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8月11日)

(2007-08-11 23:26:38)
标签:

学习公社

传印法师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811日)

成蹊

由于我们几个同学好乐学习戒律的关系,今天去法源寺亲近传老,依此因缘,有了认识传老功德的机会!

    出发前,或许师父知道我们对传老不了解,就教诫说:“传印法师对戒律非常有研究,在中国佛学院,年轻一辈的法师很尊敬他”。

    我问师父:“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学习的?”

    师父说:“信心、道心、佛学、古文,传印法师各个方面都很了不起”。

    “噢。”

    昨晚很晚的时候,师父又对我说:“传印法师是大陆汉传佛教里头对戒律比较有研究的大德”。

    “噢?”

    虽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我相信师父是不会随便说的。或许基于这样的善业力量及师父的加持,今天上午我们五人一起前往法源寺去请益,使得我们有因缘亲自了解、感受到传老鲜为人知的一些经历和功德。

    近九点半,我们到了法源寺内,传老的侍者到斋堂门口的走道来给我们引路,虽然我多少已领略过佛协、佛学院僧众住宿的简陋,但潜意识里还是以为,传老是中国佛学院的副院长,而且已是81岁高龄的长老,应该至少会有个赶得上社会市民的小客厅和卧室,到达传老门口,简单的老式木门、小房子才让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可笑。侍者走到门口轻敲了几下道:“老法师,客人到了。”我很意外他对我们这么尊重,而且尊重得让我感到汗颜。门开了,传老走出来招呼我们进屋去坐,又让我感动不已,感动于他的德行:我们都是后生晚辈,而且是前来向他求学的,81岁高龄的老人,举步维艰,却不辞劳苦起座迎接我们。客厅就是一个小佛堂,传老见我们穿袍搭衣持具而来,很慈悲的随顺我们,让出空间给我们礼拜,但当我们说了“顶礼老法师三拜”而往下拜的时候,又谦虚和蔼地说:“一拜一拜,问讯。”招呼我们把衣袍抽掉,又请侍者给我们倒茶,师父让我们带了些茶叶、有机饼果和《感悟人生》精装光盘,藉此赶紧供养传老,并转达师父对他老人家的问候,传老很乐意接受我们的供养。传老满怀希望地说:“佛教现在要靠你们年轻的人了”。

    我们都是些愣头青,整天只想着自己的事情,赶紧回答传老说:“我们年纪都还很小,而且刚出家没几年,还非常需要您们长老前辈教授引导”。

    传老问道:“我看你们年纪也不是很小,你们多大了?”

    “基本都是三十,有的二十多岁。”一位法师回答说。

    老法师说:“也不小了。三十而立,论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又说:“你看古代很多高僧大德,三十来岁时已经能为佛教做很多事情了。”老法师对我们报予殷切的期望,但我们自知自己现在这副样子,根本不敢承诺什么,只有一再祈请摄受教导。想起传老的简历上说,传老1954年亲近虚云老和尚担任侍者,当时只有27岁,并且成为沩仰宗的第九代传人,于是启问传老是如何研究戒律的,传老说:“大家都说要培养合格僧才,但什么是合格僧才?要培养爱国爱教、具有较高学识和较高佛学造诣的僧才,就我们佛法来讲,合格僧才很少,要像玄奘大师那样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合格僧才,因此文革前,我们佛学院在悯忠台后面塑的是玄奘大师像,像两边是玄奘大师的译著和多种佛法书籍。我们出家人都受了比丘戒,不知道250条戒,不行啊,所以十多年前佛学院就把这个事跟我说,因此我决定要讲戒。最初找了几本教材,但讲的都不是很详细, 后来我翻出道宣律祖的《四分律含注戒本疏》,一边讲课一边学, 记了些学习笔记,当时也没想着要出书(即《四分戒本述义》),书是后来才出的。”说起来像世间普通人一样,丝毫看不出他的不凡功德。我们很是希望了解他老人家是如何学修的,却不善于启白,而传老并不责怪我们语言的拙劣,将他早年亲近虚云老和尚的一段因缘很慈悲地向我们娓娓道来:

    “五十年代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虚老任名誉会长,因年事已高,不便参加过多的外事活动,虚老便离开北京,经上海、武汉等地辗转来到云居山(江西)。山上原有寺院,1939年被炸平,虚老一生建庙,看到此情景,便发心恢复寺院,在1953年秋入住之后,1954年春就动工恢复。我是1954年夏去云居山的,最初人不多,但渐渐越来越多,后来我们向虚老申请传戒,我是沙弥头。当时果一法师任当家,我做助手。那时候我一个月要下山两次去买米,买了之后还要叫大家带上扁担、袋子下山来挑。当时往山上挑米非常辛苦,因为山路早已坏掉了,天热蚊子多,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路,路边的草很高,枝叶划到身上非常疼,佛经上讲刀兵劫的时候,草的叶子都像刀一样,真是一点不假啊!每月初一、十五常住放香,可我们新戒却跑不了,还要磨豆腐,挑豆子、挑面。那时候年青,有精力,有心情,做这些事也不累。那时候虚老讲的开示大都是我记录的,虚老讲开示时会引一些经典,讲完之后我马上就去查原典,这就逼着我看很多书,等记完之后再给老和尚看,修改以后再去出书。老和尚讲湖南话,最初十句中我听不懂二三句,经过努力后,慢慢就能听懂了。老和尚讲的时候一句话只能记一两个字,讲完以后不能睡觉,趁还记得,马上快速整理,有时候到半夜。后来虚老的侍者上佛学院去了,常住的执事们开会提议我做侍者。我听到消息后非常害怕,因为自己刚出家,又没有才学,虚老是一代高僧,我不敢挑这个担子,就向方丈辞谢,不同意,找首座,不同意,最后当家师逼着我限期把行李搬到侍者房间去,否则就牵单,我就这样,不得已做了侍者。”

