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与师父的对话办法会 |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
成蹊
“你这两天是不是头疼?”我进到师父房间,师父劈头就问。
“不疼哦。” 我一楞,心里直奇怪师父怎么问这个。
师父一笑:“我担心你想法会的事情太多,导致头疼,去年五一法会召集人头就想疼了。”
原来是因为这事。今年五一法会我被指定当“召集人”,可真让我有点“着急”,因为我做事本来就很不灵光,何况这次要面对一个大法会。
我:“我不是头疼,是心发虚,事情想不清楚。”
我渴望从师父那里得到一些力量。
师父:“一般来说,会讲道理的人不会做事,会做事情的人不会讲道理。”
我明白师父在教导我,这次指定我做五一法会的召集人,就是让我对事情产生感觉,培养做事能力,和佛法相结合,不要做一个只讲道理的书呆子。
师父:“现在心里有什么压力么?”
我:“五一法会人很多,事很多,还想不太清楚。我自己很缺乏做事情的经验,对人、事、物都一片模糊,到时不知道会出什么问题,很担心。”
师父:“有哪些事情?”
我:“除了常规的诵经和佛事外,象去年五一节那样,今年还准备办一个佛教文化系列活动。”
师父:“想举办哪些活动?”
我:“现在考虑有素食推广、平安面结缘、佛教文化展览、佛教知识有奖问答、中医义诊、心理咨询、茶艺、佛曲教唱、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幼儿读经等等。”
师父:“有什么困难呢?”
我:“现在离五一只有短短的两周时间了,要联系到社会团体,并与他们沟通交流,分工合作,商定细节,布置展板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是时间紧、任务急、人手缺。去年五一的佛教文化系列活动,僧俗二众在3月份就启动了策划、联系,而今年的筹备的时间只有十几天,非常紧张。同时,面临的任务也大大超出了传统法会,不仅多增加了文化系列活动的板块,还要接待预计每天5000人次的游客。另外许多以前来的义工在五一期间有其他活动,不能来参加法会,义工人手也需要更多的补充。”
师父:“那随缘了,一切以尽心为有功,有些活动可办可不办。始终要记住,我们不只是自己在做事情,背后一直有三宝在帮助我们。另外,诵经是法会的重点,保证好,其它的就看你们的发心和能力了,不办也没有关系。我常说,让居士来吃饭吃好,诵经诵好,睡觉睡好,法会就算成功了”
师父的一席话,稍稍减轻了我心中的压力。
师父:“还有什么担忧吗?”
我:“我还是有很多担忧,第一, 义工相互关系不容易处理好,没有法师帮他们调烦恼,很多力量内耗了,所以法会办不好;第二,以往义工报名的多,但真正到位的不多,很多岗位都不到位,临时乱抓人,一片混乱;第三,法会都在露天举行,这次又在大停车场办,没有足够的棚子,很多节目露天举行,又担心太阳大,又担心下雨;第四,这次准备请很多人来展览和演节目,到时我们可能没有人去观顾他们;第五,自己观察力不够,法会就我负责事相,到时怕观察不到问题,出了事情,负不起责任。”
师父:“这是你平时不观察所导致的,所以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你们喜欢思维理论的人,容易对外境不观察,也容易有执着,以为头脑中的佛法概念就是佛法。学佛是对外境非常敏感,然后超越,如果你对外境都不知道,还怎么谈得到超越呢?”
师父接着说:“很多人学佛都不象一个正常人,对外境的感觉都没有了。长期下去,好的话,最多证二乘果,因为他不了解众生。不好的话,脑袋都会出毛病,比如狂禅,因为太执著脑袋中的概念。”
我点点头,师父说到我心里去了。
师父:“你们都是空想社会主义,脑袋中的佛法概念,还不完整,所以对眼前的境界不能用佛法去把握。如果不能用佛法去观察,那就不能观察到缘起,不能运用佛法,佛法与我们的生活就隔离了。”
我心里一阵低沉。
师父:“所幸我们背后有三宝加持,以学习的心态,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这句话又让我一阵高兴——还有希望!
我:“要是天气下雨怎么办?”
