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月15日)

(2006-12-15 23:59:38)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15日)

成蹊

晚上上完课,几位法师到丈室亲近和尚。

最近一段时间,和尚常常提到信心的问题,今天也提到了这个话题。和尚说:“学习佛法,靠的是信心,没有信心就学不下去。做事情也是一样,只要有信心,就肯去干。就好像吃饭这件事,你相信吃饭能够解除饥饿,相信它有营养,才会去吃。”

弟子:“有的时候,饭菜的味道不是很好,或者自己胃口不好,但还是要吃下去。”

大和尚:“对,不吃的话会闹出人命。修行就像吃饭一样,不修也会死,不吃饭,死掉的是色身,不修行的话,法身慧命就死了。”

弟子:“看来,我们要建立终极信仰,就要建立像对吃饭一样的信心才行。”

大和尚:“不仅如此,还要养成一定的习惯。比如吃饭,最好是要饮食知量,并且几时几点吃东西,要形成规律,不能随便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修行也是一样,要定时定课定量,这和吃饭是一个道理,一个为色身,一个为法身。”

从来没有觉得吃饭这件事,还有这些说道。也很难把这从小到大每天都重复的动作,和修行联系起来。总觉得,打坐、诵经、拜佛是修行,其它的时间就不是——虽然从理论上知道我们做任何事都可以修行,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就很难将它们同修行结合起来。

我们每天都会吃饭,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对于为什么要吃饭的这份“信心”,也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工作或其它什么原因,忘记吃饭这回事,但是真实的饥饿感会让我们在不久的时间内又提起对吃饭的“好乐心”。不过,我们从来不会去分析我们对吃饭的信心或好乐来自于哪里——分析这个问题也确实不是很必要。当然,也有人专门从事研究“吃”的学问,去琢磨怎么吃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康,对这件事,还专门起了名字叫“营养学”。从事此事业的人,会花精力在“吃”这一方面做推断、试验、论证和理清结论。其他不研究的人,依照这些专业人士得出的结论,使“吃”的质量更加提高,从而利用更好的饮食组合方法,使“吃”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化。

我们这般的呵护自己的色身,是因为它是看得见、有感觉、并且是一个人最为执著占有的一种东西。我们会因为它的享受而感到些许的快乐,也会因生病而感到不舒服,但是,我们对于自己的法身慧命,却似乎很少有这样的关照和爱护。

法身慧命,是学习佛法的人安立出来的抽象名词,没有确切的实体形象,也没有像吃饭这样简单固定的长养方法。我们知道“吃饭”是延续色身的重要方式,但是对以何种方式来延续法身慧命却不得而知。大部分的人,把毕生的经历,都用在维护色身的短暂快乐上。

法身慧命的滋养,就是佛法,而对于佛法的信心,就是源源不竭的生命动力,这种动力是需要自己主动去摄取,并且不停摄取的。这种过程,需要用心领会和思维,因为它凭借的不是直观的痛痒感觉,而是无限生命中对于永恒快乐的一种追求。如果,我们不花些心思用在此方面的维护和增长上,则色身经营得再好,终究还是竹篓打水。人,做一件事情,眼光要长远,几十年的利益,较比无限生命的利益,哪个更应该是我们追求的对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