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310
  • 关注人气:66,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5月12日)(下)

(2007-05-12 23:11:41)
标签:

往生纪实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512日)(下)

成蹊

所以,我再次看到了在无限生命中,师长善知识的重要性。有了善知识,善知识的悲心和愿力就会感得相应的弟子追随他出家,就会显现为一个正法的僧团,就会建立一个正法的道场,就会关心、带动有缘居士法身慧命的成长。依止了善知识,就是找到了生命的源头活水,就是抓到了这个善业链条的根本,所以,你的生命中就会有佛菩萨身影的出现,所以你的生命中就会听闻到“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正法宝藏,所以你的生命中就会有清净持戒的比丘僧做你的福田,所以你的生命中就会随处可见区别于世间的“友直,友谅,友多闻”的同行善友……最终,你的生命得以不再恐惧死亡。

然而,假使刘居士没有学佛,今生没有找到师父,也许他甚至都不知道前面的路是什么,更不知道该怎么做。面对亲友的嚎啕悲凄,面对那么多割舍不下,却被迫要放手的遗憾,也许他走的那一刻会感到十分恐惧,十分凄凉。而当下的这种恐惧,这种凄凉,又会引导他的生命走向何方呢?

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

面临死亡的时候,我们不应过于在意死亡时间的早晚。早死则悲,晚死则喜,是没有意义的执着,因为我们凡夫随业流转,自己根本控制不了生命的时间,执着要长寿、恐惧死亡的来临,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选择的,是在死亡之前,我们造作的是什么样的业,并且,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死亡,这两点,直接决定了我们在今生死亡以后的归宿,是往生人天善趣,还是堕三恶道中。

《俱舍释》云:“诸业于生死,随重近串习,随先作其中,即前前成熟。”其中的“重”者,就是今生主要造作的是什么业,而“近”者,就是我们面临死亡时的心态,善业善念感善果,得人天善趣,反之,恐惧、凄凉等心态将引导我们入三恶道中。

刘居士生前为三宝真心地付出,这个善业因为是在三宝地这个福田门造作的,是很重的善业,完全不同于世间的善行;而他临终之时,知道前面的路是怎样的,虽然可能也有恐惧,但与不学佛的人不同的是,他的心有皈依之处,如法师讲:“越是恐惧就越是念佛,因为只有佛在这个时候能拯救你,消除你的恐惧。”“怖畏三恶趣苦”和“深信三宝有救护堪能”恰恰是皈依的两个最主要的原因。

想到这里,我再次感到道次第的教授真是太殊胜了,按着道次第,只要真正皈依了三宝,今生又造作了充分的善业做基础,一个人的死亡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就像我现在面前的旧电脑,曾经也拥有一颗“奔腾的芯”,然而,它现在已经不堪重负,新的缘起要求它速度更快,容量更大,功能更强,既然不能完成日益繁重的使命,所以我们要把旧电脑淘汰掉。但是,电脑里面珍贵的资料并没有任何的损失,反而在新硬件的支持下,会更有效率地发挥作用。

师父曾说:“不用担心死去,死去会让你更年轻,比任何人都年轻。”同样的,刘居士的皈依和造作的善业会使他拥有更殊胜的“八因三缘”和增上环境,每一次的“脱胎换骨”都会让他拥有更雄厚的福智资粮,乃至出家修道,满菩提愿。

今天,全世界又不知有多少婴儿呱呱坠地,他们都带着各自的业力和愿力来到这个世界来完成自己的使命。也许,十几年后,就会有一个慈悲智慧的少年,又回到了我们的团体,又见到了师父,恳切地跪求出家:“师父,祈请您慈悲摄受我,我要生生世世追随您出家修道,荷担如来家业……”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5月12日)(下)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5月12日)(下)

 

补记:

收到前方发来的消息:今天是刘居士的生日,目前,刘居士头顶温热,身体柔软,面带笑容,定已往生善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