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炉灶 |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4月3日)
成蹊
早斋后,我正在德尘居东厢房看书,忽然听人说:“师父出来了。”便赶紧走出来,迎上去。师父正下台阶,几位法师看到了,也一起拥上来——师父虽然一有空就尽量回龙泉寺,但大家亲近师父的时间还是有限,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大家自然不愿意放过。关于亲近善知识的价值,正如一位法师所说:“经过长久跟随在师父身边,观察师父待人接物、应对进退种种功德,发现相处愈长,对师父的敬意就愈深;愈多不可思议的内涵,展现在师父的举手投足之间。信心的建立是跟在他旁边一起生活换来的。”
其实我也不知道如何亲近善知识,只是熏习久了,慢慢开始建立了这个概念:心灵的提升需要一颗活生生的心来引导——要想走心灵提升这条路,必须学会亲近善知识。恰如经论中的教诫:“悉不应远诸善士,以调伏理修善行,由近彼故其德尘,虽不故染自然薰。”
跟着师父,边走边聊。云水堂大寮正在扩建,师父要去看看锅灶弄得怎么样了。
其实师父昨天傍晚回来就上那边看过一次了,不知道师父为什么现在还要去,我心里纳闷又好奇着:一个锅,有必要这么用心吗?叫相关负责的法师去落实不就得了吗?马上又反省道:不对不对,这是我的习性,师父的一举一动,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内涵在,尽管我还不知道我要学什么,但有句话说的好,所谓的“慧根”就是“会跟”,我先跟着好了,看看佛菩萨透过这个境界要教我什么。
师父几乎每次回来都会立马出来走一圈,到工地上转一转。师父对建筑非常有经验,经典里提到菩萨为了利益众生,要遍学五明(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亦即世间一切学问),从师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无限生命的特质,无限生命中,现世的名誉、地位、财富、亲眷一样也带不走,但我们内心慈悲和智慧的特质却是可以生生相续的。师父很多东西略微学学就能把握住精髓,这绝对不是这一生的事情。
记得昨天,师父带着我们几个到处走,走到云水堂南边正在扩建的大寮,师父就问负责工地的法师:“设计了几个灶?”
“三个。”法师答。
师父说:“三个怎么够,至少得四个,一个做饭,一个炒菜,一个做豆浆,一个烧热水备用。”
看了一会儿,师父又看出什么苗头,问:“灶设计的好像小了点,锅有多大?”
法师说:“不是很清楚,有两个锅在那边,可以问问。”
找来相关居士一问:“一锅只能够128人吃。”
“那怎么够,居士发展速度很快,我们的大寮至少要按1000人的标准设计准备,将来才不会出大麻烦”,师父说。
“你马上跟广化寺方丈楼侍者联系,让他到那边大寮量一下,那里的几个锅到底有多大。”师父做事总是雷厉风行,又领教了一回。广化寺的接待能力最多达到一千八,那边的经验是很好的参考。
半小时后,在师父房间。
“怎么这么久还没量好”,师父笑道,“一个锅都要量半天,问问他怎么回事。”
执事法师赶紧联系,那边回话说,正在量,因为找尺子找了半天,所以晚了。记得一位侍者法师说:要想做好师父的侍者,要有一个基本概念:“师父交待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还好那位法师没有怠慢。
另一位侍者说,他一面对师父,全部的心力都被提起来了——这就是依师的殊胜利益,只有这样,才知道自己平时一直都在软暖习气中,软趴趴的,没有多少力量。内心没有力量,是谈不上真正的佛法的,师父一直这样敲打我们。
不久,短信来了:大锅一米三(直径),中锅一米。
师父说:“我们现在就是锅太小,所以法会时大寮才那么辛苦,压力那么大。”师父对居士的状况很了解,也明白改善的关键在那里。“我们老说要代人着想,代人着想要落到实处。”的确,我们一学到佛法就比较关注内心,但实际上有的问题属于事项问题,不能光靠提升意乐解决。
今天师父又还要去看锅。
路上,师父又问:“广化寺那边的锅多深?”
“大锅半米,中锅32厘米。”相关执事法师答道。
“得有一个灶烧煤,否则没那么多柴来烧。”师父考虑得周全。
“那么大,只好烧煤块了。” 法师答。
“不好,煤块燃烧不充分,必须用蜂窝煤。”师父怎么对这些也很有经验?
“那我们到那里找那么大的蜂窝煤呀?”法师发愁。
“没事,我们直接找厂家定做煤的模子就好。”师父反应总是这么快。
走到云水堂,师父让相关法师把厨房外放的那两个锅量一量,大锅一米。
再转到后面工地,看到灶基的雏形,师父问:“设计了三个火门?”
“是。”一法师答。
“有一个火门就可以了,最多两个火门,否则很多热量都浪费了。”师父一说,我们也反应过来,在广化寺时不少人去大寮做过事,那里三个灶只用两个火门,中间的锅储备热水,靠两边灶的余火就够用了。
“我们广化寺最早的灶就一个火门。”回来的路上,师父说,“你们跟广化寺当家师联系一下,看看那边谁会垒这样的灶,找他咨询一下,必要的话可以请他过来。”
到了德尘居,师父临进屋,回过头来又交待相关法师:“可以打电话问问国内这些大的道场,譬如五台山、普陀山等地方,看看他们那边有没有经验可以参考。总之要考虑得远一点,成熟一点,这样才好。”
想起一位法师所分享的依止师父的心路历程:
“心灵的提升需要一颗活生生的心灵引导,跟善知识学习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我的心转化成和他一样,把我的内心所求转化成师父内心的所求。”
“怎么用心?只有跟在善知识的身边,看他如何对境用心。从完全一无所知到被感染,慢慢到内心成型。知道自己是多么不完整,而完整的典范就示现在对方。我必须全心全力在一切境界去体验善知识是如何用心的,我希望跟他一样,不断不断的走。有一天回头一看我才知道,我的生命已经转变,和过去截然不同了。”
我深信:这是一个想追求心灵提升,想寻找生命方向,想无怨无悔走上去的人,必须经历的过程,否则痛苦和迷惘将会不断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