师父笑着说:“真是幼稚,那有什么可担心的,那是天意,我们不能控制,那就移到室内,或者不办也没关系,那不是你的责任呀,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我:“那我会感觉很没面子,轮到我当召集人,法会就办不好。”
师父:“那是你我执太重,太爱面子了。”
是啊,我在担心什么呢?我在求什么呢?自己不懂可以向别人学习呀,害怕什么呢?以一个学习的心态去做是多么快乐啊。平时高喊承担师父事业,为利有情愿成佛,真正做事时,总是退缩,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已。
师父:“你对做事没有信心,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你对楞严经的殊胜认识还不够。想想楞严经传到中国的历史,感人不感人?”
我:“般剌密谛尊者?”
师父:“《楞严经》历来被印度视为国宝,当时是不允许外传的。早年中国到印度去参学的僧人都看不到这部经,玄奘大师在印度十七年都没见到过。隋朝智者大师讲《法华经》,体会到法华三昧,创立了天台教观。当时有一位印度法师见到智者大师的天台止观,他说这个方法与《楞严》颇为相近。智者大师听到后就在天台建了一个拜经台,每天向西方礼拜,希望《楞严经》能早日传到中国来,拜了十八年,一直到他圆寂,也没看到楞严经。过了一百多年,到唐朝时,印度般刺密谛尊者好几次想偷偷把《楞严经》带中国来,都被印度海关查封了。最后一次他花了几年时间把经文写成小本,然后割开手臂,藏在肉里面,然后缝上,等伤口长好以后,再带出关,终于将楞严经传到了中国。”
每次回顾这段历史,我的内心都无比震撼:“如果没有般剌密谛尊者,我们学不到楞严经。”
师父:“他那么大风险都愿意冒,那么大痛苦都愿意忍受,我们办一个法会的小小困难,能和他比吗?”
真是惭愧!
师父常说,学习佛法就是要培养我们内心无穷无尽的力量,为什么尊者有那么大的动力和勇气,我却没有呢?
师父:“平时学习的道理,要和事相结合起来,才有用,否则就成空谈。”
我:“您说的是,我一做事情,就一塌糊涂。我越来越感觉做事承担的重要性了。”
师父:“其实学习、修行、做事是一体的。比如科技,他有一套理论解释世界,但如果只有解释,用处也不大,关键是科技还有创造发明,做出来,影响就大了。佛法的道理也是一样,有了对世界的解释,还要去创造,创造自己的业力,创造佛法的世界。”
我:“的确是这样,我们做得太少。”
师父:“大多数人不珍惜当前所做的事情,老是想着还有其它更好的东西。等去做那件事情,他还是不会珍惜的。佛法强调的是当下的造作,也就是我现在很清楚在做什么事情,在造什么业。其实也很简单,你人去了一个地方,参与了一个活动,就造了身业,讲了话,就造了语业,都是很实在的。”
我:“活在当下不容易。”
师父:“否则我们天天在上课,天天在研讨,那就是建立教法了吗?比如我们谈一次佛法,你说算不算建立教法?也可以说是。但你天天谈,没人搞建设,每人做后勤,那行吗?你到哪里去诵经,到哪里去吃饭?这不是很明白的道理吗?所以我们要努力做事情,来成办种种缘起,成就整个佛法事业。”
我:“我现在对发心做事情有信心了,先去做了再说。”
师父:“先去做没错,但还要搞清楚,是跟谁在做?同谁在做?带领谁在做?世间做事情有它一套路子,佛法做事情也有一套路子,你要跟着有经验的人去学才能做得好,这也就是佛法讲的传承。”
我点点头,内心生起更大的信心。
还有半个多月,五一法会就要开始了,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段奇妙的心理体验。因为要面对很多未知的事情,面对莫名其妙的压力,不过,经验告诉我,事情过去后,内心会有一份很实在的收获和惊喜。我忽然体会到,只有我们觉得做不到的事情,去承担才会增长福慧,我们的习惯总是喜欢去干那些自己很熟悉的事情,很容易的事情,没有压力的事情,可实际上,那都只是一种重复、一种轮回而已。佛法真是太美了,面对无尽的未知世界,却有人,也有办法支持我走下去。每走一步,都能从黑暗中见到光明,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快乐。我现在相信菩萨的快乐境界了,成佛虽然要三大阿僧祗劫,但如果每一生,每一时都充满着成长的欢乐,那时间长一点,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而且,很实在的,师父就在我身旁,他是完全了解我的,并且永远在关照着我的成长,我有什么好担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