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俗众弟子 |
风 雨 凝 共 业
--中元普度法会心得
贤清居士
2006年9月7号晚7:30左右,大家正就“入佛因缘”进行研讨时,飘起了毛毛细雨,人们没有太在意,因为自龙泉寺开放以来的历次法会,从来都是天公作美。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毛毛雨停了没多久,突然大雨骤降。执事法师很快赶到现场,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唱诵地藏王菩萨圣号,将音响设备、经书、桌椅等物品转移,护送诵经人员回住处。法师面对突如其来的境界所表现出的智慧、镇静、关怀感染了大家,大家的心没怎么慌乱,倒是充分体验到团队的温暖。老菩萨们专心一意地唱诵圣号,年轻的义工们则勇猛地承担,以法务部为首的师兄们忙着收拾场地,也顾不上打伞,衣服全都淋湿了。刘师姐将自家工厂的面包车、私家车一起调来,还有王师姐、安师姐、李师兄等几位有车的义工菩萨一趟趟地运送居士、信众回附近的农家院;宋师兄本是请了病假来参加法会的,来回好几趟护送住在云水堂的义工回去,尽量为别人撑着伞,自己的衣服都淋湿了。还有很多义工脱下自己的衣服披给衣服较单薄的人。
从山西大同来参加法会的于居士讲,看到法师们冒雨给大家送来雨伞,安排义工送年老的居士先离开,义工们淋着雨跑来跑去,被师父的慈悲和义工们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觉得龙泉寺这个道场真的非常好。
回到宿舍,大寮的义工给大家熬了姜汤送过来。晚上快10点了还有学生及家庭比较困难的居士赶来参加法会,住宿组商议让有车的赵居士母女搬到农家院住,好让出地方给学生住。同屋一位师姐说:“谁也别出去,天那么黑,还下着雨,路又滑。我们大家挤挤吧,哪怕两个人盖一床被子也好。” 赵居士的妈妈非常感动,说:“这么多人在一起,感觉真像是一家人。”
8号一大早,才四点多钟,就听到大风呼啸,竟有严冬的感觉。法务部的李师兄、段师兄等常住义工想到诵经现场的诸多设备,尤其是遮阳棚可能被吹倒,连忙招呼了音响组、保安组等20多个师兄赶到诵经现场,看到已有七、八位法师在忙碌了,天还是一片漆黑,全场只靠一个手电筒来照明。段师兄格外有感受“刚出来觉得蛮冷的,没来得及加衣服。但大家没有抱怨,手脚麻利,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将30个棚子、1000多个凳子、160多张桌子、20多箱经书收拾好了。这种风雨与共的感觉很好。法师领众回向时,大家的声音比平时明显地真诚、洪亮,当时心里的感觉回荡在诵经场地的就是“法音” !对三宝的信心和护持的心愿更坚定了。接下来再跟法师上早殿课诵,感觉就跟平时很不一样了,觉得自己离师长更近了。经过这场风雨,我感觉很多人会上一个台阶。”
突如其来的一场风雨,面对同一境界,大家想法各异:刚开始下雨时,就有很多居士包括法师虔诚祈求佛菩萨和龙天护法,结果雨不但没停,反倒越下越大了。很多人就困惑不解了,为什么佛菩萨和龙天护法不加持护佑我们了?有的想可能因为我们有些人太不如法了,所以护法神暂时休息一下,好让我们也好好反省反省自己;有的觉得下小雨是天降甘露,下大雨是佛菩萨的加持,在替我们消业啊;还有很多的人感到欢喜,正因为下雨,才给大家创造了积累殊胜资粮的机会;同时也使得大家在相互帮助、照顾的过场中体会到这个师、法、友团队的温暖,使彼此之间的业更近;有人感觉提升了大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些人则对“无常”和“苦”有了更深的感受和体会。
天气原因,诵经场地调整到室内,分别在德尘居和云水堂两个地方。法师在诵经后的开示与研讨中,引导大家思维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雨,怎样缘到佛法?保持对三宝的净信?有居士就提出了祈求不灵的疑问。法师开示说,其实佛菩萨时时刻刻都在护念着我们,我们祈求佛菩萨,一定有求必应。但我们要好好思维的是,佛菩萨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应我们的?我们对事情缘起的认识常常与实际的缘起相差很多,只有佛才能了知最究竟的缘起。通过这个境界,我们学到了该学的东西就是感应。
再者事情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凡事都是相对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看待它。也许下雨对更多的众生更有益。同时对我们也一样,大家在应对风雨的过程中那么齐心协力、互相配合、代人着想,没有这场雨,大家哪能积到这么殊胜的资粮。这不是佛菩萨的更大的加持吗?佛菩萨总是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来加持我们的。
佛菩萨给我们的安排是最好的。佛菩萨给予我们的,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但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这同时也是佛菩萨在考验我们对三宝、师长是不是真的有信心。
值得欣慰的是,在这场风雨中,大家即使淋了点雨,受了点风,挨了点冻,但心里是温暖的,大部分义工面对这个境界,也都能缘到佛法上,不但没生烦恼,还非常欢喜地承担,积到了平常状况下难得积到的资粮,我们实在应该感恩这场风雨让大家的共业凝聚得更紧密,更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