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应故事 |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6月19日)
成蹊
直到午斋时,看见钵里多了一个粽子,我才意识到今天是端午节。
细心解开捆住粽子的白线,缓缓拉开粽叶,白色糯米露了出来,这让我想起第一次吃粽子的情形。
我是母亲带大的。小时候,家境穷寒,吃不上什么好东西。我们每餐吃五分钱的菜,为了让我多吃菜,母亲常常光吃饭。有一年端午节,两个村举行龙舟大赛,母亲也抱我上大堤去看比赛。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两边的大堤上人山人海,河中间泊着几条赛船,上面的赛手穿着鲜艳,排列整齐,敲锣打鼓,好不热闹。周围很多人在吃粽子,以前我不认识粽子,见那奇怪的形状很好看,就哭着要吃,母亲很为难,有很心疼我,只好对我说:回去就给你买。
第二天,饭桌上果然出现了两个粽子,热气腾腾,我喜出望外地看着母亲,母亲说是专门给我买的。我高兴极了,狼吞虎咽地将粽子吃完了,摸摸嘴,傻傻地笑着。饭桌另一边,母亲正用一种欢喜、满足的目光“欣赏”着我的吃相。
后来我才知道,那两个粽子,是母亲变卖她最心爱的耳环换来钱买的。粽子吃过了也就没有了,但它背后那种母亲的用心我却一直不能忘怀。
上午11:00,全国青联委员、河北省政协委员陈忱先生一行四人来拜访师父。他们说一踏进龙泉寺,就被这种清幽、宁静的气氛所吸引了,龙泉寺真的是很有灵气。师父和他们交谈中,其中一位客人讲了他朋友的感应故事。
那位朋友50多岁了,半年多以前检查出是肺癌晚期,在海军医院住院。这位病人以前是钢琴老师,后来当了律师,还开了一个律师事务所。他素来对各宗教都有好感,认为所有的宗教都是劝人向善,但他感觉佛教的行善更深入、更彻底,所以内心深处对佛教有更深的感情。他希望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期,能找一位佛教高僧,陪伴自己走过生命的最后历程。通过别人的介绍,他找到了师父,师父慈悲应允,派了一位龙泉寺的法师去看望这位病人。
这位法师来到医院,和病人聊起了天,从“生老病死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没有人能够躲得过”,说到“音乐可以放松心情,对病情也有好处”等等。聊家常一样的谈话让病人听了很轻松,很容易接受。然后法师又给他讲了佛教的三世因果观念,说要忏悔过去才能消除罪业。这位病人很有善根,反省到自己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家庭、儿女、朋友过于苛刻和严厉,感觉很内疚。法师劝他多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只要用心祈求,一定会得到菩萨帮助。最后还劝他好好配合医生的治疗,把医生看成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和法师交谈后,病人的心情舒畅了很多,心灵找到了依靠,后来法师还经常打电话问候他的情况,他的心情更稳定了。因为是肺癌晚期,医生要求他做化疗,他打电话问法师怎么办,法师说医疗可以听医生的,但自己内心要祈求三宝加持。在做化疗前,他去龙泉寺做了两次普佛。那个时候他的身体非常虚弱,走路很吃力,但一整堂普佛他都能坚持站下来,还能拜佛,很不可思议。平时他隔三、五分钟定要一阵咳嗽,一整堂普佛,他就没有咳嗽一声,三宝加持真不可思议。他虽然以前是弹钢琴的,但他觉得普佛时听到的梵呗唱诵更为熟悉,似乎梦里听过似的。他很赞叹佛教里的声明,简单的几把法器,竟能演奏出那么悠远流畅的音乐。
经过龙泉寺两次普佛,他对佛菩萨的信心大增,回去做第一次化疗时,不断念观世音菩萨,奇异的事情发生了:一般的人做化疗,第一次排斥反应是非常强烈的,呕吐、掉头发等这些现象他都没有,只感觉像输营养液一样。他看着自己的病情渐渐好转,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
后来,他来龙泉寺参加了好几次法会,还皈依了佛门,生命就这样转弯了。
医生让他再做第二次、第三次化疗时,他决定不再做化疗。经人介绍,他在山东找到一个中医师用中草药的方式进行进一步治疗,价格非常便宜,没有副作用,且令人惊喜的是,现在他的癌症全好了。
他说当知道自己是癌症晚期,快要死的时候,内心其实是非常害怕的。那时他装得很镇定,其实是好面子,也不想让家人为他担心。法师的出现,对他来说是生命中的贵人,陪他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候,令他感恩不尽。所以当时他就发愿,病好以后一定去龙泉寺当义工。
奇异的事情还不不止此。以前他是肉食主义者,一顿没肉都不行。奇怪的是,在他普佛以后,他就不想吃肉了,并且一吃肉就难受。当时医生也建议他不要吃肉和喝酒,因为肉里含酸性物质,对肺癌有不好影响,会加重他的病情,要多吃五谷、熟菜。这样一来,正好合了他的意。
当时法师给他讲生命是无限的,他回忆起一件事情。大约五、六岁的时候,他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耍,背对背,互相用红领巾勒住脖子玩一种游戏,不晓得怎么回事,其中一个小朋友很糊涂,把他勒昏了还不放手,这时,他感觉自己渐渐飘起来,眼睛看着下边自己的身体。过了一会,同学把他放下来,发现他的身体已经软了,大家都很害怕,使劲拍打他,都没有反应。后来有人说要掐人中,果然有一个人使劲掐他的人中,他就一下子感觉回到了他的身体里面。这件事情他从没向人说过,因为是小孩子,什么都不懂,现在听到了无限生命的概念,才理解当时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原来人死后不是什么都没有,还会有心识在死后延续着。
第一拨客人告辞没多久,第二拨客人就来到。澳洲王居士一行十多人来看望师父。王居士信佛很虔诚,认识师父已有多年,对师父的德行和学识非常佩服,05年,她曾来龙泉寺拜见师父。今天师父亲自带领他们参观了龙泉寺各个殿堂和教室,还介绍了未来新大殿的建设方案。对于北京能筹建这么殊胜的佛教道场,他们表示很高兴,并发愿共同参与新大殿的建设,为佛教事业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