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4月5日)
成蹊
早上8:20,师父从佛协出发,往潭柘寺。今天上午,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相关领导来到潭柘寺,对中国佛学院新址做评审。师父和领导们在现场讨论了选址建设的一些具体问题,特别提出佛学院一定要有大殿,因为宗教院校不同于世间一般高校。


10:00,从潭柘寺返回佛协的路上,师父对我说:“国宗局办公室张主任说到一句话:‘出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的,要发大愿
’,所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王侯将相所能为。在家人都懂得此事,所以你要好好珍惜出家因缘,发大愿,然后依愿修行。”诚然,善哉。师父又向我了解其他同学的身心和修学状况。师父每天要处理很多复杂的事情,还要思考许多未处理的事情,僧团每个人的状况,师父也都要关心,师父内心的容量,到底有多大呢?
到佛协,已近11:00。想起师父刚才在车上说:“这几天休息不好。”自己的心中十分忧虑,便劝请师父休息一下。师父这几天睡觉很少,在考虑与处理许多问题,有时还要教导弟子到很晚。可是,想让师父好好休息,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连中午吃饭的时候,还有佛协的工作人员进门向师父汇报出访的一些工作事宜,等待师父给予指示。
下午,随师父去法门寺。
12:50从佛协出发到达机场。
4:30到咸阳机场,法门寺两位执事法师来接师父,并在去寺院的路上汇报法门寺近来的情况。
“僧团的管理由寺务领导小组来主导,每人各负其职。政府领导赞叹这种管理模式很好。”一位法师说。
师父说:“龙泉寺现在也是这套模式,几位执事每天都开会讨论具体事情。一个人怎么能忙得过来呢?要广纳人才,让更多人有学习与锻练的机会。只靠几个人的话,会把人累坏。”
法师:“嗯,是的。对了,咱们这里有一位大学生想出家,推荐他去龙泉寺可以么?”
师父:“到龙泉寺出家要有很坚固的信心,否则一般人受不了。没有单资,手机上交,许多人认为这样不可能,但龙泉寺已经做到了,这样有很大好处,减少很多的麻烦,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清净地修习佛法。”
我插话说:“大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师父做弘法事业。师父现在非常繁忙,帮手又少,所以一直在超负荷的工作。我是想多做一点,少让师父操点儿心,可也能力有限。”
师父:“人到世间,不是来享受的,是要开创事业,做有益的事情,一件做完了,再做另外一件。”
我听了这句话,内心又受了一次震动。
稍微沉默了一会儿,法师说:“这次您会来,可否给佛学院的同学做一次开示?”
师父:“这次比较忙,不一定有时间,可以安排听我讲的开示录音。这次龙泉寺春节法会又出了一套光盘。法门寺现在已经比较稳定了,当初刚接手时,花了很大的心力,所以要经常地回来。”
18:00,抵法门寺。略事休息,师父便打开电脑,开始处理一些邮件。一会儿,西安的张瑞夫妇来拜访师父,师父在百忙中接待了他们。他们送给师父一个小葫芦,上面是微雕《心经》,字非常的小,跟小蚂蚁差不多。这是他们自己做的,他们说刻微雕用的葫芦必须是精挑细选,而且要放上几年,让它凉干,等到不变形、不变色,才可以在上面刻字。


他们离开后,今年的新执事来拜见师父。

晚上8:30至9:45左右,佛学院安排我为同学们做一场报告,谈师父的功德。法师说,同学们平时跟师父接触的机会非常少,几乎是没有,所以常常是蒙师之恩而不知。希望通过报告,增进大家对师父和师父所作事业的了解。
我也很愿意承担这件事。师父默默付出得太多了,没有人讲出来,记下来的话,大家终究不会知道。可是我希望大家了解,更希望大家能够效学师父,帮助师父,发广大心,承担教法。我们在一棵大树下乘凉的时候,通常也不会去考究树是谁栽的,是如何栽的。师父经常告诫我们:“我们所关心的不是哪一个寺院,也不是佛教的哪一个宗派,而是所有的寺院,所有的佛教宗派。”
师父深广的心胸格局其实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理解的。都说雁雀焉知鸿鹄之志?但是,多看、多听、多实践,慢慢也一定能了解的。我相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