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1月28日)(上)
成蹊
今天,上午和下午继续传授比丘戒。师父对我说:“授戒都是一样的,你就不用跟着看了。可以到平兴寺各处看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他们的建筑、学修、历史等,那些传戒的布告也看一看,都是一种学习。”
我巡览平兴寺,看到平兴寺的建筑是在规模小的老殿堂的基础上,另外新建大楼而扩展开来。现在给戒子生活、学习和做法事用的新大楼是现代和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的综合性大楼,与寺院常住系统的生活、学习和法务场所分开,是专门为传戒而建设的;还有依道宣律师《戒坛图经》建造的戒坛——涌泉戒坛,都切实使平兴寺成为弘扬戒律的优秀道场。

(平兴寺老大雄宝殿)

(平兴寺新大楼正面)

(平兴寺新大楼侧面)

(新大楼内戒子专用的斋堂)


(平兴寺的厨房)

(平兴寺的锅炉房)
还看到一些小的地方显示平兴寺对持戒和规矩的重视,能促使和保证如法如律、清净修学,如多处可见“界标”,还有专门挂出的大界和小界图,公用电话亭限制打电话时间,等等。





从平兴寺的宣传册可概要了解平兴寺的学修方向和内容,如《共住规约》(1999年立)说:“一、在党政府的领导下,遵守国家政策法令。二、本寺宗旨是提倡学以四分律为行持之根本,兼学其它经论为指南,修以念佛法门为导归,并以学修并举为纲要。三、均须遵守佛戒及各项规约,若犯根本大戒者不共住。……九、上殿、过堂、诵戒、安居、自恣、出坡劳动(除老、病、弱、残)无故必须随众。诸师有事外出,必须到客堂告假、销假,不得私自不辞而别。违者罚,不服者不共住。……十六、本寺住众,不得以任何律学组织及常住名誉,向外写信索书及财物等,轻者罚,违者不共住。十七、凡不能安贫守道,不予进单,安单三个月后发给单资。”
《学戒堂规约》(1999年立)说:
一、若发心来寺学习者,须具有自学能力,并遵守常住各项规约。
二、本寺非佛学院性质,没有长期授课,在学习期间,仅作某些辅导。
三、在学习期间,须精进用功,解行并进,不得避懒偷安,悠悠度日。
四、为学者一切听从法师执事僧安排,若有违抗,不服者量情处理。
五、无特大事情,不准下山(指三宝事,师长、父母病重、病故或自己重病须治者)。若有事需办,可在每年结夏安居前十天或安居后二十天,在此期间可下山料理。
六、在本寺学习期间,不设寒暑假,每半月放香一次,出坡一次。
七、学习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初级班,约一年)
律:背诵《四分》、《梵网》戒本,学习《沙弥律仪要略集注》、《四分僧戒本》、《戒相表记》,《菩萨戒本》、《随机羯磨》、部分(各部律分)。
经:《佛遗教三经》、《法灭尽经》。
论:《佛学基础》、《净心诫观法》、《劝发菩提心文》。
第二阶段:(中级班,约一年)
律:《戒律学纲要》、《重治毗尼事义集要》、《四分律藏》。
经:《金刚经》、《普贤行愿品》、《阿弥陀经要解》。
论:《百法》、《八识规矩颂》、《大乘起信论》。
第三阶段:(进修班,约三年)
律:《南山三大部》、《四分律比丘尼钞》、《四分比丘尼戒本注解》、《五分》、《十诵》、《一切有部》等律。
经:《维摩诘经》、《无量寿经》、《法华经》。
论:《唯识三十论》、《十二门论》、《中观论》、《天台学》。




