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寺院报道 |
7月28日凌晨,一场豪雨挟着闪电与雷声,倾洒而下,为凤凰岭扫去了连日来的闷热,天气顿时凉爽了许多。山脚下,千年古刹龙泉寺经过这自然的“洒净”,银杏凝碧,柏枝滴露,显得格外清新庄严。
恰逢六月十五,又是周末,龙泉寺一早就迎来了大批游人和信众。法会法务部、接待部、事务部的义工各就各位,紧张有序的忙碌开来,有的热情回答对佛法有兴趣的游人的问题,有的安排接待前来报到的义工,有的忙着登记各项善款。仁爱基金会的同仁们更是忙碌,接收着源源而来的衣服捐赠……
分拣衣服的义工
上午七时,五位法师开始上四圣供、观音供。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法师们威仪具足,仪式端严,悠扬的梵唱中传达着对佛菩萨的无尽感恩,散发出清净的摄受力,引发了旁观者的恭敬心,许多游人、信众为此而驻足,有的还双手合十,随着法师们一起唱诵。一位个子不高的小男孩在一群大人中格外引人注目,他双手合十,表情十分虔诚认真,经了解,这位小朋友叫刘丙午,今年他11岁,妈妈学佛,做早晚课,他在一旁也耳濡目染,喜欢学佛。这次他跟着妈妈一行四人几天前就从张家口赶过来了,参加法会活动。
上午八时,数百名信众齐聚德尘居佛堂,在法师的带领下,一起诵念《妙法莲花经》,充满韵律的诵经声在凤凰岭上空回旋,为期五天的“观世音菩萨成道日法华法会”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
《法华经》号称“经中之王”但到底好在哪里,却很少有人能够明白。诵经前,法师首先对《法华经》的重点作了简洁明了的开示。法师问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放弃休息时间来寺院诵经、当义工?有没有反复思考为什么要学佛?有没有想过学佛前自己的生命状态和学佛后的改变?他开示说,世间大多数人,会被眼前的目标推动,或者受周围人影响,以为达到了某个目标就快乐、幸福了,可仔细想一想,是不是真的就很快乐呢?结果发现,实际上追求的过程中无比艰辛,但短暂的荣耀感、满足感之后,很快更多不如意的地方就暴露出来了。而那些真实的不如意的一面暴露后,就会有烦恼。佛陀看到众生追求五欲的快乐,如同母亲看到孩子食用毒药一般,而这毒药却包裹在糖果中,没有智慧根本尝不出来。在大智大悲的佛看来,众生因为颠倒而痛苦,佛法正是可以帮助众生从无明中脱苦的良药。
《妙法莲华经》是经中之王,诵读《妙法莲华经》的功德非常殊胜,历代高僧大德因为诵读《妙法莲华经》获得感应道交的故事比比皆是。法师要求大家以恭敬心、随喜心去诵读,必然会有无比巨大的收获。
在诵读完第一卷后,法师又作了开示。
序品中描述,佛讲法时,有很多很多弟子、菩萨在法华法会上。法师说,大乘经典不同于小乘经典,一定有这个特点,一定是一群人一起。所以,善知识们告诉我们,走大乘道,未结法缘先结人缘,一群人成办大乘事业,让更多的人走大乘道,当正法的果相呈现时,才能真正获益。
第一卷中,弥勒菩萨有疑问,去问文殊师利菩萨,后者去问佛,佛讲了弥勒菩萨在因地中的故事,弥勒菩萨曾经有一世是求名菩萨,后来,在老师善巧方便摄受下,生生增上,成为化度众生的弥勒菩萨,是未成佛的佛。法师让大家反省,在学佛求佛过程中,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师长的指导?他相信佛陀所说,依着佛法,在佛道因地中种下善根因缘,每一个众生皆可成佛。“方便品”中,因为众生有各种各样的因缘,所以,佛也以种种方便来化度众生。《妙法莲华经》一佛乘是中心,三乘说法是方便,佛的身语意功德、悲智功德全在方便中得以体现。
大众在诵完《妙法莲华经》第一卷后,共作吉祥普佛,忏悔累劫今生所犯的罪障,并祈求诸佛菩萨加被护持免难消灾障。
下午,大家继续在法师的引领下诵念《妙法莲华经》第二卷、第三卷。第二卷是“譬喻品”和“信解品”,三界火宅和穷子的譬喻就出自这卷。第一卷中“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在第二卷中,舍利弗认为“云何如来而以小乘法而见得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法师说,佛法讲业果,我们能否从内心深处承许自己今天面对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的业果,是自己的业感得的。业,其实就是自己的起心动念,我们应在每个起心动念上依佛法抉择。但通常情况下,众生的习性太强,很难扭转,造业方向常常是错的。法师提醒大家在承担佛法事业的过程中也要时时提醒自己,凡夫智慧不够,又没有平常心,怨天尤人,其实都是在造不好的业。《妙法莲华经》的精华是一佛乘,这一精要法义不是一般根性的人可以理解,经中说:“若见有人,舍恶知识,亲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为说”承接第一卷,法师再次强调,学习佛法,需要善知识,道次第修学中“依师”的种种胜利要串习常常思维串习。第一步先要做到听话,依善知识的教诫去实践。
四时许,大家在法喜中结束了一天的诵经。但是,那优美起伏的诵经声似乎还在山梁间回响,在每个人的心头盘旋……一句一偈,敲打着沉睡的心灵,接续着曾经的善根、启动着未来的觉悟,这是师长最慈悲的呵护啊,这是佛菩萨最不舍的召唤,请归来,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