    “后来老和尚于1959年示寂,1960年我去佛学院学习,1965年毕业,文革初下放到云居山垦殖场种菜,一诚长老任生产队队长。有一次我在挑土时,被泥土塌方压住,整个人给埋了起来,一诚长老叫人赶快救我,不要用镐,要用手来挖,以免伤到我。我一直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也没有感觉到呼吸困难,精神的力量确实是不可思议!当时的情况,一般人认为都是会死的,我那年39岁。在我八九岁的时候,我家乡的人帮我算命,说我39岁会死,果然39岁出了这件事。”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8月11日)

   

    对比自己在僧团的学习经历,长老的生命故事给了我不少的触动与启发。比如,长老早年在云居山真如寺参加寺院建设,吃过很多苦,但是长老从不怕吃苦,内心非常勇悍,非常有力量。师父带我们也是这样,注重实践,历事练心,挖水库,办法会,寺院建设等等,通过种种境界的历练让我们的心越来越有力量。我的认识是,内心是否有力量是检验修行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还有,长老记录虚云老和尚的开示,当天就要整理出来,有时熬到半夜,还要查阅很多原典。相比之下觉得很惭愧,师父每天都给弟子们讲很多随机开示,都是针对现实问题讲的,但是自己很多只是听一听,没有来得及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势必会淡忘,这对于自己的受用而言是一大损失,对于师父言教的收集整理工作也是一大损失。我反省原因,一个是对法不够希求,不够珍重,再一个是对于师父言教的整理汇集工作对于今后的意义认识得还不够,缺乏更长远的时空格局。长老的行谊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努力的目标。

    长老39岁时的“寿难”,让我再次深刻的认识到生命无限、业果真实不虚,以及命自我立的道理。倘若长老今生不学佛,世寿就只有39岁,但由于长老出家修道的缘故,不仅度过了“寿难”,而且年已八旬仍耕耘不缀,培育僧才,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增上生,不仅下一生比这一生好,今生就会越来越好!这就是学佛、出家、修行的真实功德!

    不知不觉地,将近两个小时已经过去了,传老说:“《匛益大师全集》《莲池大师全集》《憨山大师全集》《憨山大师梦游集》《灵峰宗论》这些书可以多印行,《印光大师文钞》也应该多提倡。”又说:“你们要不要什么书?”我们不知道要什么,但善知识愿意给我们书,机会却绝不能错过,赶快说要老法师著作的《四分戒本述义》,藉此因缘跟传老进了书房,传老拿了两期《净土》杂志问我们要不要?“要,老法师,您觉得什么对我们有帮助,我们都要”。看到桌子上传老亲笔书写的字,有法师忍不住也向传老索了几幅。我当时弄不明白传老为什么会跟我们讲印书、送我们《净土》杂志。这些以及前面他所讲的,看似与我们问的问题不相干,只是以朴实而又细致的语言向我们娓娓讲述他的生命故事。现在想来,却突然有个感悟:传老很少提到戒律二字,却用他一生的行持以及当下的行持讲述他对戒律的学习、弘传。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8月11日)

   

    侍者法师带我们吃过饭,出来时我赶紧向他道谢,希望以后我们向传老请益时,请他多多帮忙,他很愉快地答应了。我这才了解到,他叫性然法师,四十多岁,跟随传老十来年了。他跟我讲了两个故事:“早年,我想去太姥山平兴寺跟界诠法师学戒。”“老法师对律藏很通达,其他的著作文章,引文出于哪里,老法师不用翻律藏,就能告述你,甚至哪卷哪页他都能告诉你,老法师对戒律是很透彻的!”现在81岁了,还能记得这么多?律藏可是有60卷之多的,我问性然法师:“现在还能这样?”他说:“你试一次就知道了”。他的语言不多,却使我想起师父昨晚说的:“传印法师是我们大陆汉传佛教里头对戒律比较有研究的大德。”师父非妄说也。想起以前的邪见、愚痴和罪业,我深深地忏悔,祈愿诸善知识慈悲不舍、加持摄受于我。

    能有机会认识到自己的罪业,并有机会忏悔,都是因为师父的一番苦心,师父,弟子感恩您,正如前些天您开示的那样:“只有以善知识这样一个强大的具力业门作为所缘境,才比较能够对治问题,学法修行,发菩提心。不这样子,很难修行成功。”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8月11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8月1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