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俗众弟子)成长日记——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2007-09-20 00:00:03)
标签:

教育杂谈

心灵成长日记

分类: 俗众弟子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贤钰            

 

    小时候很喜欢听一盘讲故事的磁带,其中一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这个故事讲的内容是这样的:由于孔融触犯了当朝者曹操,官兵去孔融家里逮捕他。这时孔融家里一片恐怖,他的家人都很害怕。孔融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却在一边玩耍,没有一点愁容。孔融对官兵说:“恳请我来承担所有的罪过,保全我的两个孩子。”而孩子却缓慢地走上前,告诉父亲说:“父亲,您有见过倾覆的鸟巢下还有完好的鸟卵吗?”原来,他的孩子早已经预知必被株连。最后,官兵把两个孩子也逮捕走了。

  原本这个故事早已被我遗忘,这几日忽然想起,在心中回荡不停。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我自己怎么成长?如果与周围的人割裂开,与这个社会割裂开,这本来就是幻想。

  俗话说:“三岁看老”,从很小孩子的言行习惯中就能够看见他未来的发展。试看在教育中,对人影响最为重要的阶段都是幼年时期、青少年时期,而那些时期的我是缺少判断能力的,完全都是随环境的影响。所以家人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乃至于进入他的潜意识,很大地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发展。而一个家庭是什么样的观念、习惯又是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的,互相通透的。

  在青少年时期,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现在社会的互相沟通交融的越来越多,我们将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完全都是由社会渗透形成。

  因此我如何寄望在一个道德日益下滑的社会中,自己的道德品质日渐增长?如何想象在感恩缺失的教育体制下培养的我,拥有如古人般的孝心?或许通过自身的努力,我是可以在相对程度下达到良好,但是也是千难万难而不及古人之一了。

  比如,有人说,我们这个社会缺少恭敬,对天地不恭,对亲师不敬,对朋友不忠。于是,我们开始看许多古人的行谊,在感慨一番之后,自己仍旧无法真正长久地饯行;我们可以学习很多礼仪,眼怎么看,手怎么放,可是心灵不但没有被培养出恭敬,反而徒增许多烦恼和束缚。说实在话,也不是我们不想恭敬,不原意效仿古人。问题在于,从小我们就没有这样的教育,根本就不会。

  这种教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教育,告知教育,而是真正师生之间心灵传递、生命感染的教育。可以去观察现在多少老师真正知道何为恭敬呢?如果老师内心都没有,学生又如何通过书本的朗诵而得到恭敬的教育呢?但是这里倒不是指责老师,因为老师也是受社会影响的成员之一,无法要求老师成为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一个团体。

 

  期望自我提升的志士仁人,现在要忙碌的不仅是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学习,而要看见我们生存的大环境。我们一起考虑如何改善它,如何为之努力,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到他人,帮助到自己——自己的成长才能逐渐真实,他人的成长才能逐渐可能。现在或许很忙,但是如果这一切都有意义,忙一点又何妨?

  当巢穴已经在风雨中岌岌可危,欲堕欲坠,在巢里的幼卵还在梦想自己被孵出后的翱翔,岂不可笑?

                                            2007年9月1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