方的人来说,如果没有空调,夏天就没办法过,如果没有暖气,冬天就没办法过,如果没有煤气、冰箱……,全年都没法过!不可否认这些物质带给人们生活上的便利,可因为有了过多的依赖,人们也失去了很多开发自身潜力的机会。

    有个很有趣的例子。以前念书的时候,同宿舍当中南方北方的同学都有。照一般人的想象,应该是北方人更耐寒吧?其实正好相反,每到了冬天,北方的同学总是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而且生怕屋里开窗开门,南方来的则好很多。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北方人家里都有暖气,实际上更习惯于“温暖的冬天”。南方人呢,零上几度的日子,屋里屋外一样冷,把自己锻炼得更抗寒了。

    前一阵听到一个更极端的事情。一位藏地来的出家人拜访师父,他告诉我们,在他的寺院中,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竟然没有暖气。他还说,他们那里的夏天,也就是北京冬天的感觉了。我当时听得很吃惊:这种日子也能过吗?可是,师父则在旁边说:“这样人也能产生‘抗体’……”

    对于修行人来说,依赖物质最明显的影响体现在忆持能力上。这段时间师父跟弟子们随谈,我在旁边负责录音,师父好几次都说:“不要录在机器里,要录在你的心里。”当时我心里嘀咕:师父啊,我哪里有这么好的忆持力?后来再一想,的确,以前古人听法,哪有什么录音设备?都是要靠专心记忆受持的。以前讲经的时候有“复讲”的规矩:一位大法师讲过一座法之后,由他的副手或者其他人再照着讲一遍,往往能八九不离十。另外,看历代的高僧传当中,记忆力很强甚至过目不忘的出家人很多。像唐朝有个一行法师,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一行法师还年幼的时候,他的师父普寂禅师曾经办了一次大法会,请了一位学问很高的儒者卢鸿作序。法会开始前,卢鸿对普寂禅师说:“我写了好几千字,而且很多字都非常生僻。因此请您找一位有才学的人宣读,我还得给他指点一些难字,免得他读错。”普寂禅师叫来了一行法师。他把纸拿过来看了一遍,微微一笑又放在案上,不再管了。卢鸿在旁边不太高兴:小小年纪,怎么如此托大!等到众僧聚在堂中,一行法师气定神闲地开始背诵起来,通篇一字不差!卢鸿呢,呆呆地盯着法师看,叹为观止……

    进入二十一世纪了,物质是越来越丰富,可以靠很多设备帮助记忆,录音、录像、电脑、光盘……,可是,心里记下来的东西却越来越少。想起来,很是让人感到遗憾,也感到惭愧!和古人比,现代人修行成就的要少很多,忆持能力的退步也许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今天这个时代,如何能够把科技对人不利的影响消减到最低,的确是很大的课题。

    其实,还有一点也许更重要:过分依赖物质,人不仅会丧失很多能力,也会找不到内心真正的快乐。当人们越来越依赖外物的时候,也越来越忘记了反求诸己的道理。电影、电视、网络游戏、流行歌曲、美食、高级化妆品、高级住房、汽车、逛商场……当更多的人把幸福快乐的希望建立在这些身外之物时,也有更多的人迷失在物欲的洪流中,忘记了寻求内心宁静、祥和、清净的快乐。

    师父讲过的两段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们应该要追求的是快乐,而不能去追逐欲望。欲望并不能带来和引发快乐。个人一时的欲望虽得到满足,但是会给自己更长远的未来,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痛苦和不幸。”

    “现在社会上生活的节奏,会让人的心越来越往外跑,越来越躁动,不容易宁静。而如果不能宁静下来,人就很难体会出快乐,人的感受其实都是一种躁动的痛苦。”

    如果理解了《大智度论》当中的一段文字,可能更容易领悟师父所说的道理:“欲为炽燃者,若未失时三毒火燃,若其失时无常火燃,二火燃故名为炽燃,都无乐时。欲为秽恶者,诸佛菩萨阿罗汉等诸离欲者皆所秽贱,譬如人见狗食粪贱而悯之:不得好食而噉不净。受欲之人亦复如是,不得内心离欲之乐,而于色欲不净求乐。欲为毁坏者,着五欲因缘故,天王人王诸富贵者,亡国危身无不由之。欲如怨者,失人善利亦如刺客,外如亲善内心怀害,五欲如是,丧失善心夺人慧命。”

    远离尘嚣,来到龙泉寺这块清净的三宝地,很多人都会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安宁之乐,甚至思考问题的时候,头脑也比以前更灵光了。我想这也说明了,如果能够解脱物欲的羁绊,减少对外在的依赖,心灵本身就是快乐的,心性本具的智慧光明更会不断焕发出异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