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寺院报道 |
(李居士,某企业法律顾问,本次法会俗众总召集人。在短短的二十几天时间内,李居士以及各部组的义工克服了种种困难,历事练心,为此次法会的圆满承办默默付出了很多辛勤的汗水。在法会即将结束之际,我们采访了他,希望我们的交流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问:师父曾经说过“上等人创造缘起,中等人把握缘起,下等人错过缘起”,你认为这次法会属于哪一个层面呢?
答:现在师父所做的事情就是“创造缘起”。师父提出“以事项凝聚共业”,通过一次一次承办法会,把更多的人拉入这一份共业中来,包括建新大殿也是一份凝聚共业的过程。随着业越来越大,缘起也就创造出来了。并且,僧团和护持居士也能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问:但目前寺院硬件条件的简陋是否会有碍这种缘起?
答:师父是修行20多年后才开始出来做事,自己内心要有了一定功夫和证量才能面对种种境界。但是为什么现在寺里条件还不够好,僧团的学习时间也不足够长,就开始办这么多大型法会呢?这要从大的缘起谈起。当今中国,汉传佛教表面上看起来繁荣,但是僧团内常常用一个词“命若悬丝”来形容它。现在,需要佛法的人越来越多,政府也原来越开明,例如现在提出的“和谐社会”,政府已经意识到要借助宗教的力量来治理社会。从师父个人角度来说,他已经是莆田广化寺、陕西扶风法门寺的主持,那他为什么还要一手建立龙泉寺?如果不是为了众生,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师父的心愿是建立起汉传佛教修学体系,现在整个社会大的缘起非常好,如果错过这个机会,等到龙泉寺物质条件具足、僧团修行到达一定的量再来建立这个修学体系,那时候可能社会的缘起、需求、时机等等都不一样了,就很难再达到现在的这个效果。
问:龙泉寺义工已成为僧俗和合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义工对法会意味着什么?
答:《华严经》里有一个喻:有一长者有五子,各在一屋里,屋子起火后,长者救子之心无有先后,只是谁离他近就先救谁。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佛菩萨对众生的悲心都是一样的,我们要主动与佛菩萨结缘、与师结缘,主动到师长身边去,才会增强我们解脱的力量。而亲近师长最好的方法就是承担。在承担的过程中,烦恼不断现行,师父曾说“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做义工,正是依师、修行的开始。
如理依师包含两个方面:意乐亲近和加行亲近。意乐亲近即华严九心:孝子心、犬心、仆使心、……加行亲近又包含身语承事、作师所喜等等。我们要作师所喜,师长的心愿是建立教法,组织学佛小组、办法会、建大殿……这一切都是为了建立教法。师长需要我们去大寮,我们就去大寮;师长说这里需要人,我们就来这里。而不能说诸如“我想要去写博客,不愿意去大寮”之类的话,师长想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而不是“我想要做什么”,这不是依师的相。现在做义工,虽然错过了一些听法的机会,但积累了真实不虚的依师的资粮,只要有师长的加持,就什么都不怕。
问:绝大多数义工都是临时而来,协调起来也有很多麻烦吧?
答:义工从全国各地而来,各种习性都有,就像普贤菩萨行愿品所讲:种种行色,种种族类,如果在世间可能三言两语不合就有可能做不成事。但办法会却是不同,大家都冲着三宝、师长和佛菩萨而来的,能把大家摄受在一起,凝聚善业,为教法做贡献。这是佛菩萨的摄受和加持,即使你搬一把椅子,拿一条毛巾,也种下了一个成佛的正因,成为成佛的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