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月22日)(下)

(2007-12-23 00:00:58)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22日)(下)

成蹊

龙泉寺里

打开电脑,面对着屏幕,我这样祈求:“无论这篇文章最后有没有发,希望我能够依着师长和三宝的福田门造下一份善业,希望我所做的对自他的生命会有帮助。如果这件事情真的有一些价值,希望我不会认为这件事情是‘我’做的。”

接下来,心中现起了今天早上的点点滴滴——

下了早殿,与一位法师谈论了一会儿各自的用功心得。看看离早斋还有点时间,又跑到隔壁某甲法师房间去,他因为工作关系有网卡,我是想上网看看博客。

“哎,昨天的《见闻觉知》已经挂上去了。”他不问自答。昨天出门在外的师父,带的电脑出了故障,结果博客更新受了影响。我和某甲法师都很关心。

“哦?你看里边内容了吗?”我问。

“还没有呢。我正在发一些大邮件,怕影响速度。不过现在应该没问题了。”

于是我们两个一起重新打开师父的博客,果然,最上面的一篇文章是 1220的《见闻觉知》,昨天晚上我看的时候还没有出来呢。从首页显示的摘要来看,是跟随师父去台湾的某乙法师写的。“我写的那部分大概在后面吧。” 我这样想着,连忙打开全文。

前面的内容走马观花过去,最重要的是要找“我”写的。随着鼠标往下拉动,心里却越来越凉:“完了,看来我写的又被Cut掉了。”抱着“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心理,一直把全文看完,甚至愣愣地把评论都扫过了,才终于死心。

还没等我想太多,某甲法师开始安慰我了:“你看,今天某乙法师写得已经这么多了,你的那篇估计是以后再发吧。你写得是当天的事吗?”

“就是当天的事。也可能……师父觉得我写的不合适吧。”

以故作平静的语气说完这句话,又故作平静地走出他的房间。这时候,心里其实已经是五味杂陈。“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吧。我写博客也还不到一个月呢,已经三次了。”我想。

其实,经常关注博客的人应该会看得出来,写《见闻觉知》的不止一个人,“成蹊”只是一个公用的笔名,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大概二十多天以前,刚开始接手写的时候,有篇是因为内容重复没有发,另一篇则不知什么原因被搁置,我也没好意思细问。这二十天以来,师父回来得比较多,主要的内容就围绕师父展开,也没发生过被“退稿”的事了。我还挺高兴:这下子看来师父认可我写的东西了。没想到,师父刚走,我写的文章又石沉大海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搭上衣去过堂。可想而知,这顿饭吃得也是魂不守舍的。我不停地在琢磨着:“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对了,可能是我那篇文章很多地方写得有失片面了吧。里边发了一大通牢骚,感叹国人的道德素质与发达国家比起来很有差距什么的,显得过于偏激。嗯,一定是这个原因了。”我稍微有些释然。

“还不知道昨天写的那篇会不会发哩。万一昨天写的还是不行呢?如果昨天写的还是被拒掉,那么,师父出去这几天我还写不写呢?”我心里又忐忑起来。“要不,干脆这几天就让某乙法师代劳吧。反正我写了也不一定发,他在师父身边,总会有的写。不过……,这样显得太赌气了一点吧?跟小孩子似的。唉,还是不行。”

这样闷闷地洗完钵,离缘念时间还有十几分钟,我有点漫无目的地跑到某丙法师房间坐着,跟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过了一会儿,本月当值的某丁法师进来了。看见我就问:“昨天写的啥呀?”

“唉,没什么,自我反省,把自己骂了一通。”我有点有气无力地回答他,边说边想:“其实能不能发还不一定呢。”

“对了,今天你有什么素材提供吗?”再怎么失落,写博文是我的责任呀。我知道某丁法师缘整体能力很强,就向他索要素材。

“哇,今天的事情可多了!昨天刚把寺里的贺年卡印出来,今天上午居士要帮着装信封。”他什么时候都显得特有精神,我真羡慕啊。

我没说什么,心里嘀咕:“这恐怕也写不了几行字。”

“还有,那个说师父的博客书错字很少的居士,也已经开始帮忙校对新的博客书了。今天他要上山,跟大家一起开会。还有呢,他们出义工手册的好像也要开会。”他的语气还是显得兴致勃勃,好像这些都是非常令人欢喜的事情。

我还是没说什么,心里想:“这些其实都已经写过啦。要不,我采访采访那个‘贤晓’老师?哎,算了,人家那么能写,有什么心得自己就会写了。”我看过那个贤晓老师写的几篇心得,都很不错。

他又发话了:“嗯,还有一件事。昨天晚上我和一些居士讨论道次第,是关于暇满的主题,当时讨论了一个问题。按照经论中说的,我们凡夫过去造了那么多恶业,善心的力量不强,造恶业的时候心力却不小;而且呢,一旦失去人身,又是‘万劫不复’。暇满人身是这么难得,那我们今生凭什么能够得到人身,又能够遇到佛法呢?”

