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1月26日)

(2006-11-26 23:50:24)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126日)

成蹊

1000多有客人来,大和尚九点多的时候,到工地视察工作。

这次大和尚和负责基建的法师,讨论的是德尘居、锅炉房这一带的整体建设规划,以及山门内外地面砖的铺设、云水堂水暖设备的改进、德尘居二层一些细节部分的装饰等。

走在大和尚后面,听他和负责基建的法师谈论设想,并不能听得很清楚,且他们谈话中的那些技术名词,我们也不完全了解,以至于最终没有搞清楚大和尚心中的蓝图是怎么样描绘的。不过看起来,那位“当机”法师应当是听明白了,因为看到他不时地点头和说“噢”。

只言片语中,听出大和尚是想把德尘居、锅炉房这一带的主体建筑通过修建围墙而连接成片,使建筑呈现完整性,并且日后可以作为我们封闭式的活动场所之一。和尚谈了很多细项上的东西,比如要做什么样的门,用什么材料,门向哪个方向开,地面用什么砖,怎么铺,以及修建好后如何使用等等。还请现场工人用卷尺量出了一些必要的数据,使参与者能对这种规划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和评估。最后听到和尚自言自语地说:“这个修好之后应当是很漂亮了。”在和尚心里,一定早就有了设计好的模型,不过这种模型在和尚的经验世界里,我们看不见,他也知道我们没有这个经验,于是就不厌其烦的说到相关法师明白为止。

常常在和尚身边,就越发会觉得,自己的听闻其实是大有问题的,有的时候大和尚表述了一件事情,自己没有听清或听懂,再问,和尚重复了一遍或者换个角度再说了一遍,自己还是没有全听明白,但也不敢再问了,似懂非懂的回去慢慢揣测。反省自己,就是潜意识里怕“我”的这种差劲的听闻水平被大和尚知道,可其实,善知识早就把我们的内心状态从自己意想不到的角度看了个透彻。掩饰无异于鸵鸟藏头,束手待毙,只不过师长常常看我们条件不够,不说罢了。

故而,当我们被烦恼所扰而向师长报告请益求助的时候,因为善知识非常了解我们和他本身具足智慧的缘故,往往三两句话就可以点开弟子们的心结。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一次一位弟子正因为一件事而处于烦恼中,大和尚一句“一切境界都是佛菩萨的考验。”立刻让这位弟子心中释然。还有一次,大和尚更是仅用了“无我发心”四个字,就平息了一位弟子因在境界中对同行观过而升起的烦恼。

无限生命中最幸运的事,莫过于遇到善知识,遇到师长。我们常常无法驾驭自己的内心而使之陷于烦恼之中,这就需要借助一个外在的力量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加以导航。善知识充当的就是这样的角色,虽然我们大部分时间体会不到有这样的人在默默为我们付出。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中午,原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之子汪致重先生,同世界佛教报社社长诗洋先生等,来龙泉寺拜访大和尚。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2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