在戒子休息时间与戒子交流,也是了解和学习的好途径。
我问几位戒子:“你们在这里感觉有什么特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
戒子甲:“平兴寺清净。卫生也做得好。来的人心会静。刚来这里不久,进行结界,结界后大家很自觉,可见加持力大。法师很慈悲,不打香板,而是说法教导大家。这道场建得非常好,界诠法师还谦虚说:‘道场建得不好,让大家受苦了!’界诠法师为下面的人考虑多。”
戒子乙:“觉得这是传戒道场,很殊胜。带队的法师慈悲,让我们吃住好,又有正确的引导方式,帮我们趣入得戒的正果。这是律宗道场,法师精通戒律,很如法。”
戒子丙:“这里比较清净,加持力比较强。我有个同学在佛学院不爱学习,来这里也有自觉感,就想看书,一到寮房自己就会拿起书来看。这里跟古时的丛林比较相近,几个人站在一起闲聊的现象少。”
戒子甲:“大家自觉,比较收敛。”
戒子乙:“比较和合。”
戒子甲:“而且心态积极。”
戒子乙:“自觉的气氛感染大家。”
戒子丙(比丘增戒):“这里诵戒很殊胜,每半月,比丘戒和菩萨戒都诵,还要净手、说欲、受筹、散花,内容很多。如法的原因:界诠大和尚作为师长能言能行,能服众。他自己出坡劳动,上殿、过堂。”
戒子甲:“执事们很发心。本通法师虽然很忙,但坚持天天上殿。有活干的时候,都是执事法师走前面。有位净人说:‘以前干活想偷懒,见界诠法师、当家师出来,我也不好意思偷懒。’这边卫生做得好,大寮每天冲洗两次,大殿的瓷砖可当镜子。这里的建筑实用,又不失庄严。大殿是多功能的。楼梯、过道比较多,很方便,不会堵塞。”
戒子乙:“刚来这里就检查,收手机、MP3机。”
戒子丙:“都要考试,考法器、唱诵、佛法基本知识。”
戒子甲:“这里管理很好,戒子有三个干部,每个寮房还有寮长。有人供养律典。法师说:‘如法行持,龙天护法赶来护持。’从受戒开始,只采购两次。居士从四面八方赶来护持。”
我问:“这里常住有多少出家人?多少净人?”
戒子丁:“出家人两百多位,净人十几位。”
戒子甲:“他们的工程建设与龙泉寺相似,包工不包料。他(戒子丁)在这里管电路。”
戒子戊(比丘增戒):“这里注重羯磨,诵戒如法。受戒删除以前一些偏重大量拜忏的做法,加入得戒教育的课程。有摄受力。他们对教育重视,与广化寺类似。传戒期间,对沙弥等常住人员的课程不中断。另外,界诠法师抽空给居士开示,劝勉去护持。他尽量戒律做,尽量逐步完善。在这个时代能这样做,很难,要有大智慧。法师发心大,修这栋新大楼,完全为传戒,目前是国内少有的。平时这里还有‘佛七’,对居士;还打‘禅七’,对出家众。很重视对居士的引导。这次戒子没特殊状况,这跟法师的发心有关。吃住条件简直太好,课程安排也很好。界诠法师处处为下面人着想。讲菩萨戒的时候提前到法座上坐着,说不用去请,节约大家时间。我感觉这真正是佛菩萨的事业和发心。”
平兴寺有现在的良好面貌,是怎样的发展历程呢?在客堂外东北角有一块《平兴寺碑记》,记载了平兴寺的历史,内容如下:
“闽东分野,毗连海滨,福鼎之南,地接秦屿,屿之西有太姥山者,浮海之余脉也。四山环立,溪涧纵横,松竹茂密,岩壑幽逐,峰峦起伏,樵路难通。常萦白云之心,朝夕烟霞散彩太姥山麓。地出平岗,原有隐逸之士草栖木食,虽废弃有年,而旧址犹存。于一九六六年九月,值文革之始,经县统战部组织全县僧众,由青藏法师为首,创办僧伽农场,刀耕火种开荒种植茶林,命名为坪岗佛教徒茶场。至一九七七年乃礼请世行法师锡移于此,住持清净伽蓝,改建本山道场,几经风雨,率众亲负砖瓦木石。飞阁流丹殿宇出重岩之表,暮鼓晨钟唤醒痴人之梦。平地而起,兴作道场,故名曰‘平兴寺’。至一九九零年,已竭尽老人之力,由大殿而僧寮布局严紧蔚然可观,翠竹千竿红尘不到,松云比七重行树;碧池畜八德之水。自一九九一年,由界诠法师兴办普隐学堂,学子闻风不远千里而来,四海誉为小丛林。其后诸贤喜研律学,诸般行持皆准律制,严然南山风范再现于今日,尔后龙象可期,僧才辈出,当不愧为东海之明珠矣!是为记。沙门白光撰。佛历二五四二年秋。”

(涌泉戒坛和石碑)
中午,师父说:“到这里人比较清醒,不会那么昏沉。三宝功德大,他们住在深山里,把这样的大庙建起来,不容易。有师、有法、有衣食,就兴盛,能聚众几百人也不简单。这里庙大、人多,像个大家庭,事情杂,要靠发心来做。发心才能度众生,事在人为!”

(峰峦烟霞中的太姥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