我思索着,听他继续往下说。

“我就跟他们说,‘还是依靠善知识的力量。虽然我们自己那么差,但因为我们是承担善知识的事业,是为三宝付出,就构成很强大的善业。我们过去生是因为师长三宝的救拔,因为依着师长三宝的福田去付出,才感得今世的人身。同样的,今生我们也要依靠着师长三宝的力量,才能够保证下一生不堕落,还能够继续走这条菩提道。’所以像我听说师父很少批评居士,我想到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师父怕把大家吓走;只要大家不走,愿意在这个建立教法的事业当中付出,虽然自己不感觉什么,但却是对自己未来生命最大的保障。”

怪不得他刚才说起来大家的付出,显得那么兴高采烈,好像是多大的喜事似的。原来他是随喜大家因为这样的付出,又在衡量善恶业的天平上,增添了一个重重的善的砝码,又在“师长三宝”保险公司里,投下了一份“未来得到暇满人身”的保单。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2月22日)(下)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2月22日)(下)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2月22日)(下)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2月22日)(下)

 

与他谈完,思绪又回到“博文被拒”这件事来。为什么我会这么执着于“我”的文章没有发呢?仔细想一想,还是因为自己的“成就感”没有得到满足罢了。难道,我就是因为满足“成就感”才做这件事吗?难道,我忘记了是要承担师父建立教法的事业,是要利益众生才做这件事吗?如果为了自己的“成就感”而做,我到底造的什么业呢?如果为了自己的“成就感”,世间就可以有让我满足的事情做了,何必出家呢?如果为了师长的事业,为了利益众生,谁的文章发出来真的那么重要吗?

再仔细反省一下最近这段时间的心,好像明显地随着八风而动了。“嗯,你的文章写得很不错啊!”经常有身边的善友以此鼓励我。“感谢法师的妙笔生花!”网上的评论也会有这样的喝彩。就连师父有时候也夸我:“嗯,这篇写得不错!”虽然当时嘴上谦虚,心里呢?早已经开始沾沾自喜了。

真的是“我”写得不错吗?

其实,看看那些别人说写得“不错”的文章,并不是因为我写得好呀!那是因为师父的开示、随谈内容很精彩,我只不过是比较忠实地把师父的话和当时的场景记录下来罢了。如果没有师父的妙语连珠,凭我自己的这点功夫,怎么可能有人爱看呢?

一位写过博文的法师跟我介绍他的经验:“我写博文最大的收获是对师父生起了信心。我发现,如果记录师父言行的文章,点击率就很高;否则,随便你再怎么能写,都没什么人看。还有,通过整理师父的讲话也发现,师父的话当时听起来可能觉得没什么,可是过后仔细整理却感觉内涵深刻,而且,句句都是佛法的展现!”

大家爱看博文是因为师父功德的感召,同样的,今天上山来共修的居士,无论是诵经还是装信封,无论是做博客书还是讨论《义工手册》,他们为什么愿意这样辛苦地去做?天气这样冷,路这样远,他们何苦来哉?如果没有师父,单单是我们底下这些人支撑这个道场,先别说我们很难支撑得起来,就算能,这些居士还会愿意来、愿意这样做吗?表面上看,师父没有在寺里;师父真的不在寺里吗?

又想起师父与一位法师的对话来——

某法师:“我这样成天做事情,行不行?将来能否成就?”

师父:“可以。”

法师:“那是怎么回事?”

师父:“只要你不认为是你做的就行。”

法师:“不懂。”

师父:“认为是你做的,功德再大也是小,不认为是你自己做的,功德就无限了。你看我,无论是在广化寺还是龙泉寺,我从来不认为事情是我做的,其实也的确是大家做的,我只是在那里关顾而已。你也一样,只要这样就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