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月26日)
成蹊
昨晚送药石给和尚,和尚正与两位执事法师谈大殿建筑的事,一位法师见和尚桌上放着书和书架,马上帮忙收起请置到另一桌上,使我很方便就把托盘放到和尚面前。我用微笑和眼神向他致谢,他也报以随喜的会心一笑。
和尚一边讲话,一边拿起筷子准备吃饭。我看到餐巾盒上放着东西,就慢慢收拾起来。在和尚身边,是一种享受,记得夏安居的时候,一天下来,不管心情好坏,身体疲惫与否,只要到了丈室,聆听和尚说话,乃至于又困又累软瘫瘫地靠着丈室墙壁,听和尚与其他法师谈事或说法,渐渐都能够身安心悦,疲困全消,恢复内心力量。因此,能在和尚旁边多呆一会,就决不放弃机会。
和尚吃了几口面条,随即征询两位法师说:“你们有没有去用药石?要不你们去用药石?”我暗叫可惜,他们事情谈完了,我恐怕也得跟着出来。两位法师慢吞吞地挪到门口,负责建筑的那位法师突然又想起了建筑上的一个问题请益和尚,和尚又跟他们谈起话来,谈了两个多小时,我便也跟在旁边认真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建筑工作,他们谈的内容我听起来也无异于天书。不过,看两位执事法师的神情语态,时而忧虑,时而释怀;时而茫然,时而开朗;时而担心,时而信心倍长,可以感觉到,和尚的引导开示,已解决了他们的许多困难,心灵有所依靠,充满了干劲,对于所做事业的意义又增长了许多认识。今年和尚让我负责过一些法会工作,我自己深深地体会到,许多事情纵使自己亲自参与,尚且常常做出错误、模糊的决定,更何况没有亲自参与、现场观察了解,只是凭别人来汇报告知,作出细致具体而又准确无误的决定和指导,并且还能帮助做事的人体会到佛法,我发现我实在是做不好,而和尚确是能做到的,敬佩。
我们三人正听得意犹未尽,和尚忽然问说:“你们一直站了两个多小时,累不累?你们回去自习吧。”两位法师回过神来,向和尚告退。两位法师走后,和尚说,“建筑法师”进步很大,现在很主动,心力也很强;另一位法师开朗了很多,很主动。
和尚一席赞叹,让我感觉到:是的,他们一年到头都在做事情,确实进步了很多,天天可以看见“建筑法师”在工地上跟那些粗犷的合作伙伴们扯着嗓子讲话,另一位法师也是常常花许多时间接待客人,外出开会,写报告,参加政府组织的活动等等。我这一年下来,也在做一些事情:法会工作,常住工作,帮和尚打打下手。但有一点不同,他们都百折不挠,迎难而上,很笃定地认为做这些事情很有意义,我却常常想:这些种种的“俗人行为”,在我还没有生起菩提心前——最少在生起真实想要弘扬佛法的心愿前,意义虽有,但是不大,不应该那么“执着”,尽人力而听天命,随缘,否则闻思修行,用功办道肯定会越来越受影响,最终彻彻底底的变成一个与俗人无别的人。努力去做善知识让我们做的事情,确实是最能累积资粮,但凭我现在的修行程度,对境难以把握好正确的意乐动机,对事情太过较真,肯定会生起很多烦恼,到时资粮没积到,反亏损很多功德,岂不是得不偿失?等我能做到对境比较可以把握自己的意乐动机时,再去较真,再去不顾一切地承担,也不为迟。而且还想:他们这样干,能坚持多久呢?现在没倒下,是因为以前有点佛法功底,干上半年几个月,以前的功夫磨没了,而事情又已经做进去了,别人没法替代,自己不得不干,随着事情越来越多,学修用功的时间越来越少,到时不知内心会是什么滋味,恐怕多半要后悔不已。
然而,一年下来,他们并没有成为与世间人无别的人,而是更加不同于世间人,而我却与出家前时的差别不大;他们并没有亏损很多功德,而是增长了很多资粮,修行有了很大的进步,而我却与一年前一样,烦恼依然是烦恼,无明仍然是无明;他们以前的修行功底并没有消磨掉,而是越历练越坚实,而我似乎比去年更惰于缘念佛法、修行用功;他们并没有产生后悔、心里充满难过的滋味,反而法喜常生、干劲十足、心力强盛,而我似乎要陷入追悔莫及的糟糕境地,学修用功都提不起太大的劲来。
这到底是为什么?独自站在和尚面前,听着和尚赞美两位法师,脑海里瞬间冒出了很多很多。和他们对比一年的经历,我发现我忽略了一点,和尚让我们做事的过程当中,和尚是有能力、有善巧 、有方便、有智慧引导我们的,和尚一心一意就是要帮我们在佛道上的修行逐步升进,而且和尚让我们做某件事,也是用于调伏我们的烦恼,同时使我们多门积累资粮。我仅只想到“做善知识令做的事集资净罪”,却错误的认为在这些集资净罪的境界过程中,和尚对我们是甩手不管的,我是需要自食其力的。和尚以前说,“错误的认识会导致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结果就是痛苦,到时候后悔莫及。”我们聪明的现代人们,书本知识是多么容易理解,现行境界却是多么难以认知,现行境界前,我们是那样愚痴。我们真的很需要依靠活生生的明眼人作善知识,并且完全信赖我的善知识。期愿往后不要再有这样的错误认知,不要再有这样的后悔。
初出家的时候,了解的佛法很有限,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些狭隘的概念:“要培福,大寮去;要悔过,挑粪去;要开悟,参禅去;要往生,念佛去;要修行,闭关去;要念经,佛堂去。作为一个出家人,不应该花太多精力去做事,花全部的时间精力去做事。”
后来到了福建广化寺,随着一年又一年的学习,渐渐熏习并接受了修行要广积资粮的概念,也了解到一个道理:修行要靠善知识善巧引导及帮我们调伏烦恼。并从古今中外汉藏南北传的祖师传记中,看到许多师长调伏弟子的善巧方便,其中还处处不乏记有让我难以理解甚或感到匪夷所思的做法。
知见归知见,道理归道理,古人已经受益,我自己如何得到善知识的加持引导和调伏,却有赖于我在现行境界中能始终信赖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