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3月11日)
成蹊
晚上五点多,师父开会回来。今天上午九点,师父参加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下午三点,分小组结合常委会工作报告讨论政协工作。
寺院里,挖土机这两天正在吭哧吭哧地抓挠着开辟内院东门到景区主道的运输路;云水堂后面,铲土机也没有歇脚地大铲特铲。师父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这两处视察工程情况。负责基建的法师陪同,边走边谈论相关问题,我在后面跟着走,轰隆隆的声音让我基本上没听到师父的话。
刚一回德尘居,师父就开始连着接见客人。一共四批客人。
居士:“大法师,我在研究《楞严经》,有很多问题想请教大师。”
师父:“佛法是内心的体验,佛经都是佛菩萨的修行经验。‘七处徵心,八还辨见’,一般人不修行,没有证量经验是看不懂的,研究来研究去只能停留在文字上、积累些知识。知识分子学佛有他的好处,但是相对也可能会有麻烦,因为他了解的知识越多,知见稠林越是严重,闻法的时候越容易成为‘污器’。学佛的关键是信心,并且一定要靠老师。佛法可不是研究研究经文这么容易的事。”
居士:“您当年不也是读的佛学院吗?”
师父:“我们住在寺院,整个环境与你们在世间是不一样的,世间太杂染,又要忙工作、生活、家庭,学佛只能算是结个缘。我们当年不只是上课,还有早晚殿,有老师带,还有禅修等等,不可同日而语。”
居士:“大法师,我喜欢宗教,也喜欢科学,想一起研究,可以不可以?信仰科学与信仰宗教是否矛盾?”
师父:“科学和宗教是两个体系,不能混为一谈。有的法师在讲法时会引用科学上的成果,这是为了要说明某个问题举的比喻而已。但信仰科学同信仰宗教是不矛盾的,西方很多科学家都信仰宗教。”
……
接待完四批客人,已经八点半了,师父还没有用药石。简单的用过之后,几位法师又呼拉呼拉涌进了丈室请益问题,亲近师父。
师父为大家随即开示:
“关于僧俗学修的体系,我从92、93年就开始,十几年一直在思考。93年《法音》第十二期就有我这方面的文章。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划,没有规划就容易乱套。就像成佛,首先要建立道总,了解成佛之路的步骤,然后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长远目标要分解为阶段性任务,如我们过去提的:宗旨——理念——目标——任务——方式——方法,理念是对宗旨的说明,任务就是阶段性目标。”
“什么是佛法?怎么理解修行的次第?这些问题搞清楚,然后再讨论个人怎么修行,否则大众的事没人管,弘法的事没人管。”
“对法的内涵没有领会,肯定学不下去。路要越走越宽,学的人应该越来越多,越学越快乐,就说明学对了。如果路越走越窄,人越来越少,越学烦恼越多,就走入死路了——至少说明学的方法有问题,或者不契机。”
“做任何事要有主动性,要掌握主动权,否则,一步被动,步步被动。发心即主动。学法要主动求,不然就学不到法。做任何事都要发愿,没有愿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玄奘大师当年到印度那烂陀寺,只花了五年就通学了。我们想要有成就,自己就得有更大的格局,要从整个中国佛教的兴衰存亡来看修学次第建立的价值。”
……
从丈室出来,已经十点多了,对我来说,只要在师父身边,就觉得生命过得非常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