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月9日)

(2006-12-09 23:54:42)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9日)

成蹊

上午,大和尚为大众做开示,题为《阿底峡尊者的启示》。

阿底峡尊者是一位在历史上对佛法弘传做出卓越贡献的大师。他不但精通世出世间种种法类,传承了佛陀教法的各种法脉,并且于中年时代,从印度被迎请到西藏,主持那里的佛法恢复和重整工作。当时,西藏佛法受到了朗达玛统治时期的摧毁,已经支离破碎,智光法王和侄孙菩提光王前后花了七十多年的时间,多次赴印迎请尊者,最后终于因缘成熟。阿底峡尊者到达西藏后,通过对佛教的整顿,使得西藏佛法如日中天。尊者常用“皈依”和“业果”的法类指导众生修行,因此又被称为“皈依喇嘛”、“业果喇嘛”。

昨天,是阿底峡尊者示寂的纪念日,皆由这个因缘,和尚为我们讲述了阿底峡尊者的生平,并进一步开示说:我们从尊者的故事中,首先学到的是一种为法忘躯的精神,也就是把佛法看成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一种宗教情怀。七十载请师,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后者焉知前者难?

阿底峡尊者从小聪明过人,长大后更是通晓世出世法,但却依然不倦的孜孜以求。相比之下,我们常常学了一点东西,就认为比别人学得好了,得少为足。其实,当我们还不能把所学的法融会贯通的时候,闻思佛法反而容易变成我们的执著。

菩萨道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内心的工夫强不强,主要体现在有没有包容心,有没有利用佛法破除烦恼和无明。佛法从三宝、善知识处来,我们学到之后,要把它用在自利利他上面。佛法又是一种用来规范行为的内心力量,领纳到心里的法,仅仅是一种“思业”,要不断去使用、造作,才能将法纳入到自己的造业过程中。思维是学习的一个方面,有了实践的功夫才会对佛法有真正的体验。

我们面对境的时候,看到、听到、思考到很多不同的事物,常常很难对自己的起心动念分分明了。这说明自我觉察、约束、自律的功夫没有到家,同佛法还相距甚远。行为规范了,才能了解在何种时空因缘下做什么事情,步步趋入,才能最终成就。缘起的道理就是不断重新组合,使组合越来越好,越来越清净。佛法和外道的不同之处,就是因为佛法是缘起法,而不是主宰法,正是有了无常的变化,我们才能够断除染污,转烦恼为菩提。如果事物不是因由缘起而不断变化的,那么烦恼永远是烦恼,凡夫永远是凡夫。佛法告诉我们缘起的道理,也同时说明了顺着菩提大道的正确次第走上去,一定能够转凡成圣。

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造作正因。很多人会对自己的前生后世是什么样的状态感兴趣,对如何趋吉避凶感兴趣,这与佛陀想要告诉我们的佛法内涵与目的是不同的。佛陀宣讲业果的道理,不是为了增强我们的好奇心,而是告诉我们在真正通达业果之后,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和造作,才是出离痛苦的开始。阿底峡尊者当年在藏区,弘扬的就是“皈依”和“业果”法类,原因亦是如此。

外在的佛菩萨、三宝,是一个很强的善法境界,可以作为我们修行的一个缘法对象,在这样的境界中,认知问题,认知自心,一点点突破内在的无明烦恼,智慧和光明就能一分分增长。

 

侧记:每次和尚开示之后,都有一个居士小组整理开示的文字粗稿。三十几平米的小房间中,常常有十四五台电脑共同操作。大家分工合作,共同承办。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2月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